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环境中测试有效性标准的思考
2021-12-03宋杨
宋杨
摘要:教学测试是评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实现人的终身成长,培育出基于成熟的人的人才。因此,测试不是唯一性的模板化和不变性的标签化,而是反应测试者的学习状态,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学习反馈和下一步学习的参照。因此,教育测试需要具备信度、效度、可操作性、可理解性、伦理性、多维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教学测试;教育目的;测试目的;发展性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历史性的发展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答案。在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这四个阶段,现阶段教育的目的是回归人。这样的发展变化是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已经摆脱了基本的物质束缚,在追求更多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教育目的更倾向于个人本位论,而不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并没有绝对化的对立,两种观点是有其社会历史的背景的,在教育目的中的立场,不是同意一个而反对另一个,而是孰轻孰重的关系。到现代经济文明发展的新时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身,不是把受教育者仅仅作为手段和有用的工具来培养,而首先必须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来培养。
二、测试的目的
教育测试是教育目的达成的评估工具,因此测试的目的是服务于个人发展和成长,不是标签化、绝对化、唯一性的。
测试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发展。这是一个抽象的表达。教育的前提假设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好”是没有唯一模板和标准的。这里就设定了测试不能是单一的,测试需要是多样化的;也提出了测试是此时的状态的反应,而不是一个人绝对化的定义。基于这些思考,测试的目的就是反应测试者某一种学习状态的信息,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学习反馈和下一步学习的参照。
让测试服务于人的成长还涉到学习者的成就包含哪些因素。整体上而言,可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现今国内外对智力的定义并不能统一,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对智力的一些共性:先天占主导、与认知(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更密切。而非智力因素,似乎是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心理機能,包括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特殊能力等。诸多研究都证明了个人的成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在正常智力的范畴内,非智力因素对个体成就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因而,智力因素并不是决定教育环境中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我们不能单一地从智力测试来评估学生。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测试(智力、人格、动机、兴趣、情绪等)了解学生各维度的发展状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发展。
三、测试的有效性标准
基于教育目的、测试目的的讨论,测试的有效性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1、效度(Validity)是指测试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试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这是测试有效性的基本标准,能够有效地反应所要测试的内容。
2、信度(Reliability)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试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信度就是指测试数据的可靠程度。这也是测试有效性的基本标准,能够稳定地测试出被测试者的状态。
3、可操作性(Operability)是指测试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操作,是把教学测试的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都能够达成的方式来呈现。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是多样性的。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之测试结果能够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明确测试反应的信息和对接下来教学和学习的指导性。在过去很多教学测试中,只单一重视了教育者地测试结果的理解,而缺乏学习者对测试结果的理解,更多是标签化的去接受了这个测试标签或者结果带来的其他影响,失去了对测试本身反应的信息的理解。
5、伦理性(Ethicality)是指任何教学测试都需要严格遵守测试伦理,绝对不能触及和伤害被测者的利益,并且是为被测试者利益服务的。在教学测试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本身,而不是他者或其他权力机构,因此尊重并保证测试者的权益是基本。
6、多维性(Multiplicity)是指测试是有不同群体的差异性考虑的,文化的差异性、角色的差异性、文字理解的差异性等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其实就是个体的多样性,这也是测试的有效性中的重要标准,不能把一个测试放在所有的群体中去进行。
7、发展性(Expansibility)是指测试是有年龄维度的,在教育背景下,不同年龄的个体在各种能力状态中都有不同的发展状态,所以测试有效性的标准中需要强调各种心理状态的年龄发展的差异性,并且强调个体能力的发展性。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成为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测试作为教育的工具也是为此服务,是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多样化的状态,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照。而教育的工具不仅有测试还有各种类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社会实践评估、个人成长记录等,测试不是教育的唯一工具,我们需要构建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来实现教育对人的促进。
参考文献:
[1]邑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第二期
[2]卢梭,爱弥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