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

2021-12-04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浅表表皮囊肿

段 芬

(运城市第一医院彩超室,山西 运城 044000)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囊肿。表皮样囊肿多发于皮肤或皮下组织。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该病进行诊断时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的情况[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在运城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72 例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72 例患者中,有男43 例,女29 例;其年龄为18 ~62 岁,平均年龄为(40.0±6.3)岁;其病程为0.3 ~24 年,平均病程为(12.2±2.4)年;其中,囊肿位于臀部的患者有26 例,囊肿位于面颊部的患者有16 例,囊肿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有10 例,囊肿位于手指的患者有4 例,囊肿位于肩部的患者有4 例,囊肿位于小腿的患者有4 例,囊肿位于腘窝的患者有2 例,囊肿位于胸壁的患者有6 例,囊肿位于腰部的患者有2 例,囊肿位于阴囊壁的患者有2 例;皮肤表面完好、肿块呈半球形隆起、触碰时没有压痛感及波动感、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不明显的患者有64 例,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明显的患者有8 例。

1.2 方法

对这72 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方法是:将超声探头的频率设置为7 ~13 MHz。根据患者肿块的所在部位,让其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肿块,用超声探头扫查肿块。对肿块所在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血流信号等指标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患者超声图像的特征。

2 结果

2.1 对这72 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

对这72 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主要位于皮肤、皮下与阴囊壁,肿块的形状以椭圆形、类圆形为主,肿块的包膜完整,肿块边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 例,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6 例,加压探头后肿块形状改变不明显的患者有9 例;体积最小的肿块为11 mm×8 mm×3 mm,位于手指处,体积最大的肿块为113 mm×90 mm×62 mm,位于臀部;存在单发肿块的患者有70 例,存在多发肿块的患者有2 例(共有6 处肿块);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的患者有66 例,肿块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有6 例;肿块内部没有血流信号的患者有62 例,肿块周边可见一些血流信号的患者有10 例;有1 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腱鞘囊肿合并内出血、感染,有1 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2.2 这72 例患者肿块内部回声的情况

在这72 例患者中,肿块内部回声为均匀细点状弱回声的患者有30 例,为点状弱回声且夹杂小暗区回声的患者有28 例,为点状弱回声且夹杂点状强回声的患者有8 例,为点状弱回声且内夹杂大量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彗星尾征回声的患者有2 例,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可见片状液性暗区、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周围可见血流信号的患者有4 例。

3 讨论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角质囊肿。表皮样囊肿患者在角质囊肿患者中的占比约为90%。表皮样囊肿的内壁为含角质透明颗粒的鳞状上皮细胞。表皮样囊肿患者的病程较长,且临床特征不明显。表皮样囊肿患者的皮肤受损后,表皮碎粒体可转移至皮下组织,生长增殖后形成囊肿[2]。表皮样囊肿的囊内物质是皮脂及表皮角化物聚集的油脂样豆渣物,常伴有恶臭味,可导致患者皮肤感染的发生率增加[3]。不同类型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各有不同:1)肿块位于皮下软组织浅层且含水量较多的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的特征较为典型且单一,采用超声检查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2)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回声的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的特征较为复杂且多样,采用超声检查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较低。3)位于会阴与睾丸的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的特征以典型实性的“洋葱样”改变为主。准确掌握不同类型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的特征,可提高对该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在本次研究中,肿块边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 例,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6 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的囊壁出现破裂且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这与患者病灶的体积较大有直接的关系。采用超声检查难以发现因肿块囊壁破裂形成的破口,若医务人员对此类患者超声图像特征的认知度较低,易导致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发生。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主要位于皮肤及皮下、有完整包膜、包膜块的边界清晰、形态较为规则、呈均匀点状弱回声、加压探头后肿块有形变、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没有血流信号。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以肿块内部有均匀细点状弱回声为主,可夹杂裂隙样无回声或强回声、后方回声有所增强,加压探头后肿块会有形变。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构成成分较为单一,没有血管生成,囊内没有血流信号[4]。对发生感染及坏死后的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内部为不均匀回声、有片状无回声与大量点状强回声、周围的软组织回声增强。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的囊肿壁出现破裂,可导致其发生继发异物反应,进而形成肉芽肿,对此类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边缘可见血流信号、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加压探头后肿块不会有形变[5]。不同类型的表皮样囊肿超声图像的特征较为不同。部分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临床上需对以下几种浅表组织肿瘤疾病进行区分:1)毛母质瘤:毛母质瘤又被称为钙化上皮瘤,属于表皮源性肿瘤。毛母质瘤是一种实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为浅表软组织低回声、肿瘤内伴钙化或后方伴衰弱回声、可见血流信号。表皮样囊肿的构成成分较为单一,没有血管生成,囊内没有血流信号。2)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皮样囊肿不常与皮肤粘连,常与基底层紧密连接在一起。表皮样囊肿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且与皮肤粘连。3)腱鞘囊肿:腱鞘囊肿多发于手指、手腕、足部关节、肌腱周围等部位。该病的超声表现为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透声较好、后方伴有增强回声、无血流信号。4)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以椭圆形肿块为主、内部回声为偏低或混合回声,与表皮样囊肿的低回声型超声表现极为相似[6]。5)脂肪瘤: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以椭圆形为主、内部存在低回声、有散在、强度不同的光点、肿块的囊壁较厚、回声显著、周围组织边界比较清晰。当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光点分布为密集型时,该病易被误诊成为脂肪瘤。脂肪瘤的超声表现为回声强弱不等。脂肪瘤的病灶主要位于脂肪层,临床上可精准区分病灶位于脂肪层的脂肪瘤与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6)肛周疾病:表皮样囊肿增大显著、侵犯或压迫肛门括约肌、直肠,可导致肛门与会阴部出现隐痛或坠胀感,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易导致其病情被误诊为肛周疾病[7]。根据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内部声像图的超声表现,可将该病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超声表现为均匀细弱光点型的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此类疾病的病理特征是肿块内角化物的含水量较为合适,且分布较为均匀。2)超声表现为均匀光点内夹杂小暗区型的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此类疾病的病理特征是肿块内角化物有液化的情况。3)超声表现为均匀光点夹杂短线状光带型的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此类疾病的病理特征是肿块内的角化物含水量较少,角化物呈稠厚的状态。4)超声表现为不均匀光点型的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此类疾病的病理特征是肿块角化物含量较多,水分的含量较多,内部有脱落的上皮等成分。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声像图分型与病理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准确掌握其超声图像的特征,可提高对该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肿块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首先判断其病情为表皮样囊肿。肿块的超声表现为皮下条形低回声、近期有不适感且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首先判断其病情为表皮样囊肿破裂[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72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腱鞘囊肿合并内出血、感染。该患者的病情被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腱鞘囊肿常位于皮下浅层近皮肤层处,病变的时间较长可导致肿块内部出血,有类似实性回声的情况且没有血流信号,故易发生误诊的情况。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72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该患者的病情被误诊的原因主要是上臂神经鞘瘤的位置较深,肿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的范围比较小,可出现不均质回声包块的情况,故易发生误诊的情况。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准确掌握其超声图像的特征,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浅表表皮囊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