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华教授基于“中医色诊”辨治恶性肿瘤经验
2021-12-03刘德果李姿蓉苏艺峰陈其华
刘德果,李姿蓉,李 博,赵 姣,苏艺峰,陈其华*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诊疗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1-3]。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论述,如“岩、积聚、瘿瘤、癥瘕”等[4]。恶性肿瘤多属本虚标实之症,其发生多为正气亏虚、外感六邪、饮食劳伤、情志不舒等原因,“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气虚、血虚、阳虚等状态若无及时改善,终致水聚为湿,湿聚为痰;或气滞血瘀,终致痰瘀互结,邪郁下焦,发为癌瘤[5-6]。
陈其华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基础研究近40年,擅长中医外科疑难杂病及恶性肿瘤的诊疗,是我国知名的中医外科专家,年平均诊治门诊及住院患者逾数千人,疗效显著。陈其华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在发病、发展及预后等阶段均可于外在发生相应的气、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诊察外在的气色变化进行早期辨治、精准辨治能较好获悉恶性肿瘤的病机变化,对规范恶性肿瘤的临床辨治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介绍陈其华教授基于“中医色诊”辨治恶性肿瘤的经验,另举验案以飨同道。
1 详察色之变化司外揣内
陈其华教授认为,中医色诊是中医学诊察辨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面色诊察为中医色诊的关键,“色为气血之所荣,面为气血之所凑,气血变幻,色即应之,色之最著,莫显于面。”在中医色诊理论中,色须辨清明晦泽夭、浮沉聚散,诊察病位之外内上下,由察色得知疾病动态进退,由察色而诊治灵贯变通。我国人的正常面色多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7],而处于疾病状态时其面色则会发生明显变化,中医色诊的原理便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通过详察“色之变化”知外揣内,审证求因,从而进行疾病辨治,这在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中体现尤为明显。恶性肿瘤发病多责之于寒、瘀、痰、毒,其发病、进展在气色上体现出由散至抟的变化,亦因病因各异而表现为不同的气色变化,如寒多青白,瘀多青紫,痰多晦浊,毒多紫黯,然恶性肿瘤为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为病[8]。因此,陈其华教授认为,进行色诊时应紧扣患者气色变化司外揣内,审证求因,辨清病因及整体、局部虚实,使临证调方遣药有法可循。
1.1 恶性肿瘤之寒色辨治
《难经》第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活法机要》有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均有赖于“阳化气”和“阴成形”之间的动态平衡[9]。陈其华教授临证时遵《内经》之旨认为:“无寒不成积”,阳虚阴结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阳化气”不及导致的气虚、血虚、阳虚等状态若无及时改善,终致“阴成形”太过,脾肾二脏气化不利,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水湿痰浊丛生,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终结于精窍,发为恶性肿瘤。
1.1.1 辨寒色 恶性肿瘤之寒色多表现为颜面淡白或苍白,面色无华,若存在寒饮可表现为淡黑或黑黯,神气衰弱,多能由面部气色变化部位知悉癌瘤部位。而从舌象看,舌色白、青,舌形胖嫩或有齿痕,皆为寒象,在临证时多表现为下利清谷、形寒肢冷、喜温恶寒等。
1.1.2 治寒色 恶性肿瘤以寒为主,治疗应温阳化气,散寒止痛,处方选药多为温热药物为主之方剂,如常见的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陈其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寒色善用附子、肉桂等药,常并干姜、人参使用,补火助阳,温阳化气,其常言:“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1.2 恶性肿瘤之瘀色辨治
瘀血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瘀血阻滞可发生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亦可产生瘀血,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陈其华教授认为,瘀血多责之于气滞,如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多为气滞血瘀,血瘀可由外感邪气发生,又可由气机内伤产生,“肝为万病之贼”“百病皆生于气”[10]。在临证时这类患者多表现为郁怒,或神志抑郁,皮肤瘀斑点点,痛处固定不移,女子月经量少等症。
1.2.1 辨瘀色 肝藏血,瘀血发生与肝脏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瘀血为患,在气色上多体现为肝之主色,即青色。恶性肿瘤实证时其青色多浓重而深,虚证时其青色多微淡而浅。兼夹气滞者,其气色多青黯、色泽晦滞,甚者可见血肿凸出。此外,亦多存在口唇气色黯淡,舌青黯或紫黯,舌两侧青紫甚则青黑,多存在瘀点瘀斑,甚则蜘蛛痣。
1.2.2 治瘀色 陈其华教授认为,气滞和血瘀往往同时出现,或气滞发生于血瘀之前,因而在治疗中强调气血同治,陈教授临证时常引用《内经》之言教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须在肝气郁结时期便应进行积极干预,以防瘀血形成之弊。陈其华教授临证时多用逍遥散合失笑散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如气滞程度较重,酌加郁金、香附等药;胸胁掣痛甚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等药;脾胃不舒者,酌加佛手、陈皮等药;瘀滞甚者,面色晦暗,舌色紫黯或见瘀斑,酌加三棱、莪术、桃仁、全蝎等药,但对于胃癌、肺癌等易于发生出血的患者应慎用,避免活血过度造成出血之患。
1.3 恶性肿瘤之痰色辨治
痰浊亦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痰浊生成最重要的脏腑为脾肺二脏。《黄帝内经》中论述恶性肿瘤痰之病机曰:“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明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有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属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百病皆因痰作祟”[11]。
1.3.1 辨痰色 恶性肿瘤痰色多为晦暗黄浊,甚者多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痰瘤形成。根据中医色诊理论可知,恶性肿瘤痰色应忌青、黑色,青黑则为恶色,提示预后不佳。痰色多集中在脾肺所应面部部位,忌抟聚之色[12]。此外,恶性肿瘤痰色多见于形体呆胖、舌苔厚腻、脉滑等。
1.3.2 治痰色 陈其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痰色患者,多以化痰散结、解毒辟秽为原则,临证多选取半夏、南星、三棱、莪术、全蝎、延胡索、乳香、没药、威灵仙、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瓜蒌、山慈菇、鳖甲等药物化痰散结软坚。临床多见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均与“痰”相关,陈其华教授据此提出“肿瘤痰证学说”,认为脏腑气机不利,气血津液气化失调为生痰之源,具有黏腻、积聚、流动等特性,因而恶性肿瘤癌痛临床表现为复杂怪异、迁延难愈、预后差等。治疗应以扶正消痰为主,辅以温补脾、肺、肾,鼓舞正气以驱痰、抑痰、防痰,达到“养正积自除”。在用药上力求除邪务尽,廓清余邪,防止“贼寇残留、死灰复燃”之患。
1.4 恶性肿瘤之毒色辨治
《疡科心得集》有云:“癌肿者……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年老精气虚衰,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代谢难以温煦推动,水湿内生,痰瘀互结,终成癌毒。如前列腺位于下焦,为水液之出路,水湿痰瘀易滞此所,痰湿瘀毒缠绵终致前列腺癌。癌毒盘踞局部终为恶性肿瘤,在其发病、发展及预后,癌毒均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其中又以热毒壅滞为主。
1.4.1 辨毒色 恶性肿瘤诊察毒色多可见面色红燥,舌色红绛,甚则光亮无苔。在临床症状上多可见脸红目赤,诸身肿胀,神昏谵语,便秘溲赤甚则躁动如狂等,多见于恶性肿瘤早期,或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患者。
1.4.2 治毒色 陈其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毒热内盛,多采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龙葵等药物。阴虚火旺者加黄柏、麦冬;男性乳房女性化者加昆布、郁金等;血尿血精者加白茅根、茜草;热毒入营血者多合犀角地黄汤加减,随证治之,应证而变,每获良效。
2 经典病案
患者王某,男性,81周岁。2019年5月体检发现前列腺肿物,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结果:85.47 ng/mL,于2019年6月3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常规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提示多发骨转移。当时行放疗联合内分泌(比卡鲁胺)治疗。患者经上述治疗1个月后(2019年7月5日)出现双侧下肢浮肿疼痛,夜尿淋漓不尽。刻下:面色苍白晦滞涩黯,双侧下肢浮肿疼痛,髋部及耻骨处时常刺痛,活动受限,夜尿淋漓不尽,频次5~6次,躯干及下肢皮肤潮红瘙痒,皮疹频发,往往伴随大便便秘,3~5日一行,舌色黯紫红绛,苔白腻,脉弦滑数。中医诊断:癥瘕;辨证:寒痰瘀阻、湿毒内侵;治法:温阳化气,化痰软坚,利湿解毒;处方以温阳补肾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具体为:熟地15 g、生地15 g、补骨脂15 g、淫羊藿12 g、白芍10 g、女贞子15 g、骨碎补15 g、浙贝母15 g、法半夏9 g、南星15 g、煅牡蛎30 g、三棱、莪术各10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龙葵15 g、柴胡15 g、山药15 g、茯苓12 g、鳖甲15 g、鹿衔草12 g、丹参15 g、王不留行15 g、全蝎6 g,共14剂,日1剂,水煎服,1日2次。同时继续进行去势治疗,嘱调整饮食情志,定期复诊。
2019年7月26日二诊:患者精神较初诊明显好转,活动受限较前减轻,小便频次减少,尿清,髋部及耻骨区胀痛、刺痛减轻,下肢浮肿大部已消,但躯干及下肢仍存在潮红瘙痒及皮疹结痂情况,面色仍淡白无光泽,舌色已转为淡青色,舌态胖嫩可见齿痕,苔薄白而润,复查tPSA 2.04 ng/mL,效不更方,守前方添淡附片15 g、白鲜皮15 g,同时加杜仲15 g、续断15 g补肝肾强筋骨。
三诊时患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髋部及耻骨区胀痛明显缓解,偶觉刺痛,活动受限明显减轻,小便恢复正常,复查tPSA 0.27 ng/mL,精神状态良好。及至2019年9月四诊,患者躯干部及下肢皮疹结痂已痊愈,前述症状无复发,髋部及耻骨区胀痛基本消失,偶觉刺痛,活动受限进一步改善,二便正常,守方去全蝎,续服30剂,1月后随访患者,疗效巩固,症状无复发,已可正常活动,后复查相关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正常。
按:本案初诊陈其华教授辨证为寒痰瘀阻、湿毒内侵,症见面色苍白晦滞涩黯,双侧下肢浮肿疼痛,髋部及耻骨处时常刺痛,活动受限,夜尿淋漓不尽,频次5~6次,躯干及下肢皮肤潮红瘙痒,皮疹频发,往往伴随大便便秘,3~5日一行,舌色黯紫红绛,苔白腻,脉弦滑数。病位在下焦精室,乃肾之所主。肾气亏虚,阳虚阴结,难以固摄下焦,故见夜尿淋漓不尽。详辨该患者气色变化,面色苍白晦滞涩黯,舌色黯紫红绛,苔白腻,合并躯干及下肢皮肤潮红瘙痒,皮疹频发、大便时结,因此其病机为阳虚阴结,痰瘀癌毒结于下焦,侵袭肌肤骨骼。故处方应予温阳化气、化痰软坚、利湿解毒之药物,以温阳补肾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全方体现扶正祛邪,且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二诊时陈教授考虑其湿邪仍在,添淡附片补火助阳、白鲜皮清利湿热,守前方加杜仲、续断补肝肾强筋骨,以缓解骨转移疼痛及癌毒对骨骼的侵袭。效不更方,三诊续服前方。四诊时患者症状改善且无复发,去全蝎乃遵循《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中“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使过之,以伤其正也”之法旨。
3 结语
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为四诊之首要,而“色诊”又是其重要理论内容之一,“中医望色”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且内容丰富。陈其华教授以经典为本,参考各家之说,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对恶性肿瘤望诊的阶段、预后、部位,以及面色、身形、体态等结合天时地利、体质、年龄、声音脉象条分缕析,务尽其辨。陈其华教授通过诊察“色之变化”知外揣内,审证求因,详辨恶性肿瘤之病机变化,使临证时遣药用药据法寻方,权衡疾病虚实主次,每获良效,对规范恶性肿瘤的临床辨治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