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动”起来
2021-12-03吴锋张敏
吴锋 张敏
“朱明英的‘活动式语文教学主张有两层含义:一是把语文知识融入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借助活动体验并内化语文知识;二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运用、实践课堂所学。这种教学理念巧妙地將‘学活动化,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将‘用活动化,让学生在实操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实现学以致用。一言以蔽之,这种教学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记者在采访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教师、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朱明英之前,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佑军对朱明英“活动式语文”教学理念的介绍。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
1999年7月,朱明英从当时的荆州师范专科学校(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沙市第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在兴奋与胆怯、新奇与惶惑交织的复杂心情中,她开始了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
按照当时普遍的语文教学思路,朱明英每上一节课,都规规矩矩地参阅教学参考书准备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凭借扎实的教学理论和朗读功底,朱明英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很快得到学生认可。因为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生性活泼的朱明英一下课就被学生包围起来,谈学习,谈生活,有的女生甚至与她说一些隐秘话,师生关系很融洽。初入教坛的朱明英非常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以为这就是教学的美好样子,开学之初的胆怯、惶恐逐渐被这小小的幸福取代。两个月后,最初的新奇感一天天地消失,她的语文课堂逐渐变得沉闷起来——师生互动越来越少,有的学生甚至上课打起盹来。刚开始,朱明英还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一名男生对一名女生说:“每节语文课都是听、说、读、写,越来越没意思了。”朱明英脸上火辣辣的,内心却不以为然:“语文课不都是这样教的吗?语文教学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大学的老师也是这样教导自己的呀。”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头脑中总是回想着那名男生的话。静下心来,她开始反思:“听、说、读、写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能力,是得到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认可的,怎么就让学生感到没有意思呢?这么好的教学原则怎么就不适合我的学生呢?”突然,她想到了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鱼汤》,是啊,再好的食物,如果天天重复着吃,也会让人生厌的。朱明英豁然开朗:听、说、读、写固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但也要不断地变化,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单调、呆板的听、说、读、写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
如何变化听、说、读、写的形式?朱明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有空闲时间就到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她的悟性很强,很快从这些教师的教学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
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呢?朱明英重新拾起大学教材,又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参考书籍。经过反复研究,她终于明白:课堂不是教师表演才艺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平台,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学生才能“动”起来,课堂也才能“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活动,除了师生双边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其他活动多为低效活动。有了这样的认识,朱明英开始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最初,她原封不动地照搬名师教学案例上的各种活动。新颖的活动形式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被激活,课堂似乎“动”起来了。然而,细心的朱明英发现这种“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地递减。她仔细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动”,发现这种“拿来主义”的“动”课堂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使然。回头看自己课堂上的“动”,除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好像并没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不是我想要的课堂!”朱明英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明英观看了一位名师执教《天净沙·秋思》的视频。名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小令意象,想象画面,把这首小令改编成一首七言诗。”名师的任务一抛出,教室里立刻喧腾起来,学生俨然成了小诗人。学生把第一句改为“栖昏鸦”“歇昏鸦”“宿昏鸦”等,第二句改为“有人家”“绕人家”“围人家”等,第三句改为“奔瘦马”“卧瘦马”“行瘦马”等,第四句改为“夕阳西下无限好”“夕阳西下乌云起”“夕阳西下山愈翠”等,第五句改为“断肠人犹在天涯”“断肠人心在天涯”“断肠人不在天涯”等。在陈述理由的环节,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推敲字句也毫不含糊,不但描述了自己想象的画面,还能说明自己改写后的意境和心境。课堂活动氛围达到了高潮。
这种活动简直就是一套思维韵律操啊!朱明英恍然大悟:课堂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更不是为了热闹,而是要给学生提供理解文本、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平台。从此,旨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以“动”达到教学目的的“动”课堂在朱明英的心里扎下了根。
夯基、激趣、创新、实践,活动无处不在
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2004年,朱明英自修了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参加自修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她致力于让学生“动”、让课堂“动”的研究,但总是达不到预期目标。比如,她把结构相似、手法相同、主题相近的课文进行归类整理,尝试用同一种活动方式教学同一类文,希望找到同类课型活动的设计策略,遗憾的是,她最终发现此路不通。令人欣慰的是她坚持以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在探究课堂活动的道路上,余映潮老师的“一切活动设计都应该以文本为突破口”给朱明英指明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方向,王佑军老师的“活动设计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课堂要让学生‘沸腾,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让她明白了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潘涌教授的“积极语用观”为她拓展了语文活动的范畴。她把这些名家的教学思想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实践,不断调整,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终于,她有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课堂教学就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的本质应该是语用实践活动;语文课堂“活”,语文教学则全盘“活”,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
有了这些认识,朱明英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和教学意义,分别从基础建设活动、趣味课堂活动、拓展创新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四个方面探究语文教学活动。
朱明英認为,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基础。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她还每周开展一次书法通关活动(采用10分制,学生得8分算作通关,不能通关者,每天临帖50字)和一次朗读者活动(学生朗读精选的千字美文,全班评比),每天开展5分钟金句解说活动(学生出示精选金句后予以解说)。这些基础建设活动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施趣味课堂活动时,朱明英将枯燥的语文知识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知识,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她指导五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每个角色都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他的学生则充当评委——毛泽东,对他们的丰功伟绩一一点评,分别指出他们的不足。课堂活动非常精彩,学生兴趣大增、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很好。
为了让活动具有新意,朱明英采用“群文类学”的方法展开活动,即在精学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出示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利用精学课文方法,借助活动巩固所学,拓展所学,创新所学。比如,在教学演讲词《最后一次讲演》后,她出示类文《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并引领学生对四篇文章作横向类比探究,感受不同的演讲风格,掌握演讲词的基本写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演讲活动“网游能毁掉一名学生吗?”对中学生而言,网游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资料,请教家长。在演讲中,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辩证地认识到网游的利与弊,既巩固了演讲词的一般知识,又拓展了演讲范围,受到深刻的教育。
活动的目标:从课堂到生活,从知识到实用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或者用生活实践来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达到目的。这也正是积极语用观的表现。”对于记者“为什么要实施实践操作活动”的疑问,朱明英这样解释。
在对语文活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她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生活的直接经验,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内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必须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背景下延伸、拓展,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文能力必须靠自己实践和体悟;语文教学要以开放的姿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内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设计有趣的语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促进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此,她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陆续开展了“流行歌曲流行语” “网络文学,请遵从语法规范” “在生活中学语文”和“纯洁语文行动”等活动,有效地巩固了课堂所学,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开展“纯洁语文行动”时,朱明英指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橱窗、壁纸、贴画和标语等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对橱窗、壁纸、贴画和标语上的文字反复推敲,按照准确、基本准确、不准确、完全错误四个等级给这些文字分类,并说明理由。然后,她又指导学生利用课外、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对所住社区、所经街道和公共场所的各种宣传语进行语言“清洁”,也按照准确、基本准确、不准确、完全错误四个等级分类,并在学习小组会上阐明理由,由学习小组综合小组成员的分类,精选部分内容张贴在班级橱窗里。通过这样的拓展实践活动,朱明英把语文活动顺利延伸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学生通过这样的延伸活动,渐渐地树立了“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的语文学习意识。
“基础建设活动给学生终身学习语文奠定了坚实基础;趣味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拓展创新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创新了语文学习方式;实践操作活动则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树立了大语文观,有效落实了积极语用观。这就是我所探究的‘活动式语文教学理念。”记者要求朱明英总结一下她的“活动式语文”教学理念,她作出这样的解释。
彩虹,总是出现在风雨之后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多年的探究和实践,不断地纠错和修正,不仅完善了朱明英的“活动式语文”教学理念,还为她带来了不菲的收获:2012年,她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2014年,在第四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她执教的《沁园春·雪》获全国一等奖;2017年,她受邀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深度宣传解读”资源开发活动;2019年,她获得“湖北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20年,在与众多教学高手比拼的第二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评选中,朱明英获得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