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
2021-12-03王豪周海香刘文海
王豪 周海香 刘文海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266700)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高致病性病毒病[1]。1945 年美国长岛首次发现该病;1949 年首次分离出I 型鸭肝炎病毒;1954 年英国首次爆发该病;1963 年我国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此后,我国各省市均有发生和流行。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一周龄以内的雏鸭,该病潜伏期较短、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病毒病之一。
1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鸭肝炎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分为3 个血清型[2]。
1.1 血清1 型鸭肝炎病毒
I 型鸭肝炎病毒隶属于小RNA 病毒科、禽肝炎病毒属,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约3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主要含有VP1、VP2 和VP3 共3 种结构蛋白;该病毒对鸭肾单层细胞、鹅胚肾细胞、鸭胚肝细胞等细胞敏感,且能产生明显细胞病变,可用此类细胞来分离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酸耐热,来苏儿、福尔马林、氢氧化钠可将其灭活;此血清型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对雏鸭的危害极大。
1.2 血清2 型鸭肝炎病毒
II 型鸭肝炎病毒隶属于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星形,直径约3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在鸭胚中盲传数代后可在鸡胚中增殖,但在细胞培养物上不能增殖;该病毒抵抗力较强,耐酸耐热;此血清型引起的病例报道较少。
1.3 血清3 型鸭肝炎病毒
III 型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分类地位与II 型鸭肝炎病毒一样,划分为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约30nm;该病毒可在鸭胚中增殖,在鸡胚中可增殖,但生长发育不良;对鸭胚肝细胞、鸭胚肾细胞敏感,可用来分离和培养该病毒;该病毒耐酸,但对热敏感;此血清型流行范围较窄,国内外感染发病的资料较少。
2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发病鸭或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发病鸭或带毒鸭排出的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环境可成为传染源;与发病鸭或带毒鸭接触的运输车辆、器具、人员也会成为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几乎不能垂直传播;发病鸭或带毒鸭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会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鸭一旦误食或直接接触会造成感染;发病鸭和带毒鸭可将病毒排到空气、灰尘中,健康鸭吸入可造成呼吸道传播。
2.3 易感动物
自然条件下只有鸭可感染,各品种和性别的鸭均具有易感性;幼龄鸭,尤其是一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染发病;成年鸡感染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且不影响生产性能;其他动物,如鸡、鸽子、鹌鹑等不会感染发病。
2.4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寒冷季节和育雏高峰期发病率较高;鸭肠饲养管理条件差,鸭群密度过大,鸡舍环境卫生差,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3 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一般在2d 左右,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4d 内即可出现死亡高峰期。发病初期,雏鸭精神委顿,食欲降低,不愿活动,离群俯卧,低头缩颈,嗜睡乏力;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角弓反张、共济失调、两腿强直性向后伸展,呈特殊姿势,因而又称为“背脖病”,成年鸭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
4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集中在肝脏处,剖检病、死鸭可见肝脏肿大,颜色深浅不一,外观呈土黄色或茶色,质地脆软、易碎,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外观呈斑驳样;胆囊肿大,胆汁增多呈深绿色;脾脏肿大,便面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切面外翻,内部有尿酸盐沉积;心脏肿大,质地松软,切开可见凝固不全的血液,心肌如水煮过。
5 鸭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结合发病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可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方法[3]。
5.1 病毒分离鉴定
科采集病变组织,研磨制备成病毒悬液,接种至鸭胚肝细胞、鸭胚肾细胞、鸡胚肾细胞上进行分离培养,观察有无细胞病变出现,之后再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确诊;也可将病毒悬液接种至10~14 日龄的SPF 鸭胚的尿囊腔进行传代,每天照蛋,观察胚体发育情况,若鸭胚发育不良,多处水肿、出血,肝脏肿大、质脆,颜色呈淡红色或土黄色,边缘有灰白色坏死灶的可基本确诊。该方法周期长,无菌操作要求高,只适合实验室诊断。
5.2 分子生物学检测
主要有普通PCR 方法、荧光定量PCR 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4]。普通PCR 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且稳定,且多重PCR 方法可在同一个反应中检测多种病原体,应用范围较广泛;荧光定量PCR 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检测速度快,不需要后续的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判断比较直观,可用来检测大批量样品,但需要荧光PCR仪和核酸染料等,成本较高;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敏感性好,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5.3 血清学检测
主要包括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ELISA 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等。琼脂扩散试验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对抗体样本要求较高,结果判断有一定主观性,难以推广使用;凝集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但对抗原样本要求高,应用范围较窄;ELISA 试验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特异性高、成本低廉,适合检测大批量样品;免疫胶体金技术操作简单、结果判定直观,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6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要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定期对鸭舍消毒;定期通风换气,及时清除排泄物,保持圈舍干净卫生;采取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建立阴性鸭场;饲料配比要科学,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鸭场选址要符合规则,饲养密度要适宜,不能过于拥挤。
6.2 免疫接种
市场上主要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苗,养殖场可根据自身条件、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种鸭或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剂量和方式要正确,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7 结语
鸭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国都有感染发病的报道,养鸭场或养殖户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生物安全意识、改善饲养环境、正确免疫接种等措施来促进养鸭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