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应用型高校新发展格局
2021-12-03韩保清
韩保清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努力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准确理解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创新发展增强转型动力,以协调发展优化办学结构,以绿色发展营造育人生态,以开放发展提升办学品质,以共享发展彰显价值取向,形成应用型高校新发展格局。
以创新发展理念增强转型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按照应用型高校建设发展的各项要求,将创新发展贯穿于应用型高校理念创新、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等全过程,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创新之路。
通过理念创新明确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五育并举”目标要求,深刻理解“应用”的意涵,充分发挥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优势,通过教育理念创新,突出抓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太原学院充分发挥长期办学文化和传统优势,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和应用型人才新标准,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的理念创新,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宽视野、实基础、精术业、强实践、重创新”的理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上,提出更为具象化的“五有三能”目标定位,即: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腹里有才、身怀有技、脚下有路,提笔能写、张嘴能讲、动手能做。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上,提出分阶段分类型多层次的目标定位,即:借助课堂教学主渠道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借助专业社团大舞台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借助工程训练竞技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教学创新重构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创新须突出应用特色,重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太原学院从职业岗位认知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知识结构,重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等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山西转型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大对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力度,优先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等跨学科应用型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向“应用”倾斜,通过更新课程体系,打通课程壁垒,建设复合型课程,打造全新应用型课程教学实践、实验实训师生共同体,培养更具有现代适应性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通过科研创新强化团队参与项目合作攻关。高质量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新建应用型高校最大短板,而其中最关键是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突破口是加快建立激励教师实践创造和科研创新的体制机制。太原学院利用地方优势,大力实施科研主动参与战略,利用假期开展“百名青年教师入企行动”,在政府支助综改区等科研院所、先进技术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寻找适合学院合作的项目,组建39支教师科研团队,实行校所企协同科研攻关的“硬参与、强链接”。让教师在科研参与中历练、在创新实践中锻炼、在创造开发中淬炼。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动力、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大大加快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以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办学结构
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应用型高校要在协调发展统筹机制下,按照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各门类布局结构和特色定位:按照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努力促进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各要素充分发展和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协调推进应用型高校布局改革,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20年9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聚焦应用型高校结构布局不平衡矛盾、推动中西部与东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补短板、强弱项,向应用型转变,加快一流应用型高校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促进东部和中西部高校充分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理念、提供了路径。
协调推进应用型高校供给侧改革,对接区域经济社会产业人才需求。应用型高校应树立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全方位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根据地方转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统筹调整教学系部设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强化专业社团,丰富课外技能训练,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应用型高校有效供给能力,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社会紧缺人才,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太原学院按照“以工为主,城市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围绕“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新兴特色产业,将原有的19个系部交叉融合、压缩重组为以新工科为主、新工科与新文科协调发展的13个系部,依据就业需求改造传统专业,强化特色专业、新建新兴专业,大力消解师范存量,加快“富余”教师岗位流转,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
协调推进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培养素质全面特长鲜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是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坚持专业知识教育、文化基础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调融通;体现专业设置结构、课程模块比例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价体系协调贯通;注重广领域知识、宽口径技术与综合素养、优良作风协调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追求兴趣爱好梦想的特长发展协调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变革教育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打造国际化、标准化与个性化、定制化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种方式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享有适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促进学生多维度与多层次协调发展,培养素质全面、特长鲜明、专业精通、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以绿色发展理念营造育人生态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应用型高校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需要营造具有生态内涵、文化内涵、教育内涵等内在的绿色育人生态。
营造校园环境育人生态。美丽校园的设计和建设是绿色自然育人生态内涵的重要内容。要充分挖掘环境育人的独特优势,力求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体,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通过美化校园等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生态。学院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生态,以创建绿色文明校园、精神文明单位为抓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点、区域特征有机融入校园主流文化;将革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中的实质精髓融入校园人文精神;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基本规范融人校园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理念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育人内涵,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育人生态。
营造管理服务育人生态。牢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服务育人生态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发展需求和思想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严格管理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在悉心服务中加强思想教育。太原学院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让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引领贯穿学校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让学生满意”“让学生感动”的管理服务中实现成人教育、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以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办学品质
开放的本质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应用型高校必须秉持开放的心态、采取开放的举措,在“走出去”的同时做到“请进来”,切实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品质。
推进校企、产教多样深度融合。应用型高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全方位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增加彼此了解、增进目标认同、增强互利共赢,通过产教融合引导校企双向发力、双向整合,逐步提高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相关性和匹配度。太原学院成立了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引领各教学管理部门走进山西省综改区相关先进技术企业促进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新兴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共同筹建半导体与微电子产业学院等,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以实现为企业精准高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
开展社会、学校双向人才交流。太原学院以开放发展的理念主动融人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派出学校骨干教师、科研团队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借鉴,实现与地方先进技术企业广泛合作,在同业竞技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实训、竞赛,以大学生技能大赛强化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前感知职业需求和社会要求;提升应用能力的同时,明确相应知识短板和技能弱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优势潜力与个性特质得到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寻求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应用型高校应具有国际视野,努力寻求与国际一流高校在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上的合作办学。重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流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竞争力和各类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全球竞争力。应本着学习心态,明确自身发展瓶颈和需求,积极参与到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帮扶机制中,开展各种层次联合办学、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办学模式理念,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以共享发展理念彰显价值取向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应用型高校的“共享”思维更多地体现在全面实现服务对象的全纳性以及各类主体的获得感上,通过提供教育机会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彰显教育的终极价值。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共享教育。共享发展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本质要求。应用型高校围绕使学生全面充分成长的核心目标,从学生人校到毕业就业,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共同享有公平教育和成长机会,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应用型人才全纳教育培养保障机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共享教育理念。
强调以“教师为本”的共享发展。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关键是发挥团队合作共享优势,倡导教师间交流共享知识、资源、信息、技术、经验、思想等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共享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高质量教师队伍引领应用型高校真正成为学校有社会存在感、教师有尊严感、学生有自豪感、员工有获得感的大学。
彰显“四个服务”的价值取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国家、社会共享高等教育成果,践行“四个服务”是办好中国特色应用型高校的根本宗旨、责任担当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