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2021-12-03吴志彬

关键词:医学生培育人文

吴志彬

(福建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部,福建 福州 3501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人员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1]在重大疫情、自然灾害发生时,更需要发挥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医学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使命。革命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集中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于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实际意义和重要价值,可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革命文化与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及医学人文价值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等特征[2]。例如展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贯彻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党的绝对领导的“井冈山精神”以及体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诉求的革命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提供了动力源泉[3]。其中,源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烽火前线舍生忘死、救死扶伤中锻造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丰富内涵的“白求恩精神”,更是折射出巨大的医学人文价值。它犹如一颗具有历久弥新生命力和跨越时空穿透力的火种,点燃了“小汤山精神”“汶川精神”等一个个展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时代精神,在一次次重大灾难和医学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成为医疗卫生战线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新时代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新一代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同样发扬了革命文化中的医学人文价值,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4]。

(二)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养即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以人为对象和中心的关于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医学领域中体现为以患者为本的从医理念和对生存价值的终极关怀[5]。随着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对医学的人文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临床实践和环境教化等途径使优秀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内化为医务人员稳定的品质和行为[6]。以往的医学教育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研究,多是纯粹地从人的生物特性出发,忽略了其社会属性,这就导致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问题,割裂了医学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统一性。革命文化中蕴含的无私奉献、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等精神内涵恰恰补充了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不足,对于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贯彻医者使命、提升人文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应从培养理念和模式上进行转变,充分挖掘革命文化中的医学人文教育资源,探索有效的培育路径,使其成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革命文化与医学人文素养的关系

(一)文化精髓的同源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精髓的共同源头,如儒家思想中的“医乃仁术,仁者爱人”,其中蕴含的责任担当、追求理想和先义后利等丰富的人文底色,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当今救死扶伤的过程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其文化精髓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入全新的内容,从革命战争年代的“白求恩精神”到非典时期的“小汤山精神”再到如今的“伟大抗疫精神”,无不折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迸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不断焕发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始终影响着革命文化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取向。所以,革命文化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化精髓在源头上是一致的,正是基于这种同源性,才给二者提供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二)指导思想的同一性

新文化运动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思想并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7]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革命文化从简单的民族基因的时代自洽过渡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表达。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8]。而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合格医生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理论、模式和实践[9]。由此可见,革命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养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本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全过程。

(三)价值旨归的同向性

革命文化中独特的医学伦理精神——“白求恩精神”,集中体现为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10]。作为医学界一面不朽的旗帜,“白求恩精神”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和精益求精等价值理念的光辉,与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和舍己救人的医学人文素养相互作用。当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受到革命文化的影响,而革命文化又在一次次的医学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底色,将二者置身于整个历史进程和现实环境中进行研究,会发现二者价值交汇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新的历史时期下,在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融入革命文化,将有助于医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将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理念融入个人成长的追求目标,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生。

三、革命文化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全过程育人,促进革命文化育人内涵的科学转化

革命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的医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往往忽略了其蕴含着的医学人文属性,将专业课与革命文化的内在联系完全割裂开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故应充分挖掘新时代医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让革命文化的医学人文价值成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系统工程中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方面来看,医学课程在教会学生掌握生命各阶段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融入“白求恩精神”中无私奉献的文化养料,帮助医学生在日后行医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并使其获得应有的尊严。又如,可以将“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因子注入医学生求学历程,培养其为人类健康事业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或将长征精神中对革命理想事业无比忠诚的先烈故事搬上讲台,补足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钙”,使其成为医学生坚定并践行医者使命的精神力量。从培养方式来看,应牢牢坚守课堂这个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将革命文化有机地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可以通过歌谣、视频快闪和微信推文等当下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输出,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使纸面上的知识、历史中的故事“百花齐放”,通过听觉、视觉或触觉等方式多维度地让革命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入脑、入心,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坚持全方位育人,实现革命文化传播媒介的全面覆盖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为革命文化的全方位育人提供了契机,革命文化的医学人文内容可以依托新媒体便捷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搬上网络舞台,使革命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变得可观、可感。比如,可以利用VR的形式,让医学生“走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直面战地救护,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和自身肩负的使命;可以利用“两微一端”、抖音等当下的流行媒介,使医学生“刷到”革命文化,为革命文化“点赞”,全方位置身于革命文化氛围中,获得更加直观的教育感受。在发挥新媒体优势的同时,要结合课本、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介的作用,将新媒体中零碎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辅之以讲授的方式加深医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使革命文化的医学人文内容得以立体地呈现。此外,校园中的建筑、校歌和宣传栏等也是发挥革命文化育人效果的重要隐性载体,加强校园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使革命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化对革命文化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解和思考。总之,应不断完善传统的认知平台,不断创新“接地气”的认知平台,实现多种媒介的协同运作,形成合力,深入推进革命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育人实效,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实现教育媒介的全面覆盖。

(三)坚持全员育人,构建革命文化“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革命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应着力构建革命文化“四位一体”育人机制,使这四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育人实效共促提升的循环活体。在学校方面,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可借鉴“课程思政”的思路,在专业课程中精心设计,融入革命文化内容,利用课堂主渠道功能,使革命文化的价值理念渗透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成为专业知识积累与医者使命贯彻的“黏合剂”。在家庭方面,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基础性、长期性和持久性的优势,作为学校教育的调整和补充。革命文化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中,虽不能要求父母对革命文化的内涵、意义和医学人文价值等问题充分了解,但提倡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家风,帮助学医子女提升人文素养。在社会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革命文化的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定期组织医学生走访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革命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各个环节。在学生方面,革命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效果需要放到社会中检验,所以应充分利用医学生义诊、支医等社会实践机会检验革命文化的育人成效,考察医学生能否发扬革命文化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有温度地开展诊疗活动,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医疗问题,并将社会实践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反馈、调整,成为医学专业学习的重要动能。

猜你喜欢

医学生培育人文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