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1-12-0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朱 芹
近年来随着中国基建设备的完善,基础设施已成为开通“一带一路”和联系世界的重要方式与桥梁,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也从以前的船舶海运到普及化的机动车辆运输变为越来越便捷的航空载运。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投资大飞机的研发与营运,飞机在空运、起飞、降落前需要完成对应的相关技术服务,保障飞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与可靠,离不开机场专业地面设备的支撑。因此,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作为保障航空地面安全的重要设备需要有专业的人员研发设计、操纵、检测与维修管理,但当前正处于交通发展的转型期与跨越期,出现专业人才紧缺。我国国内汽车人才培养大多定向传统车辆结构模式,满足不了专业要求高、车辆类型复杂、特殊用途繁多的民航车技术需求,因此,探索与实践基于航空航天地面特种车技术设备服务的新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课程建设
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是完成机场飞机正常工作的特殊用途的机动性改装车,是在原有传统车辆基础上经底盘改装增设相关功能的传动装置,大多都是泵体或电机等设备,实现机动和特殊功用的双结合。因此,要在传统车辆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延伸,有机将汽车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与创新,重点突出特殊用途的原理与功能,完成新旧知识的贯通与兼顾。
(一)编写教材和课件
由于是新兴课程需要从原点做起,拥有合适、针对性强的资料是这门课程开设的首要条件。从教材的编订与课件的设计入手,筛选机场最常见与最常用且能体现特殊功能特征的特种车作为主要撰写内容对象,例如飞机牵引车、客梯车、行李传送车、电源车、气源车、平台升降车等,力求每一种车型在传统车辆基础之上反映各自的特殊设备和工作原理。从差异化入手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特色之处,再放入车辆普遍性结构原理中强调抓住事物发展规律中的共性与个性,将航天特种车辆与传统车辆有效结合,实施拿来主义,进行知识共享。
(二)逆向工程思维模式
目前,航空地面设备相关的教材资源稀缺,网络上对相关的特种车辆也仅仅停留在其功用与操作规范上,对它们的结构、原理以及设计方法都未曾一提,或是直接引入传统车辆构造当中,并未交代它们的特殊功用之处。基于这一现状问题,课程设计主要采用逆向思维工程,即根据特殊用途反向推导其具体功用,再结合传统车辆设计结构特点,反其道而行,进行逆向工程结构设计。例如针对客梯车的升降功能设计系统液压传动装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习问题、工程运用与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且可以巩固对传统车辆知识的学习与利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产学研结合
机场特种车辆人才培养模式属于冷门专业,因此需要有机结合传统车辆基础知识进行学习,不能趋于小众化与定点化,要将之作为车辆专业的支脉延伸拓展。为形成系统的课程专业,必须组建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统筹优化分工,主动联系相关航空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和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我院已与华南蓝天航空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对专业教师定点培养,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编写,实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做到有的放矢,完善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学校、社会人才专业培训机制。
二、教学设计
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对特种车辆的功能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实现特种车辆平台资源共享与共建,将学生纳入课程教学内容的组建和体系完善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
(一)思政融合,职业道德融入
机场是航空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因此,要强调实施任何一种航天特种车特殊功能的前提条件是要保障机器的可靠性、人员的规范性、出现问题的严肃性,使学生在创新设计时树立正确的安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加强航空职业道德修养以及精益求精的航天品质和不断探索的航天精神。以航天特种车的应急措施作为引入,如在动力源的切断、液压缸不能收缩、紧急避险等情况环境下,如何实施机电液一体的三重保障方案,加强特种车辆在机场工作中的可靠性与应急性。
(二)新趋势“油改电”设计
航天特种车辆结构讲解还是以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为基础,这是目前的主流状况。但节能减排政策、新能源技术发展要带入课堂,使学生意识到弯道超车的重要意义,且由于航空地面设备自身的特殊性,完全不需要解决传统新能源车辆技术弊端,如电池充电问题、续航里程。导入新能源航天特种车辆的技术优势,这部分内容结构设计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成,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交互展示与研讨,实现专业知识的递进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做到对特种车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搭建共享、共建平台与资源
由于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课程资源稀缺,需要靠集体的力量快速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共享、共建的平台资源,有效实施企业—教师—学生信息资源的互享互惠,有利于将产业技术要求转化为理论与实践培养,从而反哺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缩短航空地面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且可大批量培养特殊专业人才。因此,要对接航空地面设备公司,返聘与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资源共建并实施培训,合作编写各种车型结构原理设计,洽谈、购买航天特种车辆作为课程教具和模型,快速完善课程建设体系软硬件设施。
三、实践教学
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特种车辆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进行理实一体化与实践教学,以实物模型验证学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实践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自行设计的系统工作简图,理解实车状态下的功能结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检验逆向工程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一)培养反设计与创新能力
在特种车辆结构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罐式飞机加油车设计的特点与缺陷,对比自己结构设计的理念,进行反思差异化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欠缺漏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对症下药进行设计的完善和问题措施的补救。这种反向设计强调与实际功能的对比性,突出扬长补短的效果,具有工程实际应用效果,在完善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思考问题的全局观和细致的分析观。
(二)培养设计与维修一体化综合型人才
不管是对航天特种车辆设计人才的培养还是对特种车辆检测、维护人才的培养,都必须牢靠把握与正确理解其各种车型的结构与原理。将设计与维修结合,归依在系统的结构与原理教学课程建设中,培养一体化综合型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专业特色人才是最为便捷、快速的一种模式。在教学中把逆向工程和维修思维统一融合,形成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专业特色教学课程。
(三)实现传统车辆与特种车辆兼容过渡
航天特种车结构是在传统车辆专业知识基础上加以改进、增设特殊功能性系统,二者之间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因此,构建传统车辆专业基础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特殊功能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该课程实施教学手段的前提条件。
以新开设的航天特种车技术服务课程进行课程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研究,根据传统车辆基础进行专业交叉融合,实施逆向工程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设计与维修一体化综合性能力与创新性思维,搭建课程教学建设体系和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将航天品质与航天精神融入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航天特种车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为航空地面设备人才培养提供系统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