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言实践中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

2021-12-03李桂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统整火烧云内化

李桂珍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性维度,是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的源头。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主动地积累内化、深入地统整梳理和积极地迁移创生,进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获取个体化的言语表达经验,在鲜活的情境之中培养沟通、交际和表达能力。

一、在积极建构中培养良好语感意识

语感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全部过程。语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快速而敏锐地把握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深度感知语义、体悟情感、融入意境,从而捕捉文本的言外之意。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获取丰富的素材资源。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不仅内容、情感丰富,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学生在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就需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丰富多样的素材资源,以建立高效的语感意识。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描写火烧云变化多端的颜色时,就不是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采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有的是常见的“ABB”式,如“红彤彤”;有的是“事物+色彩”,比如“葡萄灰”等;还有的使用了“半×半×”的方式,比如“半灰半白”。对于这样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言语形式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色彩知识,而且能让他们掌握更多表现色彩的方法。

二是蓄积扎实的表达经验。言语表达的实践经验是推动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有效方法。言语经验的积累不仅需要多种形式的朗读,更需要融入细致深入的辨析。执教《火烧云》时,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展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学生阅读课文后发现,作者分别将火烧云比喻成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狮子。接着,笔者让学生讨论究竟怎样描写才能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发现作者通过联结语段的词语凸显变化之快,比如用“一会儿”“忽然又来了”“接着又来了”,表明时间之短,以展现变化之快;有的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前后对比凸显火烧云变化之快。这三个核心语段中有着相同的层次结构,都是先写火烧云出现,再写具体的样子,最后写消失,从出现到消失,作者尽力展现火烧云前后样子的巨大差异。比如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的“一匹马”,一开始是“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而仅仅“过了两三秒钟”,形态则完全不同了,“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以辨析的视角挖掘其中所蕴藏的表达方法,在诵读和内化中将文本表达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表达经验。

二、在归类统整中建立深入联系

学生在建构语言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被动建构;二是内容零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悦纳和深度内化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语言材料统整为富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结构化系统。

1.把握内在联系,串联建构素材

统编版教材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鲜明的层次性,同时每个单元都有共性的主题,文章的体裁和内容都有共性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找准内容联系、探寻共性方法,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课后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写景状物类,如第一单元中的《荷花》和第七单元中的《火烧云》等课文中都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学生完成背诵之后,教师让学生将两篇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统整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两篇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想象手法,既展现了观察到的景物之美,更借助想象凸显了事物之趣,使得原本机械储存在学生思维意识之中的素材,真正地被激活。

2.统整把握素材,归类提炼知识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语言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体系化的经验,达成语言建构的目的。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编选简单易懂的小古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小古文进行统整,帮助学生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体验。如整理小古文中的语法顺序变化类型、常见的通假字及古今异义字词、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而”等的用法、常见的语气词、古文翻译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在归类辨析中更加深入地感知语言。

三、在涵泳咀嚼中实现高度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品析文本中准确、传神的字词句段,反复品析、吟诵,从字里行间品出作者的匠心和文本的意蕴,培养语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文本内涵,实现高度内化。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村晚》为例。诗歌的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借助巧妙的动词将乡村夕阳西下,落在半山腰中的优美情景展现出来。其中,“衔”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精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其换成“吞”字。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吞”字不仅力量过大,而且速度太快,并不能将夕阳缓缓落到山脉之中的镜头完整展现出来。而“衔”字,无论是速度的快慢,还是力量的大小都恰到好處,不仅展现了夕阳落下的过程,更将其动态之美展现在每位读者面前。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古诗文,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关注点放在了关键词语的品味上,通过深入对比,让学生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统整火烧云内化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火烧云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