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园夯实观察,“扶”稳习作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观察日记”为例
2021-12-0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厦门市集美区西亭学校陈晓云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厦门市集美区西亭学校) 陈晓云
一、追根溯源找问题
(一)课标引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建议中还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提醒我们,学生的写作指导应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观察。唯有将观察生活置于作文的首位,从观察中获得写作的素材,方能帮助学生解决习作难的问题,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其写出富有情感、富有生命的文章。
(二)习作的窘况
纵观统编教材,四年级习作编写大都是与课标的宗旨相吻合,侧重指导学生写生活中的人、事、物、地。但观察学生的写作状态可知,大部分学生依然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提到习作就害怕,还有些学生面对作文时总是抓耳挠腮,久久下不了笔。再观学生的习作,篇幅短小却不精悍,只言片语,不知所言;条理不清晰,思绪凌乱;瞎编乱造,索然无味……诸如此类的习作屡见不鲜。
(三)内因分析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让我们感慨:作文真难。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推敲学生的习作现象,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来,习作之所以空洞无物,最大的根源就是素材的积累不足。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那么,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大小事情不可计数,素材不足谈何说起?教育家杜威说:“只有当客观条件从属于具有这种经验的个人内心情境时,那种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用心观察生活,才能真正起到积累写作素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有效观察已经成为习作教学的第一要务。校园作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有着学生最为熟悉的人、事、物,抓住校园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能扎实推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写好习作打下基石。
二、扎实观察促写作
巴金先生曾说过:“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我所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那如何扎实开展写作观察指导,为学生的习作扫清障碍?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一)找准要点,放手观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观察亦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使观察更有序,能让观察更有所得。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这一习作教学中,笔者扣住“变化”这一观察要素,对学生进行学校小鱼塘观察前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梳理,如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方位顺序,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情的发展等顺序。因观察方法再次得到巩固,学生的观察有了依托,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观察顺序,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游刃有余。最后,笔者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并按照如下表格做好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进一步深化了观察的意识,有了一定的观察收获。这一操作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自我探索的过程,形成初步的观察认知,为下一步的细致观察打下基础,让深入观察更加顺利。
(二)创造情境,细化观察
习作课上,笔者以“游赏小鱼塘”为名再次带着学生探索小鱼塘,细化观察,目的在于弥补学生先前观察的不足。再者是为调动学生的感官,多角度、细致地进行观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
1.明确观察顺序
明确观察顺序能让学生的习作更加清晰,条理更加清楚,这也是观察的第一步。上课伊始,笔者告诉学生:“这一节课,老师打算带领大家到小池塘玩。”话音刚落,学生激动不已,观察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一路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行至走廊,笔者指着小鱼塘让学生俯瞰观察,顺势而引:“此时,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鱼塘?”临近小鱼塘,笔者又故弄玄虚:“听,这是哪来的声音?”意在调动学生的感官,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近鱼塘时,学生更是兴奋了,笔者伺机营造观察氛围:“亲爱的游客们,来到这美丽的小鱼塘,你又看到些什么?什么东西最先吸引了你?”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下,一步一步观察,物物皆入眼,小鱼塘尽收眼底。
2.落实细致观察
细致的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让作文有物的基石。在本次习作教学中,笔者将此环节落在了走近小鱼塘之后,旨在深入观察,聚焦“变化”,突出习作内容的重点。当学生靠近鱼塘之时,鱼儿纵身躲进石缝,学生或叹息,或俯身寻找鱼儿的踪迹。笔者骤然拍掌,刚躲进避难所的鱼儿游了出来,大鱼摆动尾巴,溅起了阵阵水花,孩子们一阵雀跃。笔者抓住契机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会儿,池子恢复了平静,笔者抓起一把鱼饲料撒向鱼池,鱼儿又从四面八方涌向食物,原本平静的水面又是一阵翻江倒海,孩子们也跟着沸腾起来。笔者继续追问学生:“你们这么开心,可有什么能与老师分享的?”就这样,教师有意创造的意外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被无限激化,注意力融入池塘,鱼儿的一摇一摆、一吞一吐尽入眼、入耳、入脑,由此,写作素材更加丰厚。
(三)引发联想,生动观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里的“想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观察之后的感受或是联想,这是对观察的补充表达,可以使观察表达得更加充分和生动。因此,在引导观察之余,笔者尤为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如俯瞰小鱼塘时,笔者问学生:“此时的鱼塘像什么?”临近鱼塘时,笔者再问学生:“此时流水的声音让你想起了什么?”再如根据鱼儿的不同争食状态推测鱼儿在想些什么?如此,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使观察更加的鲜活,化为语言就是学生情感最真切的表达,切合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表达真情实感”,即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
(四)再次梳理,笔写观察
观察之后,以上述表格为中心再次梳理,能解决“写什么”与“怎么写”两大问题,是学生达到文从字顺地进行书面表达的关键。主要从以下两个步骤展开。
1.完善表格厘清内容
表格其实是思维导图的一种呈现方式,通过绘制表格、完善表格内容能直观地呈现观察所得,进一步厘清“写什么”。因此,在结束观察之后,笔者趁热打铁,首先让学生对照先前的观察记录补充本次的观察所得。其次,学生进行观察得失的小结,侧重引导学生关注观察角度的问题,是否做到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也为依葫芦画瓢奠定基础。最后,厘清观察到的事物,挑选自己最感兴趣、观察最为仔细的事物,能从多个方面向同学展开介绍。
2.借助表格生动表达
借助观察表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笔者在引导学生厘清表格之后,便抛出问题:“通过表格,你打算怎么写本次的观察?”本问题指向习作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表格不仅可以进一步厘清观察顺序及写作顺序,通过表格中“我的感受”还能勾连修辞方法等,这是鼓励学生创意表达、大胆表达想法的手段。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写生活中的事物,还能写想象中的事物,虚实结合,习作就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无味、无话可说的尴尬。
总之,观察如同学生写作路上的拐杖,只有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观察指导,能根据习作需要有章有法地推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写出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