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021-12-03庞娜
庞娜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重心,并且还要推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所以在小学教育中,体育、音乐等学科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基于此,为了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了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学;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教育形势下,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审美意识以及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无法正确的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把握,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考试科目的教学,而对于没有纳入考试范围的科目则相对忽视。就是这种具有功利性的教学思想导致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指导理念,但是一部分教师虽然在意识层面上对其进行了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无法给予深入的贯彻,使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无法得到良好的设计、教学课时也时常被挤占,没有得到教师相应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以往的课堂教学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的,根本没有接受过音乐教学方面的专业教育。因此,专业素养欠缺的教师无法进行音乐欣赏课程的科学设计,更无法对学生给予有效的音乐教学指导,这就严重影响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积极转变、优化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陈旧教学理念的指导。因此,在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就应首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着手,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先进教學理念的学习与贯彻,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给予科学的理论指导,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高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程度。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艺术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应受到教师更加广泛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应科学、有效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课程的设计,并在充足的教学课时中开展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师就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欣赏活动,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层次性、差异化的因材施教,以此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的提升。
(二)建立轻松的音乐欣赏氛围
小学音乐不同于语数外这些学科,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对以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给小学生灌输相关的音乐理论,使得音乐课堂同文化课一样,只有教师在讲课,而小学生则在课桌上听课,教学氛围比较紧张,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兴趣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对于这门课最初的好奇心也消磨殆尽,可见没有一个轻松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氛围,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一方面无法有效地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无法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积极改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到与学习语数外这些文化课不同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能够不带心理负担,轻松愉悦地融入音乐教师的音乐欣赏教学当中,久而久之,使得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学习愈发的感兴趣,在自己的音乐欣赏学习的道路上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与增加的过程中越走越远,同时也能够保证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当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也在潜移默化中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这些祖国花朵的核心素养,使之真正成为我国未来全方位的人才,为中华之崛起而散发自身的光芒。
(三)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思想,并且以此为基础创新了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主宰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的身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继而确立起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新课改和以生为本的双重背景下,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并且要保证引导的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审美意识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是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但时,由于一系列教学因素的影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一直保持着低下的状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以此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晓芬.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21).
[2]黄圣宇.“立体欣赏”新定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