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推理思路 说好推理过程
2021-12-03吴红
吴红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虽然依据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用簡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却有一定难度。注重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能有效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基于此,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推理1》为例,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在“猜嘉宾”活动中感受简单推理
逻辑推理是非常抽象的思维活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趣味游戏,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
课始,笔者引导学生在无任何线索的情况下猜猜“门后”的神秘嘉宾是谁。学生随意猜,出现多种答案。接着,笔者给出第一条线索:它是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人物。此时,学生说出动画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但不能确定。然后,笔者给出第二条线索:动画片《熊出没》里面的公熊。学生立刻想到熊大和熊二,急着确认到底是谁。最后,笔者提供第三条线索:不是熊二。学生激动地说出了“熊大!”笔者公布了神秘嘉宾熊大,并乘机鼓励学生说出刚刚的推理过程。因为有了实际体验,学生很容易地就把推理过程说清楚了,体验到有序思考的乐趣。
二、在分书情境中理清推理思路
想要说好推理过程,学生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推理思路,所以理清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
笔者创设情境:老师带来了语文、数学和音乐3本教科书,分给3名同学,小红、小丽、小刚3人各拿1本,有哪些分书方案呢?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题意。笔者首先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书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关注到“各拿1本”的关键信息,接下来顺利地说出了几种分配方法。笔者提问:能确定3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吗?学生纷纷表示不能,希望老师提供线索。笔者顺势提出新线索: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到底他们3人分别拿到的是什么书呢?笔者请学生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3分钟的独立思考及2分钟的小组交流,学生共汇报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说理推导法。学生说: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音乐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她拿的肯定是音乐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第二种:连线辅助法。把人名和书名分列两行写出来,根据每一条信息分别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音乐书了,小丽没拿数学书,所以与数学书连线的是小刚,最后把小丽和音乐书连起来,就得到分配结果了。
第三种:表格法。这与连线法的本质相同,都是借助一定的形式辅助思考,把思考的过程标记下来,有利于顺利推导最终结果。
汇报完,笔者提问:几名同学的思考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讨论发现,他们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这条信息入手的。笔者总结:推理过程中能确定的先确定,要有顺序地进行分析。笔者追问:你根据什么信息确认小丽拿了音乐书?由于有了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的过程,学生对后续的推理过程说得很清楚。
以上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信息,按顺序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正确结论,并通过回顾思考过程,理清了推理思路。
三、在对比活动中说好推理过程
如何帮助学生把推理过程说得更好呢?上述教学中,笔者首先安排小组内互相说推理过程,然后请小组代表向全班表述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意思表述正确,但表达层次不清,导致其他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的意思。经过对比,学生发现表达清晰的同学使用了“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使表述更有条理。同时,部分学生发现有些小组代表能非常流畅地表达,对比发现他们是利用连线法或者列表法一边画一边说。实际上,边画边说,相当于边排除边说,使思维由复杂变简单,自然有利于思路的解说。笔者总结:利用连线法或表格法能让推理过程的表达更流畅,结合关联词能让表述更有条理、更清晰。随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以上方式在小组内再次说一说推理的过程,并请代表上讲台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笔者抓住两点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和逻辑思维:一是学习有条理的数学表达方法,二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说。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