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糖脂代谢病中医药治疗探讨

2021-12-03唐小茗张新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糖脂成形阳气

钟 敏,唐小茗,张新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糖脂代谢病是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由遗传、环境、精神、饮食等多种因素参与的疾病,其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性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并以高血糖、血脂失调、脂肪肝、超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单一或合并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1-3],CCMR-3B[4]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和(或)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72%,长期糖、脂水平异常对全身脏器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其功能逐渐减退,并发症的出现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整体认识及综合防控。西医治疗仅针对独立病种,关注局部,忽略整体,作用靶点相对单一,而中医治疗则强调整体观,作用靶点多样,因此以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指导,探讨糖脂代谢病的中医药治疗,以期为糖脂代谢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中医学认为血糖、血脂异常乃是体内的有形成分即精微物质生化运行出现障碍所致,即所谓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正如中医名家张介宾云:“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主动性热,可化气;阴主静性寒、收敛,可凝聚为形。若要保证机体精微物质得以正常运化输布,濡养周身,则依赖于人体阳气的化气推动功能,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说明阴阳关系中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认为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5],以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为天然模型,推论出阳气的生理功能为气化温养,阳气能温养全身,并把外界的物质化生为人体的精微物质,推动精微物质运行输布以充养全身,故《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而糖脂代谢病的血脂血糖异常则为体内有形成分异常,即中医所讲痰湿浊邪等病理产物累积而成,治疗当以扶助人体阳气为主,通过加强机体“阳化气”功能,使机体阳气处于一个相对旺盛的状态,将“阴成形”之痰湿浊邪之病理产物逐渐温化减少。“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糖脂代谢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中医上灵活应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以“助阳化气,抑阴散凝”为基本治法,早期防治,以期提高本病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为中医治疗糖脂代谢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 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糖脂代谢相关因子、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实现[6-7],充分地体现中医药多靶点防治疾病的优势;并且中医药在调节血糖、血脂紊乱方面,疗效及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糖脂代谢病的认识

中医学上的阴成形,即形成人的形质,构成人类物质基础,阳化气则推动人体的功能,物质基础转化成能量供生长发育,需要阳化气的推动能力,即所谓人的形态及其变化,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如思维活动、肢体功能活动,均在“阳化气、阴成形”的范畴内相互作用,互为统一。是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糖脂代谢病以高血糖、高血脂为特征,《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遊溢经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按古代中医水谷代谢论逆推,食饮入胃,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作用下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血糖血脂等营养物质。若脾胃和则升清降浊,其清者为水谷精微,凡水谷精微在先后天阳气作用下化生气血、阴精,为正气,此即阳化气过程;若气化作用失常,则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不能为机体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便郁积聚为瘀血、水湿、痰浊等有形之邪,加之在糖脂代谢病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微血栓等有形的病理产物,亦属于中医“瘀血、痰湿”范畴,是为“阴成形”过盛,呈现高血糖、高血脂,其病机主要归纳为脾胃运化、化生功能障碍,加之阳气气化功能不足而成;因此阳化气不足,或阴成形太过,则出现疾病,这一现象与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无论从生理病理上都如出一辙[8]。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来认识糖脂代谢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现代门诊观察属糖脂代谢病以糖尿病之高血糖为突出症患者并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反多见形体肥胖、气虚神疲乏力,或有脘腹痞满、纳呆等一派“脾气亏虚”之象[9]。脾气亏虚,久病及阳,进而导致阳化气不足,祝湛予教授研究消渴及变证时提出了“气虚留浊”的理论,其中气虚特指脾气虚,其理论来源于中医基础理论之脾主散精。按照中医水谷代谢论的指导,中医讲服用食物后经过胃气的腐熟作用转变为精微物质,并将包括糖、脂在内的精微物质通过脾运化、阳气的升清作用布散至全身的脏腑经络,助脾散精有利于精微物质转换[10],助脾散精即帮助脾气运化,助长脾阳化气升清作用,亦有阳化气之意,使精微物质能各安其所,杜绝精微物质停聚积蓄,从而调节血糖、血脂代谢。

3 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糖脂代谢病的治疗

针对糖脂代谢病“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的中医病理基础,临床上治疗糖脂代谢病,则以“助阳化气,抑阴散凝”为基本治法,因此可以运用具有“阳化气”特性的中药、处方等帮助机体复阳化气,来抑制阴成形,达到助阳化气、抑阴散凝的功效。

3.1 具有“阳化气”特性的中药

气的升降出入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血糖、血脂等物质新陈代谢依赖于气的运动。人的生理状态需要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若气机升降出入紊乱,则易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的病证,即精微物质留而成浊;因此调节体内糖脂代谢,加速物质新陈代谢,可选择“阳化气”特性中药,唯有气机通调,才能维持生理状态。

具有“阳化气”特性的中药,依据其生长特性(环境)、升降出入、四气五味原则分类:

一则按照中药生长特性分类,由于药物来源不同,入药部位有别,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亦异。一般来说用药部位生长于土地之上的植物为阳,生长于地下的植物为阴,如麻黄与麻黄根,麻黄具有升散特性,麻黄根具有收敛之功。二则按照中药“升降沉浮”药势,生浮发散属阳,沉降收敛属阴,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味出下窍(属沉降),阳气出上窍(属升浮)”,升即由下而上;降即由上而下;入即由外而内;出即由内而外[11]。三则按照中药四气五味特性,药性之寒、热、温、凉,是谓四气,药味之酸、甘、苦、辛、咸,是谓五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四气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因此可以借助中药生长于土地之上及升降出入之药势中的“升、出”,中药四气五味之“温热、辛、甘”类药物来加速体内物质新陈代谢,助阳化气,从而指导糖脂代谢病的治疗。如麻黄,辛、温;桂枝,辛、甘,温;黄芪,甘、微温;附子,辛、甘,大热;干姜,辛,热;肉桂,辛、甘,大热。此类药物特性便可辅助机体阳化气,加速物质新陈代谢,避免阴成形。但应注意,使用药物之前,应当在中医药“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合情合理使用。

3.2 具有“阳化气”特性的组方

依据中药的七情配伍关系,结合中药的性味归经,最终确立了中药组方的功效,从而纠正机体阴阳之气的偏胜偏衰,治疗疾病。人体阳气有先后天之分,肾阳乃先天之阳,是生命的根本。脾阳乃后天之阳,帮助人体运化水谷精微,推动气血运行,故具有温肾助阳、温阳健脾功效的方剂能助阳化气、调节糖脂代谢。研究表明,用温肾健脾化痰方干预MS大鼠证实了温阳健脾化痰中药方剂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方中淫羊藿味辛甘,温壮肾阳以助一身之阳气;陈皮、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化痰除湿;全方温阳健脾、化浊除湿,可谓助阳化气、抑阴散凝,恢复阴阳之平衡,使气机运转如常,改善糖脂代谢[12-14]。

4 结语

糖脂代谢病是以多因素、多机制、多表现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中医对糖脂代谢病的认识涵盖现代医学研究,其病因病机核心在于“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并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指导下进行组方选药,充分地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疾病防治优势,加强助阳化气、抑阴散凝之力,改善机体物质代谢,恢复其生理功能,治病求本,着眼于病机,早期防治,延缓并发症,为糖脂代谢病提供新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糖脂成形阳气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钣金V形折弯成形的回弹控制研究
超薄高铝电子玻璃成形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用塑基喂料研制及应用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脂代谢及骨密度特点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孕晚期糖脂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人生若只如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