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常Q波心电图在老年患者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04杨高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导联肺栓塞波形

杨高英,冼 艳

(凌云县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广西 百色 533199)

Q 波异常是老年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人体的心肌细胞转变为电静止状态时,其心电图中可出现Q 波异常。心电图Q 波异常包括梗死性Q 波异常和非梗死性Q 波异常两种类型。刘萍等[1]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电图出现Q 波异常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异常Q 波心电图在老年患者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在凌云县人民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时出现异常Q 波的80 例老年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对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合作完成所有的研究项目,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2)患者的意识正常,能够自主、清晰地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问题。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的疾病。2)患者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退出(包括转至其他医院或死亡)。在这80 例患者中,有男32 例,女48 例;其平均年龄为(68.9±6.4)岁。

1.2 研究方法

对这80 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麦迪克斯MECG-200 型心电图12 导同步分析系统。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为其连接心电图12 导同步分析仪。3)为患者常规采集12 导联心电图,重点采集其异常Q 波对应部位的心电图,必要时可增加采集其右心室面导联及后壁导联的心电图。4)动态监测患者在不同时段出现的异常Q 波,密切观察其心电图演变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2 结果

在这80 例患者中,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出现非梗死性Q波异常患者有72 例(其所患疾病为心肌炎、高血压、肺栓塞和预激综合征),出现梗死性Q 波异常患者有8 例(其所患疾病为上消化道出血、前间壁心肌梗死、肠梗阻和结肠癌)。

3 讨论

心电图异常Q 波包括非梗死性Q 波异常和梗死性Q 波异常两种类型。非梗死性Q 波异常主要由心肌炎、高血压、肺栓塞和预激综合征等疾病所致。梗死性Q 波异常主要由上消化道出血、前间壁心肌梗死、肠梗阻和结肠癌等疾病所致。引起心电图Q 波改变的主要原因是:1)在为受检者连接心电图仪时,胸导联和肢导联的电极没有放对位置,使心电图中出现伪性Q 波。2)在为受检者连接心电图仪时,将左侧上肢与下肢的电极接反可使其心电图上出现类似于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的伪性异常Q 波。3)在为女性受检者连接心电图仪时,需将电极放在其乳房处,电极的位置若过高其心电图上就会出现假性Q 波。心电图Ⅲ导联和aVF 导联主要表现为QS 型波形或QR 型波形。当心室的QRS 波额面电轴处于0±30°、顺时针转动QRS 波向量时,在开始的0.04 s 向量投影在Ⅲ导联的负侧会出现正常Q 波,当投影在aVF 导联的正侧时则无Q 波,aVL 同时表现为QS 型波形。先天性右位心患者心电图的胸导联可见R波异常振幅递增,从右向左进行性降低使V5 导联和V6 导联表现为QS 型波形。异常Q 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电状态的变化和去极化矢量的变化,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病理性Q 波表现为Q ≥0.04 s、Q ≥R/4。临床上所说的异常Q 波泛指过去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 波改变。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 波改变的原因有:1)过度通气。2)心脏部分神经系统张力增加。3)心跳过快从而影响心脏的整体肌力。4)QPS-T 夹角增宽[2]。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心肌具有去极化功能,在电活动期间心脏通常可以去极化,但心肌发生坏死后,在电活动期间心脏不能进行去极化。心脏去极化矢量没有坏死区域的方向,可在坏死区域的外部检测到负电位,此时心电图显示异常Q 波[3]。对于早期发现心电图异常Q 波的患者,需结合其有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判断其是否罹患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的电激动功能消失,可表现出电静止状态,此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异常Q 波可能会误诊其患有心肌梗死,故应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准确率。肺气肿患者心电图的QS 波形在左侧胸前导联中出现Rs 波时可判定其患有非梗死性心肌病。当发生梗塞的区域出现在患者前壁心肌的左侧时Q 波成为初始波,从而在波形中造成切口和挫折感。通过S 波的征象不仅可鉴别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气肿,还可确认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4]。另外,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异常Q 波存在高R波带有较低T 波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心脏运动期间,随着心脏速率的改变T 波会随之出现高低状态。心电图异常Q 波对诊断老年患者疾病的临床意义是:1)严重的心脏痛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表现,发病时其体温升高,致使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 波,但此情况不会持续较长的时间。2)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有胸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增强其心脏右心室的运动,逐渐增加其右心室的体积,其肺动脉瓣区域的脉动也会随之增加。有研究表明,肺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十分相似。肺栓塞患者在出现胸骨后闷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在Ⅲ导联和aVF 导联可见异常Q 波,在V1-V4 导联则显示ST-T 段改变。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肺栓塞被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前间壁心肌梗死。此时需注意观察这两种疾病患者心电图异常Q 波的区别。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Q 波更窄(<0.04 s),而且基本不会出现在Ⅱ导联上,为一过性Q 波。下壁心肌梗死导致的异常Q 波常出现在Ⅱ导联、Ⅲ导联和aVF 导上,且≥0.04 s、持久存在,为非一过性Q 波。3)老年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患者的心脏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症状,其体温升高,血白细胞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在咳嗽时其心脏的疼痛感加重,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见ST 段和T 波发生相应的改变。4)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疾病患者有腹部强烈疼痛的症状,其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常会导致其发生休克,而且其腹部的疼痛感与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疼痛感类似,故在诊断此病时需分析其病史、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再根据其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才可确诊[5]。5)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其心室的激发向量会产生各种类型的非梗塞Q 波。其中A 型预激综合征患者Q 波的波形类似于后壁心肌梗死Q波的波形,在-70°的前激励矢量出现在Ⅰ导联中,而aVF导联则出现类似于高侧壁心肌梗塞的Q 波。+100°激发前矢量在Ⅱ导联、Ⅲ导联和aVF 导联上显示类似于下壁心肌梗死的Q 波,反过来说预激向量也会对相应部位的心肌梗死进行掩盖,进而导致诊断心肌梗死较为困难。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为P-R 间期<0.12 s,QRS 间期>0.12 s。ST-T 波变化是次要变化,即T 波的方向与QRS 主波的方向相反,而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ST-T 波的变化是主要变化,即T 波的方向与QRS 主波的方向相同,波浪方向是相同的。6)左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左心室肥厚患者,其QS 波出现在V1 导联、V2 导联和V3 导联中的原因是QRS 的向量向左和向后增加,并且ST 段升高,类似于前间壁心肌梗死[6]。为提高鉴别心电图异常Q 波患者的疾病,可对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依次检查并测量其胸骨旁的左室长轴、左室短轴、大动脉长轴、心尖四腔,重点观察其心脏腔室的大小,心脏有无形态的变化,并以16 段法作为标准对其各室壁活动的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反复扫描检查其心电图异常Q 波所反映心室壁的某个区域及相对应室壁的部位,观察其心室有无阶段性运动、室壁的协调性、三层结构是否清晰、室壁的厚度有无变化及其左心功能是否正常。另外,临床上还可对心电图异常Q 波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以排除胰腺炎、宫外孕等疾病。对心电图异常Q 波的老年患者进行防治的措施是:1)应叮嘱患者家属,患者一旦表现出心肌梗死的前期症状需及时送医救治。2)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心室容积的扩张或收缩,并注意其心肌肌力的恢复。在处理患者心肌的强度时,医生应考虑如何在其病情得到缓解后,恢复其当前的心肌强度及正常心肌的需求,以保证其心脏的正常动力[7]。4)告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以确保其心肌的运动正常而有力。5)叮嘱患者在做下蹲等动作时,要避免频率过快,以免影响其呼吸系统的功能,诱发心肌梗死。6)告知患者需选择最佳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在运动时最好有专人陪同。7)告知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其因气温过低诱发心肌梗死。8)告知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多以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8]。

综上所述,异常Q 波心电图在老年患者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区分其疾病的类型。

猜你喜欢

导联肺栓塞波形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双丝双正弦电流脉冲波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