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用酶制剂在毛皮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12-03王永志刘建军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酶制剂聚糖毛皮

王永志,刘建军

(1.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管理处,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呼和浩特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毛皮动物是指为人类提供毛皮,即用来制裘的野生兽类,在我国主要包括水貂、狐和貂。近年来我国的毛皮动物养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饲用酶制剂是一种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未来有可能替代抗生素,为实现毛皮动物的绿色、无抗养殖提供新的途径。饲用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较多,但是在毛皮动物养殖中应用较少。本文对饲用酶制剂在毛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1 饲用酶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1.1 饲用酶制剂的种类

饲用酶制剂分为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通常情况下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好于单一酶制剂。常用的单一酶制剂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木质素酶、单宁酶、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苷露糖酶、果胶酶及α-半乳糖苷酶[2]。常用的复合酶制剂有由蛋白酶和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主要成分为β-葡聚糖酶的复合酶;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由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组成的复合酶等。根据动物种类不同和生产时间不同,复合酶组成的种类可以调整[3-4]。

1.2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

不同酶制剂作用的底物不同及作用机理不同,在实际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饲用酶制剂的主要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补充动物体内内源酶不足,促进内源酶分泌,消除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道内容物黏度;扩大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直接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直接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氮和磷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位点转移,降低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数量;参与动物的内分泌调节,提高动物体内激素代谢。

1.3 影响饲用酶制剂效果的因素

酶制剂是一种蛋白质,在保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影响使用效果。影响酶制剂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 饲用酶制剂使用形式和剂量。复合酶制剂的效果通常好于单一酶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饲用酶制剂的添加量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单一酶制剂只针对特定底物有良好作用,但是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复杂多样的,在饲料中加入单一酶制剂难以充分利用营养物质。复合酶制剂可以降解饲料中的多种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饲用酶制剂的添加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饲用酶制剂效果的决定因素。

1.3.2 动物的种类和年龄。动物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饲用酶制剂的效果。动物的种类和用途不同,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也不同,因此添加同一种酶制剂的效果也不相同。动物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体内分泌的内源酶种类也不相同。幼龄动物消化道分泌消化酶的量有限,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外源酶制剂可以起到帮助消化及促进生长的作用。而成年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低,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动物体内可以分泌充足的消化酶,则一般不需要使用相应的外源性酶。

1.3.3 动物消化道内环境酶制剂只有处于适宜的温度和pH值范围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动物消化道内的温度一般处于酶制剂的适宜温度范围不会影响酶制剂的使用效果。动物肠道不同部位pH值相差很大,不同种类的酶制剂都有其适宜范围,例如中性蛋白酶最适pH为6.8~7.2,淀粉酶最适pH范围为5~6,脂肪酶最适pH为7.0~7.5。所以为了提高酶制剂的使用效果有时会对其进行包被处理。

1.3.4 饲料组成及加工调制。饲料中的一些无机金属离子可以提高酶制剂的使用效果,如Zn2+、Ca2+和Mg2+等可以作为电子转移载体对饲用酶制剂起到激活作用,还有一些金属离子 Hg2+、Ag+、Fe2+和 AC3+等则对酶制剂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饲料中含有一些有机物,例如非淀粉多糖酶(NSP)等通过与酶制剂结合使其活性丧失,降低酶制剂的使用效果。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粉碎和混合等一系列加工工序,会导致饲料温度发生变化,超过酶制剂的最适温度会导致酶制剂活性降低。

2 饲用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1 饲用酶制剂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饲用酶制剂在家畜饲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Wyatt等试验结果证明,蛋白酶、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肉鸡的体重及饲料利用率;Osei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结果在含有17%小麦麸的日粮中加入0.1%~0.2%复合酶可提高42日龄肉鸡体重,饲料消耗降低10%~15%;乔淑文等进行了在肉鸡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能够显著提高对日粮中能量和粗蛋白的利用率,并且显著改善肉鸡的料肉比;高玉红等报道,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断奶仔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胡忠泽等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升猪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饲料粗灰分利用率提高6.63%、粗脂肪提高3.25%、粗纤维提高36.76%、无氮浸出物提高8.895%、粗蛋白提高17.23%、干物质提高9.75%、能量提高5.27;敖翔等在生长猪低营养水平日粮中添加单一或复合非淀粉多糖,能够提升猪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率;Romero等在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了奶牛对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蛋白的采食量,而且相比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组,添加木聚糖酶组奶牛产奶量增加所需时间更短;Salem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肉牛日增重提高16%,能够显著提高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郑海英等试验结果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制剂并不能显著提高肉牛的体重。

2.2 饲用酶制剂在毛皮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有学者对饲用酶制剂在毛皮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在水貂和蓝狐(北极狐、Valpes lagopus)的养殖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2.2.1 水貂。目前水貂饲料是以鲜活料为主,同时配有一定量的植物性饲料。刘汇涛等在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了0.089%复合酶(由25.7%淀粉酶、25.6%酸性蛋白酶、20.5%阿拉伯木聚糖酶、12.8%果胶酶、2.6%甘露聚糖酶、12.8%植酸酶组成),显著地提高了水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宣立峰等在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和较小的料重比,当添加的复合酶比例为1.5%时,水貂的平均日增重可达17.92 g/d,料重比为6∶31;王凯英等在水貂鲜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显著提高对饲料干物质、脂肪、粗蛋白消化率和氮的代谢率,水貂的氮、磷排放量降低,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体增重和日增重;刘伟等在膨化玉米及以鱼肉为主的水貂日粮中加入淀粉酶与中性蛋白酶,通过水貂的糖代谢指标衡量在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对水貂糖代谢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水貂肝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公貂间的血糖水平也没有影响,但是能够影响母貂的血糖水平。添加高水平淀粉酶效果明显,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水貂体内的糖代谢水平,但是并未改变水貂体内的糖储备;刘伟建立了水貂生产性能及肠道主要消化参数,进行了水貂糖代谢的影响和外源酶的添加与水貂日粮类型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水貂日粮中添加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显著提高了公貂的生长性能,在水貂日粮中添加淀粉显著提高了水貂的血糖水平。

2.2.2 蓝狐。近几年人们把狐狸的饲料逐步过渡到了配合饲料,这需要一些外源酶来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邹兴淮等在蓝狐日粮中添加酶制剂,结果显示,复合酶制剂提高了蓝狐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育成期饲料中复合酶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6%,冬毛期的适宜添加量为0.4%;胡锐等在蓝狐日粮中添加复合酶818A,结果表明,蓝狐平均日增重和体周长增长值明显提高,料重比降低,换毛时间缩短;李妹娟等报道了将繁殖期母狐和母貂饲料中的新鲜动物饲料换成鱼粉和膨化豆粕,同时添加复合酶,结果为产仔数比对照组提高0.9只,断奶成活数比对照组提高0.79只,断奶成活数比对照组提高0.14%,仔貂增重比对照组提高40.9 g;李新红进行了酶制剂对蓝狐消化代谢、免疫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能够有效提高对饲料粗脂肪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提高对钙、磷和铁元素的利用率,并且提高了蓝狐的免疫机能,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成活率,皮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育成期饲料中复合酶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6%,冬毛期适宜添加剂量为0.4%。植酸酶能够有效提高钙和磷的利用率。

3 小结

目前,饲用酶制剂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在毛皮动物饲养方面还仅处于探索阶段,全面应用到毛皮动物生产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探讨在毛皮动物生产中应用酶制剂的保存方法、作用条件和添加时间。同时要加强研究,开发出针对毛皮动物生产专用的酶制剂配方,以更好地提高毛皮动物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酶制剂聚糖毛皮
小麦型饲粮中添加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消化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木聚糖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非淀粉多糖对肉鸡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近期国内毛皮市场最新行情
生物技术在水产品保鲜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