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育写作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2021-12-03陈大伟何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验教育教师

陈大伟 何莎

陈大伟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等有比较独到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主持建设的“教师职业道德”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首倡并致力于推进观课议课和理想课堂建设,在《人民教育》刊发的“观课议课”系列文章(共33件)被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出版《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等24部著作;多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多次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成都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写道:“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模糊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揭示了教育写作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事实经验,记录并留下生命的痕迹,而且这一过程也是梳理和砥砺自己思想的途径:一方面,写作具有自我观察和审视的作用,可以对头脑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写作又使缄默知识显性化,使其更加成熟和精致。同时,写作也为教师的思想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它可以使思想在交流和传递的过程中生长、改造。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都有了两个思想。”教师成长需要写作,教师的交流、表达也需要写作。

一、用心写自己

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教师的写作对象最好是自己——自己的经历和行动、意识和思想、思维和习惯。从脑科学的角度,学习意味着大脑中神经网络的连接。写作将带来神经连接的梳理、巩固,进而形成新的连接。美国作家纳塔莉·戈德堡说:“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平常的日子,在蔬菜杂货店里、过马路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写作来形成对经历的回顾,建立神经网络的连接。

笔者在交流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时,曾经用执教的《我喜欢》的案例,分享“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整理课堂教学实录——反思讨论有价值的教学片段(故事)——重新设计未来的教学方案”的教育心得。实践证明,这样的心得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反思过去的经验,获得新的成长。最近,听成都崇州市七一实验小学的杨珊老师介绍,她回到崇州指导英语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做教学改进,近几年有一名老师在成都市获得赛课一等奖、两名获得说课一等奖、两名获得微课赛课一等奖。湖南省益阳市南洲镇第六完全小学的高颖老师有这样的发现和收获:“我改变了对自身课堂教学的认知。当真的那么客观地审视自己时,我发现我的‘盲目自信被瓦解了——教师用语、教学设计、细节处理方式、评价机制,甚至连教态,通通经不起推敲。这面镜子太真实,它连放大镜都不是,仅仅只是还原了属于我的课堂的那份真实,就足以瓦解我的一切自我感觉良好,让我铭记对于课堂教学,务必心存一份敬畏与清醒。”

写自己,需要有意和用心。人们更愿意去议论别人、评价别人,而不愿审视自己,所以写自己更需要有意、用心。你如果這样写过了,你可能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

用心去写同时意味着观察自己的真实生活。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也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写作需要做有心人、用心人。立足于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并将此纳入自己的生命意义之中,使其成为自己的生命责任,这样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题材,才能写出真正有意义、对他人有启示的文字。

二、做有方法有意义的写作

被称为“微分几何之父”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逝世后,墓地上只有一棵小树和挂在树上的一块小黑板。这种设计出自陈省身本身。生前,他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他会经常在上面演算几笔,或者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建议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学生都这样做,不要放过头脑中可能一闪而过的灵感。在陈省身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积累之功和不放过灵感之法。现在有了电脑和手机,记录更便捷了,但带来的问题是,记在那里可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不像写在客厅的黑板上,天天见着天天想着,不解决就放不下。可以改进的方法是在电脑中建一个文件,想到了什么就及时写进去,过十天半月就回头看看——看哪些问题有了新的材料、新的想法,有一点就补充一点。这样日积月累,某个想法慢慢就有模有样了。

写作的困难,一方面是万事开头难,另一方面是写的时候容易瞻前顾后,难以写下去。对于这个问题,纳塔莉·戈德堡有这样的建议:“①手应当不停地写(不要停下来重读你刚才写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时间,并在设法掌控你正在说的话);②不要删除(那是在编辑你写的东西,就算写出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东西,也随它去);③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甚至别去管是否把字写出了格子,或超出线);④放松控制;⑤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⑥直捣要害(倘若你写出了可怕或太过赤裸裸的东西,那就一头钻进去,其中说不定蕴藏了很多能量)。”笔者的体会是,先不要管那么多,写下来再说,后面再慢慢修改。鲁迅先生在《致叶紫》中说:“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草稿完后,要考虑表达的秩序。《辞海》中这样解释“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是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马正平在《高等写作学引论》中说:“紊乱和非概括性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新的观点、见解产生之后建立起了解释的秩序,如不将其表达、物化出来,就没有把秩序确定下来。”用“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来梳理写作的秩序,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倘若教师的教育写作仅仅是对故事中人物、地点、情节等的描述,而没有把故事情境中的诸要素进行合理排序,由此忽视情境与行动、行动与行动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引起更多、更深入的思考,那不算获得了经验。教育写作不一定直接写明经验,但需要有获得经验、总结经验、提炼经验的意识,比如要有“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了……”“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之类的关注和思考。反思的对象是经验,是对经验的思考和审视。反思的结果是改造经验,使经验得以调整、完善和丰富,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在教育写作中,基于反思和改造已有的经验,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述:“过去我以为……现在我知道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通过……我有了……的发现”等来反思教育经验,达到写作促进成长的目的。

此外,要整理表达的整体逻辑。美国作者芭芭拉·明托提出了关于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逻辑的“金字塔原理”,即先提出观点,然后通过归纳和演绎思考论据,把论据找充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对文章的逻辑、结构进行梳理,尝试回答“是什么”的本体问题,“为什么”的价值问题和“怎么办”的方法问题;用“何以成为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现状如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等问题链,形成研究和表达的系列,呈现更好的表达秩序和结构。

三、做有意传播的写作

到一所学校参观,一位校長说自己“只踏踏实实地做事,并不想写文章宣传”。对这位踏实做事、办学成绩斐然的校长,我充满敬意。但在满含敬意的同时,我又有了一些疑惑:如果把好的经验传播出去,功德岂不是更大?

《墨子·鲁问》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名叫吴虑的人,冬天制陶,夏天耕种,且自比尧舜。墨子知道后前去访问,两人有以下的对答。墨子问:“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答:“教人耕者,其功多。”墨子主张“述而且作”。他认为“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也就是既要继承古代文化中善的东西,又要创造、写作新的东西,使好东西不断增多,不断得到传播。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育实践的改善和教育科学的繁荣都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把好的经验、思想等贡献出来让更多人受益,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职业修养。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争取传播会对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传播对事实的真相、逻辑的结构、表达的精致、观点和方法的意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会促进写作者的成长和进步。一般来说,“班门弄斧”主要是批评那种无知却好卖弄的人。反其意,我们要说“弄斧”一定到“班门”,因为能得到高手的指点,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是大有裨益吗?另外,没有传播和交流,就难以有别人的参与和对话,而作品的传播过程也是其得以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四、要遵守写作的基本伦理

写作和表达都有自己的伦理规范,教师的教育写作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因此在交流和表达时,教师要采取必要的处理办法,避免造成对儿童隐私的侵犯。

其次,引注他人成果要遵守相应规范。如,引注他人文字材料应注明出处;要尽量引用原始文献;引用时要防止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要采用标准著录格式,以方便查阅和检索;等等。

最后,成果表达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辞。如进行相关讨论时要坦诚直率,开放合作。法国哲学家蒙田说:“不管在何人手里寻到真理,我都会表示欢迎和亲近,并且会轻松愉快地向真理缴械。当我看见真理远远向我走来时,我会立刻作出投降的姿态。”这段话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何莎,成都大学师范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经验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