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21-12-03王敬华陈玉书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

王敬华,陈玉书

(海口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生命线”和优良传统,对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党历代领导集体所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懈探索,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不断扩大,成果颇丰。学者们从多学科、多视角入手,探索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三个方面。现将国内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作一评述,以期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科学界定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概念的内涵,是研究的理论基点。学者们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教育文本和教育仪式等概念。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概念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批判继承了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并赋予了新的内容。余一凡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提出了两个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实践活动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阶级社会产生以后,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因而自从有了阶级社会就有了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着其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则为中国共产党所独创并独有,它在含义、功能与社会作用上根本区别于以往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和中国古代人文教育的相关智慧。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和实践;对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意味着主体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双重改造,这一过程也就是不断克服旧观念、旧习惯,抵制错误思想侵蚀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体现为人民性,它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1]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就必须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高鑫从话语体系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他认为,话语体系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特定时期的任务,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语言符号的集合体。它以“标志性概念”为核心,联接社会生活中不同领域的语言符号,构成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的话语集合。例如“打土豪、分田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中国梦”这些都属于含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标志性概念。[2]万成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历经“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战争时期的革命话语、建国初期的建设话语、文革时期话语体系的钳制、新时期和新时代的话语体系的突围和复兴话语体系六次转换。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要坚持“理论自信”和“战略思维”,强化“人文关怀”和树立问题意识。[3]郑淑芬等从政治学的角度,结合中共党史,认为“权利生产话语”。一方面,话语权体现和表现着领导权,是领导权发挥作用的必经环节;另一方面,领导权必然产生话语权,例如“八七”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军队的领导权,实现了“权利产生话语”。[4]随着党的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等,都属于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内容。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和思想政治教育仪式

陈艳飞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主要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等文字类文本,此外,如戏曲、绘画、影像等以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为生产主体的文本,也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例如,抗战时期的报纸、书籍、杂志、剧本,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影视、戏剧、歌剧等民间艺术形式,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意义。[5]杨巧等撰文论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之一的标语、口号在培养民众的政治认同,启蒙民众的政治觉悟,以及瓦解敌军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6]吴玉剑等考察了党百年历程中的标语口号的历史演变,认为从党的成立到建国的标语口号注重唤醒与组织动员民众;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标语口号,注重侧重巩固政权;改革开放到十八大的标语口号,注重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语口号体现着时代化和大众化,彰显着人文关怀,表现形式多样化。[7]

唐丽敏考察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认为仪式是人类行为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革命战争年代的初步探索,如运用入党宣誓等仪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创建阶段,如开国大典、国庆阅兵、开学典礼等; “十年浩劫”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异化”阶段、“转型阶段”和创新阶段。[8]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主题目标、功能、理论特色、教育模式、历史经验和党的历代领导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等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与主题目标

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王占仁提出了文献学研究方法,认为拥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态度,尊重历史,体现中国特色,体现本土性、时代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特点。要尊重历史,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将历史性文件置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看待;坚持广泛性原则,力求做到数量多、范围广、内容全;精益求精原则,即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等。[9]思想政治教育文献学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应从扩大文献范围和摄入研究文献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侯勇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转换历程,认为这种转换在价值取向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其次教育理念上,“政治自觉”产生于革命时期;“”经济自觉”产生于建设时期;“人本自觉”产生于新时期,即不断从“物本”向“人本”转化。[10]李岩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这就决定了党要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党的最高理想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1]邱吉等认为,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动员民众参加革命和支持革命,推翻反动统治,赶走侵略者;激发民众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性和唤起民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是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期提出的。[12]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理论特色

曹金龙考察了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转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时期的宗旨是服务于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同国民党的合法争夺,批判旧制度和旧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维护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维护新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政治性和非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并举,即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13]柴勇认为,“认同”是人的社会化的主观表达,而各类认同中的核心内容是以阶级认同为核心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的培育。[14]

连欢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造性发展;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的合理内核,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5]亓凤香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和中国本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从强调文治教化是立国之本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从人人都有道德高尚的可能到 “六亿神州尽舜尧”,从新民思想到“四有新人”,从慎独到批评与自我批评,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民族传统特色。[16]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与历史经验

吕艳华研究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公众参与”的教育模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被广大公众所认同并达成共识,就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公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灌输与教育相结合的“鼓动动员型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运用上层建筑力量的行政型参与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面对社会转型的引导型参与。[17]王丽娜认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应将中国共产党榜样的力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分别有群众性与革命性、劳动性与国家性、使命性与知识性三种不同特征的榜样文化。在具体施行中,可以多维并举,全面推进。[18]王燕茹认为,应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种融合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发扬传承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中国革命精神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教材和教学活动之中,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19]

学者们还研究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如欧阳恩良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线;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由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任务和不同客体层次决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身建设。[20]王炎认为,百年来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经验在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21]

(四)党的历代领导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者们还研究了党的历代领导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如王洁敏认为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为: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至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和基本理念;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如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等;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22]郝丹梅等认为,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在社会实践中勤奋学习;融合榜样力量,坚持典型教育;实现价值引领,坚持文化育人;注重人格教育,坚持修身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3]茹丽燕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深厚根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治理念,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关键课程”、强化“立德树人”、指明“关键人物”的核心要义。[24]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定位和历史分期等。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上,冯刚等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兼具中共党史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交叉学科。从内容上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具有“史”的特征,它是以我党的基本历史发展线索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学科产生上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立和形成的。[25]巩茹敏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交叉”和“独立”只是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两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矛盾关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有自己研究的特定领域和特殊矛盾,我们必须承认其相对独立性,以利于探索其独立的发展规律。[26]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分期

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当前理论界有以下五种代表性观点:

1.六个历史阶段。刘建军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分别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初创、形成和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步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曲折前进和开拓创新。[27]32-65杨波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分别在1917年十月革命到1936年12月、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孕育形成和逐步成熟;从1945年9月到1966年5月、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分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阶段和严重挫折阶段;从1976年11月到1989年6月、1989年7月至今,分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阶段和大发展时期。[28]

2.五个历史时期。曹发军认为,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三湾改编、从三湾改编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分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创时期和教育范式基本形成时期;从抗战爆发到 1957年、从1957年到1978年,分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时期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失误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时期。[29]李吉生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21 年至 1927 年为初创时期;从1927年至 1945 年为形成时期;从1945 年至 1957 年为成熟时期;从1957 年至 1978 年为曲折前进时期;从1978年至今为发展时期。[30]

3.四个历史阶段。郭小兵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从1921 年至1935 年、从1935 年至1957 年、从1957 年1978 年,分别为形成、成熟和在曲折中前进时期,从1978 年至今进入新时期新发展阶段。[31]高莹等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从1927年至1935 年、从1935年至1949 年、从1949年至1978年,分别为形成、成熟和迂回前进时期,从 1978 年至今,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32]

4.三大历史时期。刘芬等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1921 年至 1949 年、从1949 年至1978 年,分别为党的革命时期的革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时期的革命化思想政治教育,从1978 年至今为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33]陈金荣认为,从1921到1949年为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1949到1978年为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1978年至今为改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34]

5.两大历史阶段。王树荫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历史分界线,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分为两大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35]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是近20年来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领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同时,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创新性不足,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一些内容相仿、研究思路一致的文章。二是相关文献研究不足,目前许多相关研究成果,大多只是介绍、评述式的,缺乏深入、科学、系统的史料分析。三是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 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和拓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开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例如《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等。其二,中共党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史教育本身就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如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党的百年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等。其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等。

二是探索和构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研究范式最初由西方学者库恩提出,是科技哲学的重要概念,后来被各个学科引用,成为学科实现规范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提出了哲学范式、文化范式、人学范式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新时期学术界应围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内涵、构建模式以及构建路径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回应新时代课题、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三是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凭借“合力”拓展其研究领域,在多学科交流互鉴中实现创新发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下属学科还是中共党史的分支学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均是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的产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而治理现代化就成为当前多学科研究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研究应借鉴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程的普遍性,又要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特殊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一般规律,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