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12-04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陈斯明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课统一思维能力

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 陈斯明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历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及其对应人物,进而通过不掺杂主观情感的分析和思考对其做出更真实、更科学的评价,最终在其影响下建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更正确的思想意识,将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到新的层次。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含义

历史思维是一个抽象、综合的思维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学习和解释历史,重新认识过去和现今生活的一个思维过程,是客观认识古今社会的一种素养,是思考历史现象和社会活动的一种能力。它既是一个课程目标,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对此,全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正确对待教科书

在初中历史教学和学习中,教科书是处于核心位置的教育资源,其内容丰富、信息充足,能够为学生带来稳定的学习支持,教会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教材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前提。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每课都由导言、正文、插图、历史事实、人物介绍、材料分析、导学问题、活动和拓展等内容构成,材料丰富,可读性强。以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为例,本课的导言部分节选自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其中,“秦王扫六合”特指秦国历史,与秦王统一六国的史实相关。教师可以由此设问:“秦王扫六合涉及的六个国家,是哪六个国家?”“在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他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制度巩固国家地位的?为巩固制度采取了其他哪些措施?”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课文旁设置的相关史事分别介绍了“秦王嬴政是如何用人的”“秦始皇是如何维护皇帝权威的”以及“秦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作为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为何能灭六国,以及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本课主要围绕国家统一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紧扣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材料研读为《世纪·秦始皇本纪》内容的节选,简单易懂,围绕历史文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课文后设有课后活动作为作业,“对比分析周、秦两朝的政治制度差异并绘制表格”“阐述对文字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其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的作用”,题型形式灵活,促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作为本课延伸,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此外,课文中间还设有插图,“秦朝形势图”“秦始皇像”“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文字与货币的统一”“铜量”“铜权”“灵渠”等,配合课文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更多信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历史教材通过以上内容,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有效思考,为培养历史思维打下基础。

(二)有效利用历史课堂

课堂教学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学生情感价值观念培养三维目标的整合,并转化为具体的课时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历史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例如,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其主要知识包括“推恩令的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的发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汉武帝大统一时期的延伸”等。主要学习方法为比较分析法,是对大统一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比较,是迁移学习过程,情感价值观念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国家统一意识。从本课的学习内容来看,“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共同构成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果只是单纯讲授措施名称及具体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为此,笔者选择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评比、互相提问、自问自答、交互讨论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促使其在讨论中对教材历史知识形成更正确的理解,同时活跃其历史思维。整节课围绕“金缕玉衣”展开,给出图片及简要描述,然后要求学生据此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为什么诸侯可以穿皇帝的殓服?”这一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答案是“诸侯势力强大,不服从皇帝统治,不尊重皇帝的权威”,所以汉武帝才根据“推恩”建议,利用“推恩”的方式进行诸侯分封,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失去与中央对抗的权力,另外找各种借口夺爵除国,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为了统一思想,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汉武帝选中了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家学说的社会与文化地位,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通过对问题“为什么诸侯可以穿皇帝的殓服?”的探究,学生理解了诸侯是如何获得强大的实力,而汉武帝又是如何收回这些权力的。对于“诸侯为什么能调动这么多财力和人力制作金缕玉衣?”,学生自然想到了由于诸侯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实力也很雄厚,甚至形成了“经济垄断”的局面,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权力。因此,汉武帝重新收回铸币权,施行“中央铸币”政策,统一铸造货币,并且将各项经济活动的经营权收回国家,如煮盐、冶铁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经营机制,加强对其价格的管理和控制。这种改变使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无法垄断经济,失去了势力膨胀的经济基础,也消除了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等由于经济实力发展而导致的政治野心膨胀。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改变了以往大段讲述的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高效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保障,对于应试教育来讲,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经常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并不是硬性要求,如果为了完成任务抄抄了事,那么与不写的效果是一样的。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尤其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养成。对于吉林省中考来说,常见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归纳列举、材料分析和综合探究,材料分析和综合探究最后一问均为开放性试题,谈认识、启示与感悟等,且有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给出主题,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找出主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内容“丝绸之路”,教师可以在课后题启发下设计问题“对比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尝试发表关于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建议”。此题在书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加入自己的分析。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主干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发展,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起到了沟通中外文明的作用。今天的“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责任意识和决心,以及中国主动承担责任的姿态,将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将中国责任意识展示在国际群众面前,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信念,让中国用自己的力量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通过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并能活学活用,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都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本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学会正视历史、提升责任意识,形成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猜你喜欢

本课统一思维能力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培养思维能力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培养思维能力
统一数量再比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