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的正确防控
2021-12-03孙艳茹
孙艳茹
河南省长垣市农业农村局,河南新乡453400
1 羊布鲁氏菌病病原学及症状
1.1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分为19个生物型,羊、猪、牛、犬、绵羊和沙林鼠属于布鲁氏菌属分的6个生物种。其中羊、牛、猪属于临床常见菌种,羊种致病力最强,母畜较公畜易感性强。布鲁氏菌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对宿主具有选择性,而干扰现象是布鲁氏菌的生态学特点。布鲁氏菌对热极为敏感,对寒冷、干燥抵抗力极强,在衣物或动物皮毛上能够存活5个月,在动物排泄物、土壤、动物内脏等环境中能存活4 个月,在乳制品、肉制品中能存活2 个月,生命力极其顽强。
1.2 症 状
绵羊、山羊感染布鲁氏菌时,通常表现出流产、食欲减退、口渴、精神委顿等症状。母羊患布鲁氏菌病时会在妊娠第4 个月左右出现流产,部分母山羊会出现2~3 次流产,同时伴随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公羊患布鲁氏菌病通常出现睾丸炎。乳山羊患布鲁氏菌病时乳汁中会有结块,并伴随乳房炎,乳腺组织存在结节性变硬[1]。
2 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2.1 提高病原危害认识
管理部门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意识,树立正确防控观念,将该病防控工作提上日程,并确保防控经费的合理利用,加大防控工作落实力度,采用有效措施减少该病传播。卫生部门要将人畜共患病作为工作重点,根据要求制定防控策略及应急方案,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政策,提高防控工作效率,减少羊群患病概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防控大局出发,增加人员和设备支持,更换先进检测设备,加大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知识,强化群众、养殖户对该病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发现疫情时及时上报,有效减少布鲁氏菌病传染几率[2]。
2.2 强化饲养管理
养殖户要主动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饲养理念,减少病菌传染途径,有效提高饲养场安全性。饲养时适当增添营养物质以提高羊群免疫力、强化羊群抗病性。养殖场要禁止从疫区引种或引进产品、饲料,以免引进物受过病毒污染。尽量选用工厂化产品、饲料或其他安全渠道产品。若羊群生产必须引种时,要经过严格检疫,确认无病毒或无患病后才能引种。运输羊群前要通过产地检疫检查,并在到场后隔离2个月,确保种羊健康后再次检疫,检疫通过后才能混群饲养。
2.3 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
养殖场要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定期消毒和清扫羊舍、运动场和羊舍过道,并将羊粪便和杂物放置到指定区域堆积发酵。定期喷洒3%氢氧化钠、2%石灰乳和3%漂白粉溶液轮换消毒。饲养人员要穿戴指定防护服、手套进出养殖场。在羊舍地面修养期播撒生石灰粉,强化羊舍消毒效果,减少羊群患病几率。养殖场要加强对附近环境和场内环境的把控,不仅要设置场内围墙、栏杆,还要观察场外2 000 m 内是否存有养殖粪污、生活垃圾、病死畜禽尸体等,一旦发现应及时清除。
2.4 做好免疫接种
目前,常见布鲁氏菌疫苗有羊Rev.1、布鲁氏菌猪型Ⅱ号菌苗等,而疫区易感畜所用疫苗要根据相关规定选用S2 疫苗、M5 菌苗和S19 菌苗接种。羊接种S19、S2 或M5 菌苗后,要间隔1~2年后再次接种,保证防疫效果以免疫苗失效,接种疫苗后要定期检查羊群健康情况,发现疫苗失效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病菌传染。实施免疫接种时,要做好基本防护。尽量使用布鲁氏菌M5 疫苗,此疫苗对绵羊、山羊具有较好防疫效果,能有效减少羊群患病几率。接种疫苗时要用口服法或肌肉注射法,以免影响疫苗防疫效果。
2.5 加大防疫监管力度
饲养人员要加强非疫区检测工作,坚持完成病原学监测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定期检测净化区羊群健康情况,开展血清抽样检查,每年春、秋2 季分别抽验1次,发现净化区羊群患病时就地隔离,患病严重羊及时补杀,并实施无害化处理。
2.6 其他建议
饲养场要根据布鲁氏菌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菌对高温极为敏感,在超过60 ℃的热水中30 min 就会死亡,而在冻肉中就能够存活45 d 左右。因此,饲养人员要养成饲喂熟食的习惯,通过物理措施有效减少布鲁氏菌病传染。严禁饮用未经高温灭菌的新鲜羊奶和未煮熟的烤肉。未经高温灭菌羊奶制成的奶酪中含有大量布鲁氏菌,人食用后极易感染布鲁氏菌病。对布鲁氏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药物有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石灰水、漂白粉能有效杀除布鲁氏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