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21-12-03陈丽钊
摘 要: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它不仅可以强化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小学生自我监督的意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责任感培养。而执勤活动是少先队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开展他人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少先队员在执勤活动中更容易认清自己的责任,从思想上认同、内化,最终体现为个人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执勤活动;责任担当
一、 引言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致信:“广大少先队员要在少先队这所大学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而责任便是实现这三方面目标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才能让学生立下鸿鹄志、修炼好品行、锻造硬本领。当前存在一部分学生遇事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别人;做事情没主见、半途而废等等,这些现象恰恰反映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和缺失。而少先队的执勤活动正好为改善这类情况提供了平台,在执勤活动中,学生遇到问题会主动解决,积极承担任务,进行自我管理。文章研究了少先队执勤活动中队员责任担当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在执勤活动中提升队员责任担当的策略,以期为少先队活动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探本穷源——学生执勤时责任担当的缺失
校园文化建设中,少先队每日常规执勤活动早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校园清洁卫生监督、校门出入监督、班级纪律监督等。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形式,执勤并非是一种单纯有秩序的校园常规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来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途径。因此,重视少先队执勤活动,通过其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少先队员执勤时在学生责任感方面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自我责任担当意识淡薄和集体责任担当意识匮乏等方面。
(一)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少先队每日执勤时,学生分布在不同岗位各司其职:有的在校门口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有的在教室检查卫生情况,有的在各楼层督促纪律等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队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各个岗位中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仅仅把学校执勤当作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自我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比如,在各个楼层执勤的队员,本应督促各班级的学生进行早间晨读和午间阅读,但他们却经常只在走廊上走来走去,尽管已经强调很多次,但他们的角色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再如,作为个人分工明确的活动,队员在执勤中时常会出现晚到、缺岗的情况,还会抱怨“不就迟到一次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这个岗位我不满意”“老师,为什么总是让我执很累的地方”,这类同学还未摆脱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此外,少先队对当周执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开完会他们经常忘记关门、关灯……
诸如此类的情况时有发生,说明队员的自我责任意识还不够。少先队的成员大多数是从中高年级挑选较为优秀的孩子,但在他们身上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何况是其他同学呢?当然,这也和他们认知水平有限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很难形成对自己以及其他同伴正确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二)集体责任意识匮乏
值勤活动是少先队集体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少先队荣誉的一种方式。每个部门都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是集体的重要成员,而各个部门又构成了整个少先队组织,彼此间不可分割。但是,在当前每天的执勤活动中,迟到、早退、缺岗现象常常发生。在某个岗位确认执勤时,同部门的其他人没有及时协调、帮助。另外,在学校重大活动中,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较少,他们没有意识到同属于少先队这个组织,仅仅认为隶属于某个部门,缺乏集体意识。
三、 扬起风帆——执勤活动提升小学生责任担当
责任培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遵从、认同和内化。目前小学生仅仅处于遵从阶段,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因此也导致了责任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培养队员责任担当时,教师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严格端正态度,时刻牢记加入少先队的使命和担当。在执勤时,教师要鼓励队员自主解决执勤过程中的问题。
(一)增强主体意识,形成责任认同
小学生的责任感是逐渐发展的,从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到能够自觉承担起自身责任期间,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尤其是刚刚加入少先队时,教师要给学生强调端正态度,严肃对待少先队执勤任务。很多学生加入少先队,仅仅认为自己不同于其他学生,没有意识到少先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这样的情况,大队辅导员应每周参与到各个部门的会议,并每月开展一次全体会议,适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指明方向。通过主题发言、小组展示以及评奖评优等方式,使学生形成责任认同感,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执勤的重要性以及责任感。只有让他们自己从思想上认同,才会在行为上真正落实。
(二)提供实践机会,实现责任内化
责任担当是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主动作为中培养的。在少先队每天执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次次机会。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勇于承担责任,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代劳。在每个月的全体会议上,大队辅导员可将平日执勤过程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整合成不同的情境,让队员现身说法,亲自来演一演、谈一谈,在活动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鼓励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实现责任内化。
比如在校园清洁卫生监督执勤中,学校队员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个路段有多人次的乱丢垃圾现象。一开始,队员向笔者询问是否要处罚这些同学,笔者告诉他们在执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自己解决。队员经过开会商量后,决定先不处罚这些同学,而是观察为什么是这个路段乱丢垃圾的现象最严重。经过一番观察,队员发现,这是午间用膳时间,学生按照规定路线走这条路去倒餐,而这条路上的垃圾筒間隔太远,学生用过的纸巾还未走到垃圾桶处就乱飞,手里还拿着餐盒也不方便捡,造成同学们丢垃圾不方便。于是队员向学校后勤部门反映情况,在这一路段增设了两个垃圾筒,从此这个路段不再纸屑乱飞。通过这次事件,笔者发现队员在执勤过程中不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任务,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真正将学校的清洁卫生监督的责任落到了实处。
四、 燃起明灯——榜样教育发挥正确导向作用
毛主席曾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少先队来说,榜样教育旨在培养少先队员的优良品质,让少先队的土壤培育出更多志向高远的学生,让榜样教育的力量感染所有学生。许多学校开展少先队榜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评选表彰先进,诸如“美德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等。这些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榜样的作用,但对少先队员责任担当的培养还不够。基于上述分析,在执勤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担当还可采用如下对策优化榜样教育。
(一)推陈出新,坚持团队化和多样化
在开展榜样教育时,范围不能仅限于学校,也不能仅限于个人,应多开展团队性活动。比如在雷锋月活动中,学校组织执勤的少先队员成立了5组红领巾服务队,分别对周边公共汽车服务点以及村街里巷开展卫生清扫活动,然后互相检查卫生,寻找优缺点,在队员的综合考察下自主推选出表现优异的团队加以表彰,效果显著。
在榜样教育时,还要体现出多样化。比如在执勤队员中开展互帮互学,即“手拉手1+1”活动:可特别设立一个“榜样教育月”,大队部对这个月的执勤活动进行细致安排,各中队按照要求,让队员找找自己的不足,并与一名较为优秀的小伙伴结对,制订改进计划,填写“手拉手1+1”记录卡;辅导员指导队员在执勤过程中按照计划改进不足,每周通过结对伙伴的评价予以记录和评定,加上所属执勤区域的效果,在月末表彰优秀个人和团队。
(二)激发情感,营造榜样学习氛围
榜样教育要注意激发少先队员学习的情感,上学期学校推出以“心有榜样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少先队执勤汇报展示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情景讲述、“榜样在心中”音诗画表演、“中队榜样名片”快板大串烧等精彩节目进行汇报展示,呈现学校少先队执勤活动的相关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多种文艺活动,营造出“学校树榜样、中队有榜样、队员学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发队员学习榜样的情感。其实,少先隊榜样教育的目标是要让今天的少先队员在一二十年之后,在人生观已经形成的时候,他们的心目中仍然有自己追求的形象和标准。
(三)教师参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培养少先队员责任感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比如,学校每天都有安排8位老师进行值日,分别对校门口、各教学楼层、广场、操场等地方进行巡视,教师自身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各司其职,在规定地方来回巡视,出现状况积极想办法处理。每日的执勤队员看到后,自然会有样学样。
当然,在学生执勤时,教师也要多关注、多询问,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提供帮助,协助其完成执勤工作。一日,笔者在值日时看到校门口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坐在地上哭闹着不进教室,其家长也束手无策,本想上前劝说,却看到在校门口执勤的少先队员过去凑在他耳边亲切地讲了几句话,轻轻擦拭他的泪水,牵起小手一同走进学校。笔者想,这就是“暖心教育”吧!教师在队员执勤时给予关心和爱护,队员也会将这种“爱”带给其他同学,强化少先队员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指出:“共青团要带领少先队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光荣。”而我们辅导员作为红领巾人生路上的启明灯更应义不容辞、挑起重担。聚焦责任,蓄力发展,相信在学校正确的引导和锻造下,少先队员会明晰责任担当意识,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蒋莉.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的小学责任教育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土旦次仁.小学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及其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4.
[3]程纯.开展社会化少先队活动增强队员社会责任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6(30):85-86.
[4]胡秀欧.浅谈培养少先队员责任感[J].成才之路,2008(20):29-30.
作者简介:陈丽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