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2021-12-03邓璐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观展博物馆空间

邓璐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人类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实物的场所,同时提供大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社会文明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博物馆内部功能规划设计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职能除不断提供优秀的展览外,其公共空间的功能特色、功能组织、公共服务设施等的优劣是对博物馆综合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下,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对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视设计也大大提高,公共空间的面积也随着博物馆的多样化而得到增加。

一、博物馆公共空间概述

博物馆是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标志,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从 1905年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博物馆南通博物院到 2016年的 4246家,博物馆一直是大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的职能及其经营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观念中的展示说教场所逐渐向自由开放的公众休闲文化场所转变。当代的博物馆除满足其核心职能收藏、展示、服务、教育外,还需满足公众的休闲文化、交流聚会、购物等需求,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博物馆文化体验。

(一)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含义

广义的公共空间从地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指不限于经济与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利进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要满足人的个人需求的同时还需满足人与人交往对环境的需求,是社会化的行为场所。博物馆公共空间指博物馆内除展厅外观众可以到达的空间,既包含博物馆室内也包含博物馆室外对观众开放的空间。博物馆公共空间多为功能的复合空间,为公众提供文化和商业等服务,需满足公众在博物馆的多种行为需求,如通行、休息、交流、消费等。

(二)公共空间的功能类型

近年来,博物馆的中心功能由收藏和保管逐渐向收藏、陈列、社会活动、文创销售、餐饮服务、商业活动等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转型。与传统博物馆建筑较为封闭、固定的空间形式相比,当代博物馆的空间更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博物馆公共空间内所承载的功能活动及服务设施也越来越丰富,根据博物馆公共空间大众的行为需求,通行、休息、咨询、消费等,可将公共空间分为服务空间、展览空间、交通空间和礼仪空间。

(1)服务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内提供观众基础服务和保障,满足公众在博物馆参观的基本需求。主要包含休息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母婴室、医务室、咨询室等。

(2)展览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空间的展览空间和展厅空间是观众在博物馆中进行活动的最主要的两大展览空间。虽然同为展览陈列空间,但由于处于不同的空间属性设计条件和要求有着较大的区别。公共空间的展陈空间相较展厅内的展陈空间展览环境更为开放,展陈面积更为灵活,观展行为更自由和放松。随着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设计中更加强调观展体验的多元化,于是,公共空间与陈列空间的交叉融合使空间更加丰富、生动。[1]但因博物馆公共区域的温湿度控制较展厅内难度更大,因此,为保障文物安全,公共区域展品的选择尽量选取对温湿度要求不高的材质。

(3)礼仪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举办社会性活动、展览开幕式和重要接待活动等公众活动的多功能集会空间。礼仪空间通常设计在博物馆入口附近,空间开敞,通常是一座博物馆公共空间中面积最大的空间。

(4)交通空间是满足人流疏散,起到空间导向性作用的公共空间。在博物馆交通空间规划设计时,在较为宽敞的交通空间中也经常置入休息功能、展示功能和售卖功能,此种复合型设计手法丰富了交通空间的行为活动,增添了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空间活力。

二、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规划要点

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承载着博物馆除展览陈列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活动和服务。各组成部分在为观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影响着观众的行为活动范围和方式。根据博物馆公共空间组成的基本特点,对组成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对将来的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依据。根据当代博物馆建筑空间特点,博物馆公共空间主要由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组成。室内公共空间包含门厅、大厅(中厅)、交通空间、餐饮空间、休息空间、文创产品展卖空间、卫生服务空间(医务室及卫生间)。

(一)门厅

门厅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空间序列,是博物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信息集中地。在门厅空间内一般设置咨询、衣物存储、展览导览设备租赁、无障碍设施租借等服务。

门厅的空间布局是观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在门厅设计时应注重视觉识别性。其次,重点考虑交通枢纽和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处理好观众进出人流交通流线,做到进出人流不交叉,通过时方向明确,秩序井然。预留出足够的安检空间和人流缓冲和疏散空间。对门厅公共服务的设置,例如问询、票务、讲解等,其它设施的配置,如展厅及展览信息导视、设备设施租赁、衣物储存等功能要合理化、人性化,尽量集中安排,空间功能的集中设置既便于管理也便于为观众提供整体化、系统化的服务。

(二)大厅

大厅一般与门厅空间相邻,位于整个博物馆建筑或局部建筑的中心位置,采用通长通高的空间形式为多,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二空间。大厅空间是公共空间向展陈空间转换的过渡空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厅空间通常是占博物馆公共空间面积最大、挑高最高的馆内公共空间,因其空间位置和尺度的特点通常是博物馆重要的礼仪空间,经常在此举办大型活动。在更下强调公众参与的博物馆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当下博物馆建筑的改扩建和新建项目都越来越重视大厅的设计,其尺度也越来越大,功能也更加复合化。集合了中小型展览、社交活动、休息等候、信息查询等等活动行为,大厅成为一个多功能空间载体。

依据博物馆大厅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合理进行功能流线组织,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为原则,观众参观路线的便捷为目的。大厅在设计时要保持此空间高大感、秩序感和礼仪感,设计尽量保持建筑空间和材料本色,避免过分的装饰。大厅面积较小的博物馆大厅功能设置避免与其他功能复合。在大厅面积较大的博物馆,礼仪功能空间可根据使用需求结合展览、互动空间和休息空间以丰富大厅的活动类型,满足观众不同的需求。

(三)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是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参与度最高的公共空间类型。交通空间主要有为水平交通空间和垂直交通空间,水平交通是指连通博物馆各层各个空间功能,如通廊、过道、天桥等;垂直交通是指用于完成上下层转换的交通空间,如扶梯、楼梯、垂直电梯、坡道等。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可依据自己的需求选在交通路径。设计时要保证各个交通通道顺畅,无障碍物,满足安全疏散标准。在较宽的交通通道一侧设置座椅,售卖机等为观众提供便利性服务。

(四)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是博物馆辅助的服务空间,在“将人的需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观众观展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视。

博物馆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类型较多,如咖啡厅、茶馆、主题餐厅、快餐厅、休闲吧等多种形式,各个博物馆可根据公共空间的大小和餐饮空间的规模合理规划设计餐饮空间的类型,空间应有一定的限定性和独立性。设计风格应与馆内建筑和室内陈设风格统一,适当配以艺术品、景观等提高就餐空间品质。设计合理品质优良的餐饮空间也会吸引观众,从而提高博物馆观众参观率。

(五)休息空间

休息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提供给观众小坐、交谈的空间,以满足观众观展间的短暂停留。设计时其规模和尺度不宜过大,要考虑座椅的舒适度,同时兼顾与馆内建筑风格相一致。座椅的馆内空间布局设置在展厅之间较宽的交通空间,尽量沿墙布置,已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在休息座椅旁可设置自动售卖机提供食品及文创用品的采购,设置展览信息互动屏。

(六)文创产品售卖空间

文创产品售卖空间是博物馆重要的服务空间,兼有展示和售卖双重功能。文创产品是博物馆自身文化的衍生和传播,对文创产品的研发、展示和经营是博物馆重要的文化品牌塑造行为。

规划设计上应考虑空间位置便于观众选择和购买,建议规划设计在重要的交通节点或观众出口等观众必经之处,亦可结合观众休息区、餐饮区形成复合型服务空间,展卖空间流线设计合理,尽可能设计单一出入口便于管理。设计风格应与博物馆室内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展架展具的设计需满足文创产品展卖多样化的需要。

(七)卫生服务空间

博物馆的卫生服务空间包括观众卫生间、母婴室和医务室。在《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04》中关于博物馆部分规定,大中型博物馆每层陈列区需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当该层陈列面积超过 1000平方米时,还应适量增加厕所数量。[2]由此可见卫生间的位置在博物馆内是极其重要的,设计时要根据博物馆面积和参观人数合理设置厕位数量,同时要考虑便于寻找。卫生间的品质代表着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可在卫生间内配置小型植物景观或艺术品提高卫生间的环境品质。

公共场所内设置母婴室是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的体现,也是城市文明进步和人文关怀提升的体现。博物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设置是极其重要的,既体现了博物馆对妇女儿童的关爱和尊重,也维护了博物馆的观展秩序。规划设计要注重母婴室的易识别性和私密性,从空间布局、色彩设计、照明设计、灯光及材质的运用遵循人性化的原则。

在博物馆设置医务室是服务保障观众看展安全的重要措施,规划设计要考虑此空间的易达性。

(八)户外空间

博物馆户外空间是城市到博物馆的过渡空间,博物馆交往空间,在户外面积较大且具备展览条件的博物馆,户外空间也是展示大型雕塑的展陈空间。规划设计要合理规划观众出入流线,雕塑的尺寸要适宜。户外完全开放与城市无院墙相接的博物馆在规划设计户外空间景观时,要立足于城市形象并兼顾博物馆特色。

在博物馆公共空间功能设置上,除为观众提供集散、服务和活动的常规空间外,目前,博物馆公共空间开始扩展至博物馆更多的空间中,展览空间、休闲消费空间、图书售卖及阅读空间也开始逐渐融入博物馆公共空间范畴,并且各功能区域的界限日益模糊,复合型的空间组合类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

三、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议

(一)合理规划功能区

观众对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除基本的休息功能外,观众对聚会、餐饮、购物等需求也日益增强。在博物馆公共空间整体性趋势愈加强烈的当下,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势必带来公共空间复合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服务空间、展示空间和礼仪空间在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合理配置能够丰富空间形态,提高空间利用率,功能的全面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完整的博物馆观展体验,提高观展舒适度和幸福度。

(二)注重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导向性

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导向性是指人流方向的导向性和行为规范的导向性。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功能区域和人行流线是形成博物馆良好公共秩序的保障。博物馆是公共文化休闲场所,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公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有利条件下,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日益增多,参观秩序井然有序,但仍然存在些许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如在休息座椅上仰卧休息、脱鞋随地而坐等影响观众通行等行为。

不文明行为可有通过有序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给予观众行为规范和引导。规划有序的参观路线,尽量避免在小空间区域过多人员交叉。合理设计进出馆位置,尽可能设计较大的空间与出入口相接以便预留充分的人流疏散空间。优化公共空间功能配置,服务空间、展览空间、交通空间合理安排以满足观众的行为需要。合理设计公共空间家具,规矩观众休息行为,如不设通长座椅避免观众躺卧等。创造井然有序的观展秩序,合理的公共空间功能配置,营造舒适有序的观展环境是高质量博物馆必备的前提条件。

(三)注重公共空间界面一体化与模糊化

博物馆公共空间界面的明确有利于动静区域的区分,保障观展环境的有序良好,同时也利于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如文创售卖空间、餐饮空间应、交通空间应与展览空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观众有较为纯粹的观展体验,可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观众参观行为的复合化发展使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功能界面逐渐变得模糊化,交叉共融的复合型空间设计成为主导,这使得观众的行为活动和体验更加丰富。如,餐饮与文创空间交融,书店与休息空间交融等,模糊的空间界面提供给人行为活动的更多可能性。

(四)注重人性化设计和提高观众参与度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场所,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应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人性化设计,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要。栏杆高度、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的设计应符合规范,安全合理。人性化的细节设计,使观众能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参观节奏和被服务的享受。

博物馆提供给观众的不应仅仅是单纯的展览,而应重视观众的参与和体验,通过体验项目增加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从而加深对展品的理解,引发对文化深意的解读和思考。博物馆公共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式,除满足观众通行和休息的基本需求外,也需满足在休息时的吸收信息的需求。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化和参与度高的行为空间,能丰富人的行为活动类型,激发博物馆公共空间的活力。

(五)注重智能化技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博物馆传统陈列展示的方法基本满足了观众多年来对文物知识、历史文化信息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观展对博物馆展示手段的丰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手段已经无法充分吸引和满足观众的参观体验。通过场景互动体验、展品动态展示、智能化导览和虚拟物体交互等智能化手段,可增强了展品的立体感和趣味性。在博物馆公共区域也可借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丰富博物馆公共空间,如设置电子互动屏、VR互动区、沉浸式体验区等,提供给观众多维的博物馆体验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总结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随着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观众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品质的高要求促动了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博物馆品质的优劣不仅是藏品数量的增加,展览体系的建立和展览质量的提升上,公共空间功能配套的日益健全,观展体验的舒适度都已成为评判博物馆品质优劣的标准。由此可见,不断提高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水平,塑造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环境是建设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博物馆,不断提高观众博物馆体验的舒适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当下,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是新时期的一个崭新课题,其对于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观展博物馆空间
文明比观展更重要
观展指南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参观美术馆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观展攻略
博物馆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