APP下载

仔猪副伤寒综合防治研究

2021-12-04

畜禽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断奶猪舍

(四川省荣县保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荣县 643115)

0 引言

仔猪副伤寒是致病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败血症、坏死性消化系统炎症和肺炎为主要症状。此病在我国各地养猪场都有发生,为了保证养猪业发展和整体畜牧业的环境安全,必须在深入认识该病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1 仔猪副伤寒发病的原因

1.1 体内菌群异常

仔猪副伤寒是体内沙门氏病菌引起的,许多养殖户在母猪哺乳期乱喂抗生素,降低了仔猪的免疫力,还破坏了消化系统的菌群平衡。刚断奶的仔猪虽然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旺盛,但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吸收机能不成熟,所以分泌胃酸的能力比较弱。同时,没有了母乳的供应,仔猪体内乳糖消失,致使乳酸的来源终止,肠胃内pH值快速升高,不仅无法有效消灭沙门氏菌,还不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生理机能失调使菌群紊乱异常,直接导致了该病的发生。

1.2 内外应激

应激反应是引起仔猪以及生猪多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尤其在刚断奶的仔猪身上作用明显。在仔猪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仔猪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和心理都会有强烈不适反应,这时如果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不好、饮水器及食槽被污染、猪舍内群体密度过大、营养供应不良、通风保暖不佳以及消毒清洁的不彻底等因素,都会使仔猪在断奶期间产生内部应激作用,导致外部应激刺激反应加重,从而抵抗力变低,使环境中以沙门氏杆菌为代表的病菌趁机繁殖,侵染仔猪机体而患上副伤寒等疾病。

2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特点

6月龄以下的仔猪易感染本病,2~4月龄的仔猪多见,成年生猪的感染率较低。一年四季均有患病风险,受时节性影响不大,季节交替、冷热突变和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病率最高,通常情况下,会在患病仔猪体内潜伏2 d以上,病程1~2 d。发病主要特征为病仔猪体温骤然上升到40℃以上,出现下痢的症状且粪便为黄绿流糊状,有时会带血丝、坏死组织以及纤维絮片;病仔猪皮肤呈青紫色、耳朵发绀。目前,病畜和携带病菌者是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排泄物和乳汁,包括流产的胚胎、胎衣和羊水,以及被污染的水源和饲料等都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健康仔猪,此外,妊娠期母猪的子宫内和病公畜受精时也会感染该病[1]。

3 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后根据病症不同,可大致划分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以慢性型最为常见。

3.1 急性型

急性型副伤寒常见于刚断奶的仔猪,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2℃,且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废绝,伴随着呕吐、便秘和呼吸困难的状况,鼻咽处会流出黏液。发病中期的仔猪,下痢且排便呈水状,掺杂血液,散发恶臭,仔猪体表的胸、腹和耳处会出现青紫色斑痕,而且皮肤松弛,整体疲软无力。发病后期的仔猪,体温会逐渐降低,由于体内电解异常所以会明显消瘦,呼吸依然困难并伴随着咳嗽,且基本无法站立,最终死亡。在解剖急性病例后,会发现呈败血症表现,此外,从发病到死亡仅2 d。

3.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亚急性和慢性副伤寒临床症状与消化道猪瘟类似,病猪体温为41℃左右,精神差,寒颤呆滞,眼部会分泌脓性物质,并且上下眼睑会粘连,少数会出现眼角膜混浊或溃疡的情况。亚急性的初期表现为便秘转下痢,分泌物呈灰绿或淡黄色,带有血丝且恶臭较稀,部分病仔猪在发病过程中,局部皮肤会出现溃疡或弥漫性湿疹,通常持续2~3周后死亡。慢性型副伤寒持续时间更长,最多可达数月,少数会发育成僵猪,大部分病仔猪会随着极度消瘦而衰竭死亡。解剖时可发现肠黏膜呈坏死性糜烂,肠壁粗糙增厚,消化道和免疫器官上出现白色或黄色针尖状结节。

4 仔猪副伤寒的综合防治措施

4.1 饲养管理

刚出生的仔猪要及时哺乳初乳,保证快速获得抗体,仔猪断奶要有一个过渡适应期,可在未断奶时循序渐进地喂食优质全价营养型饲料,使仔猪肠胃逐渐适应,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增强仔猪免疫力,一开始可以间隔1 h哺乳1次,随后适当延长至2 h 1次,3 d后可由母猪自行带仔。其次,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刚出生的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力较差,尤其是早春和秋冬季节,要加强猪舍的保暖,可以使用红外线升温灯或暖床控制温度。刚出生1~2 d的仔猪无法自由行动,而且生产后的母猪体力尚未恢复,起窝不当会将仔猪压死,因此,还要做好防压措施,可以在猪舍安装护栏并加强值班检查,做好相应的产后护理工作。此外,还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确保圈舍内外各类设施、用具的卫生消毒,不留死角,排泄物要及时合理地清扫处理,严格控制猪舍内仔猪的密度,确保良好的通风,避免积水和潮湿,以免滋生细菌,为母猪哺乳和仔猪生长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2]。

4.2 疫苗接种及药物预防

仔猪副伤寒的有效防治措施要以预防为主,根据常发病地区以及仔猪的整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防疫制度,确保足量的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疫苗能及时注射,一般达到1月龄的仔猪就可以接种疫苗,可参照仔猪1 mL/头(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后)的计量标准进行肌肉注射,也可以用凉开水化开,以1:5比例稀释后直接口服或掺拌入少量饲料中食用。另外,还要加强日常的饮食和药物预防,合理控制饲料蛋白含量,科学使用抗菌药,避免应激反应,加强猪场管理,提高仔猪副伤寒的认识与重视程度,积极做好综合预防措施。

4.3 及早治疗

及早治疗是避免仔猪死亡的关键举措,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养殖仔猪时要做好定期和随机的健康检查,根据仔猪群体的膘情和体貌,合理地进行分栏饲养,出现疑似病例后,要立刻隔离并确诊治疗,避免仔猪群体性感染。在完成接种预防后,养殖人员要密切关注仔猪免疫反应,做好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发现疑似病例后,要及时寻求专业兽医的诊治,结合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仔猪机体情况采取治疗措施。由于本病尚无专门特效药物,所以要针对仔猪的新陈代谢情况做好输液、输糖,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降低仔猪机体耐药性,通过注射或口服多种途径,及早用药并坚持用药,避免仔猪脱水死亡或病情复发[3]。

4.4 自繁自养

沙门氏菌是导致副伤寒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存在通过畜牧市场交易或散养农户购入获得仔猪的情况,由于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不符合标准,甚至一些卖家并不清楚售卖仔猪的情况或有意隐瞒,所以会增加携带沙门氏菌的机率。而在自繁自养过程中,只要确保圈舍环境、饲养管理以及非病畜交配,通常不会在仔猪身上发现该病菌。因此,大规模养殖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降低仔猪发病概率,避免仔猪群体性感染死亡,确保养殖户的效益。

5 结语

仔猪副伤寒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传染病。能够引起仔猪患上副伤寒的因素较多,根据本病在仔猪群体之间的流行特点以及临床发病情况,必须做好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并提高防治能力。从加强饲养管理入手,提高断奶后仔猪的护理水平,保证猪舍环境卫生,及时消毒,在做好科学接种预防的同时,对患病仔猪要及早治疗,确保防控措施的切实可行。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断奶猪舍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Hunter—Gatherers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沙门氏菌席卷美国23个州,感染212人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美国多州发生沙门氏菌感染事件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浅谈影响小型猪场猪舍环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