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仡佬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方式探究

2021-12-03安蒂

考试周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仡佬族文化传承

摘 要:仡佬族属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尤其是民间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通过对仡佬族民族文化的简单介绍,进而重点分析仡佬族民间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

一、 仡佬族民间音乐

(一)仡佬族民歌

1. 仡佬族山歌

仡佬族山歌大多是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以歌声抒发爱慕之情的歌曲,所以山歌在各地也被统称为情歌。歌词大多属即兴编唱,以描述青年男女从恋爱到成婚以及婚后生活为主。场景也大多是在山野田间、路旁、河边,最多唱到的是“娘家当门口”“妹家后头”等,且“咿”“哎”等衬词较多。旋律大多自由奔放、跌宕起伏。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合唱,男生独唱部分是为了引女对歌,称之为“逗”或“引”,无论是哪种场合,引歌一起都有答复,尤其是在美丽的夜色下,略加推让后便响起悠扬的歌声。典型代表作品有:《山歌好唱难起头》《大山砍柴不用刀》《情姐下河洗衣裳》

2. 仡佬族生活歌曲

仡佬族生活歌曲,根据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抒情歌曲、叙事歌曲。抒情歌曲有《昨夜一梦》《妹家有钱哥家穷》等,曲调优美风趣,歌词亦较灵活,其中传唱度较高的为《扯谎歌》,歌词以夸张的手法对太阳、星宿进行描写,表现出仡佬族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3. 劳动歌曲

仡佬族民歌中的打鬧歌和劳动号子,被划分为劳动歌曲。而“打闹歌曲”,实际上属于民歌中的“田歌”。由于它沿袭了“薅草锣鼓”特殊的演唱形式,当地各农村中习称为“薅锣鼓草”或“打薅草锣鼓”。是在田地突击薅包谷草或薅秧时,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伴着“歌师”的领唱和锣鼓伴奏演唱。代表歌曲有:《薅草锣鼓·上工号》和《薅草锣鼓·催工歌》等。

(二)民间戏曲音乐

1. 花灯调

仡佬族花灯是集彩灯、演唱、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民间曲艺形式。曲调极为丰富,音韵和谐、优美,乡土气味很浓,在唱词中多使用“咿、儿、呀、嗬、喂”之类的衬词。歌词内容大多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

2. 金钱杆

金钱杆是仡佬族一种简易的打击乐器,用一根二尺左右长的竹棍加工而成,将铜钱穿在竹节孔内,靠拍打竹棍发出铜钱的撞击声。在表演过程中,唱词前后押韵,唱腔欢快、热烈,拍打节奏紧凑、明快。表演形式上,也有过去的单独站着拍打,演绎成2至6人结对,一边拍打一边吟唱。

(三)仪式歌曲

1. 哭嫁歌

仡佬族哭嫁歌是封建社会时期城乡普遍流行的一种嫁女仪式歌曲,大多由母传女、嫂传姑、姐教妹等,一般为口授心传。腔调极为简单,一般仅有一句反复哭唱,但歌词内容却丰富多彩。

2. 酒歌

酒歌为仡佬族民间待客助兴的一种仪式歌曲,旧时凡会歌郎、待贵宾、娶亲、祝寿等都要唱酒歌以敬酒、劝酒。在旋律上没有明显的乐句划分,歌词内容除了待客助兴表达祝福之外,有的则带有行酒令的特点。

3. 孝歌

“孝歌”是仡佬族在丧葬时的仪式歌曲,以击鼓的方式作为伴奏,每段结束以击鼓作为间奏,进行轮流接唱,且击鼓有特定的节奏模式。歌词内容很随便,一般有“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征东”“征西”等故事,有时也根据去世者的生平进行即兴编唱。

(四)儿歌

仡佬族儿歌,又称为童谣。“大多由外祖母、父母、姑姐等教给儿童,教唱目的是为了使儿童从小认识自身,认识环境的事物以及言学会语,引导他们做一些有易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娱乐活动。歌词内容都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 仡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问题

(一)仡佬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

纵观历史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战乱和疾病逐渐消亡,而仅仅57.94万人的仡佬族人民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世代繁衍生息至今。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仡佬族也曾经历战乱、疾病、自然灾害以及封建统治的镇压和迫害,由于仡佬族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生活特征、传统节日风俗、神话传说以及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出仡佬族人民永不放弃、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而正因这些打上了深刻烙印的民族文化,仡佬族在历史的恶劣环境威胁下能够不断繁衍生息,在封建文化的侵蚀中屹立不倒。作为自身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仡佬族的民歌、戏曲等音乐形式作为仡佬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载体,将仡佬族民间文化世代传承。文章把仡佬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主要概括为几点:

1. 音乐文化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特征,体现着该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民族气质;所以民间音乐本身的传承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而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文化的兴衰。

2. 仡佬族的音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既可以保护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有性,又有利于弘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之促进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最终繁荣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3. 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当今社会,仡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具备其现实意义,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产业,例如以民间音乐文化为主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直接促进经济繁荣。

(二)仡佬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仡佬族在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更替中,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府、县《志》书中皆无歌谣记载。“艺文”中偶有类似歌谣的诗词,也属凤毛麟角。可以推断,现在所保存下来的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是经过了艰难困境才得以传承至今的,随着交通的发展、信息通畅与外界交流日趋频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口授心传”为主要方式的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逐渐被年轻一代所忽视,而现存的民间艺人年龄老化并逐年减少,一些优秀的仡佬族民歌也面临消亡的危险。所以对于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加之学校教育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却相对滞后,在思想上仡佬族聚集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未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音乐课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极少涉及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在教材使用上,学生所用教材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的中小学音乐课本。

三、 对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仡佬族音乐文化的建议

(一)开发校本教材

作为拥有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地区,音乐教材也应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在原有教学内容中加入积极健康、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间音乐作品,编制具有地区文化特点的校本教材。在创编中对于一些曲调、节奏较为繁杂的民歌,可以进行适当的简化和改编;也可在保留原有旋律曲调的基础上,对内容不合适的歌词进行重新填词,使之适合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教材内容编写建议指出:“在教材所选曲目中,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均应占有一定比例,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由此应合理分配仡佬族民族传统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比例;编写占合适比例具有本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这样,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以及对音乐艺术美感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和学习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促进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

(二)提高教师素质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探索出适合于民族特色音乐的教学方法,培养青年少年成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人。音乐教师还应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树立研究精神,广泛搜集、整理并筛选出适合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民间音乐作品,并有组织地列入教学内容中去。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进行合理的编排编配,甚至可以利用民间音乐作品编写合唱、排练歌舞等音乐表演形式。开创出一种既可提升学生兴趣又具有当地民间音乐文化特色的一套有效的、系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是音乐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发挥得好,音乐教学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都必须在他们的身上得以体现。可以说,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于仡佬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同样也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于学生兴趣发展和接受能力的民间音乐作品,采用相应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四、 结语

一个民族的文化代表着自身民族的气质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将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兴亡。仡佬族民间音乐作为仡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仡佬族民间音乐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民间音乐教学,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音乐课程,无论从音乐教学的目标达成层面还是从文化传承层面,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性与重要性。作为仡佬族的一员,作者借以本篇文章,希望可以促进仡佬族民族特色音乐教学的开展,使青少年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感受到本民族音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热爱民族音乐,从而自发地肩负起传承仡佬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为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石阡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石阡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走进仡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安蒂,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仡佬族文化传承
仡佬族生态信仰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