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衰老的交互艺术分析
2021-12-03李亚玲
李亚玲
一、迈入老年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条潜意识信念“我必然衰老”。这一信念的作用对于我们的生理还是心理的影响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的身体随时都有可能向它屈服。
儿童时期是我们最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我们的意识就像尚未被社会阅历破坏的柔软新鲜的蜡一样。等到老年,同一意识可能已经经过上千次的磨炼,就像已经使用过太多的陈蜡一样,心灵也会变得脆弱僵化。在有些社会中,人们有着不同风格的社会习惯,因此衰老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最近几十年间,人类学意外发现,不少所谓未开化的土著人没有任何西方长期以来所接受的衰老迹象。波义徳·伊顿与人合写了一本关于早期人健康的书,《旧石器时代的处方》(The Palaeolithic Prescription),他在书中指出,世界上至少有25个传统社会,这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心脏病和癌症,而这两种病症长期以来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伊顿引述了许多地方——委内瑞拉,所罗门群岛,塔斯马尼亚和非洲沙漠的当地文化,这些社区的成员终身不得高血压。于此相反的是,美国和西欧社会中几乎人人血压高,每十年上涨若干个指数,以至老年人口中高达一半的人需要医治血压高1。
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在印证那句西方的著名格言:“信念造就生理”,这句话再贴切不过地描述了衰老。我们承袭了关于生命必然会随着时间而衰老的预言,加上我们命里注定要受苦的,衰老并死亡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从而造就了我们称为老人的生物现象。生命是行动的意识。虽然有数千小时的老磁带在束缚着我们的答复,我们继续生活着,因为意识总能找到新的流动方式。意识的积极面——其愈合能力——永远会存在。
爱因斯坦曾认识到,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能感受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那些占据三维空间的物品,我们经历的时间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从30岁开始,一般人的身体开始以每年1%的蜗牛速度开始老化:出现皱纹,皮肤失去鲜亮的光泽,肌肉开始松弛。肌肉与脂肪的比例已经不是3:1而是1:1,视力和听力均有所减弱,承受工作的能力也不如以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学专家所谓各种“年龄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同成千上万股小溪汇聚成老年的大潮,影响老人的生活。在看似没有选择时,通常是由于某种幻觉在作怪。数千年前最伟大的印度大圣哲商卡拉曾表示:“人之所以会衰老和死亡,是因为他们看到别人在衰老和死亡。”作为一个物理现象,衰老带有普遍意义,并且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必然的。一辆蒸汽机不是因为看到别的机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并坏掉。对任何机器产生影响的仅仅是日常的运转和磨损;有些部件由于承受的压力或者磨损最多,会比其他部件损坏得更快。我们的身体也承受着压力和磨损;有些器官和组织会磨损得快一些。由于身体状况看起来与机器的磨损很像,以至我们得出比商卡拉更深刻的观点——“身体的衰老是在按照社会习惯行事”。
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人对于五感的感知变得退化并且又产生一系列闻所未闻,听所未听,见所未见的错觉。但是如果衰老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基本上是个受害者,但是如果衰老是你所学会的东西,那么你就能够放弃使你衰老的行为,接受新的观念,并在引导下寻找新的机会。
二、衰老与意识
意识具有改变老年化进程的能量,但意识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愈合,又可以破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意识的形成和训练方式,以及转变为不同态度、假定、信念和反应的方式。当精神模式处于破坏状态时,一个人会受大脑驱使从事破坏行为;当精神模式处于建设状态时,一个人则会主动增强自我,弥补缺陷。
同样,意识总是能够产生新的精神冲动,并且由此产生新的生物信息,也就是说意识要比任何你可能拥有的念头要强得多。保留这一创造力意识是不老化的标志,放弃这一特质则被习惯,风俗,僵化观念以及过时的行为代之——为老化的标志。接受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老化的手机,电脑,人际关系,永远都活在固有的圈子里,交往受限。
关于以往经历的印象将我们(特别是老年)的大脑锁在一个有规律的模式,诱导产生有规律的行为。但是不可辨认的事实是: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就好像融化的蜡,尚未加工,成形,就用刻字戒指在化开的蜡上打印,意识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一旦这一印象固定了,意识也就定型了。特别是“老年”这一印象在他们的心中越久他们可能会越在意,越是不愿意改变,进而越来越限制自己的交往圈子,做事方式。
旧习惯之所以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因为新格局新挑战基本没有出头之日——也就是,经过熏陶的意识是缓慢死亡的代名词。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可以增加创新,冲破新的格局,集中于新的焦点上,就可以流转衰老过程。著名的心理学家朗格和她哈佛的同事于1979年很出色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一个简单却巧妙意识的转变,有效地逆转了一组老年人的生物年龄。而且这一成功的原因,被她归结为三点:
(1)按照年轻人的方式行事。
(2)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好像他们具备年轻人那样的智力和独立性。
(3)并且按照要求,遵守相当复杂的关于日常生活规律的指示。
其实对于这一研究而言,神奇之处在于身体竟然能够穿越时间的障碍,跟随主观意识而变化。对于回到过去的生活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在于他意志力的品质——一个人主观意识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可以调动意识能量因素,加以积极利用,打破被禁锢在旧习惯旧生活中的意识,延缓自己的衰老进程。
三、交互艺术
交互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行为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不像传统设计学科主要的关注形式,交互设计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2。
但是从笔者的角度认为: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且让人愉悦的艺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不仅如此,交互艺术还涉及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因此,交互艺术设计的重心是“探索人心”“探索用户的喜好”,力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灌入产品的设计中。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交互艺术设计使得用户不再是独立的、静止的个体,而是渐渐产生了生产者与用户的沟通渠道。
四、交互艺术与延缓衰老
把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为本的交互设计叫作“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的范围,以至于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与之互动过程中充分得到了人性化的反馈。产品能够调动消费者的情感时,需求自然而然地产生,基于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需求成为唯一性的需求。也就是说当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是在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自我实现付费。
并且未来的交互艺术设计会更加偏向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以后交互发展的基石。也就是通过意识与衰老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不同的用户,希望通过改变主观心里的感受来设计出受欢迎的产品。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致力于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手机等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家居环境中的产品与用户交互区域的界面,但是界面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声光等可见元素都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感受。未来是用户体验的时代,希望大家可以不使用用户手册,特别是老人——利用交互的一些演示方式。对于不识字的老年一代,减少了认字的麻烦,而对于识字的老年人,这种交互方式,轻松且方便有趣,更加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交互艺术以另一种方式帮助他们进行意识重塑。
五、总结
交互艺术设计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设计方向,主要通过与用户之间产生互动关系来发展设计关系。用户对于交互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用户体验也是十分基础且核心。面对现目前老龄化趋势严重,老人一直都是社会关心的重要群体之一。希望通过本文探讨意识与衰老的一些具体表现状态,把它带入到交互艺术设计的发展思考中,进而加强交互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缓解老人的一些心理需求,帮助老人得到更好地心理呵护。通过意识的“错位”——“回忆”——加强老人生理心理的锻炼,呵护与关怀。
注释
1狄巴克·乔布拉,崔京瑞译.不老的身心.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
2李礼.交互设计中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