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黄散在PICC 导管早期血栓中的应用
2021-12-03张春丽涂美娟
张春丽 涂美娟
((中国科技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23000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核心技术,近来被广泛应用于病人长期输液治疗、危重症抢救、肿瘤病人化疗等层面[1]。高渗透压或刺激性药物直接进入人体中心静脉,进一步防止了对病人血管内皮的损伤及刺激,减少了发生静脉炎的几率[2-3]。然而,在病人接受导管穿刺过程中,由于插管初期对病人血管的刺激导致产生痛、热、肿、红等一系列静脉炎临床表现,因此本文研究如意金黄散治疗PICC 导管后产生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所收治的70例行PICC 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18~69 岁。研究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71 岁。纳入标准 病人均符合PICC 置管适应证;所有病人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PICC 置管禁忌证;哺乳期或孕期妇女;病人临床资料不完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维护,包括导管冲洗、换膜、导管状态维护等。置管前及时告知病人血栓高危因素,将与PICC 置管相符的有关危险因素病人划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指标分析。针对置管前病人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者给予抗凝等基本治疗举措,待指标逐渐回到正常值再进行置管操作。
1.2.2 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首先,选取适量如意金黄散并倒入一定量清水,混合搅拌为药膏状,药膏不易过稠或过稀,过于稠涂后更易干燥。擦洗干净导管上部皮肤,选取棉签蘸取如意金黄散逐渐涂抹于病人患处,涂抹面积应大于病人肿胀面积,涂抹结束后选取部分敷料进行包扎,防止药膏干燥,每疗程为10d,也可选取如意金黄散置于纱布上,后放在患处。若药膏有变干现象应再次进行湿润更换。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病人置管前及置管3 个月时的FIB、凝血功能指标D-D 变化,统计病人发生重置管几率、血栓形成几率及PICC 堵管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置管前各个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置管3 个月时,研究组的FIB 水平及D-D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相较于置管前均有显著提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置管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情况对比 (±s)
组别 时间 D-D(mg/l) FIB(g/l)研究组 置管前 1.20±0.20 2.20±0.40置管3 个月时 1.30±0.30 2.30±0.50 t 值 1.485 1.586 P 值 >0.05 >0.05对照组 置管前 1.20±0.20 2.10±0.40置管3 个月时 1.90±0.50 2.70±0.60 t 值 6.494 6.203 P 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重置管率、血栓形成率及PICC 堵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近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我国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PICC 置管几率也逐渐增加[4-5]。PICC 置管为使导管自外周静脉逐渐穿刺到人体上腔静脉1/3 处,降低化疗药物对人体血管刺激性[6-7]。由于病人在接受导管穿刺过程中,由于插管初期对病人血管的刺激导致产生痛、热、肿、红等一系列静脉炎临床表现,本文特针对如意金黄散对病人疼痛等疗效缓解情况展开分析。如意金黄散为自身具备散瘀化痰、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重置管率、血栓形成率及PICC 堵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FIB 水平及D-D 结果相较于置管前均有显著提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研究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如意金黄散,病人的置管成功率提高,血栓形成率显著下降,缓解病人疼痛。
综上所述,如意金黄散能显著减少行PICC 导管置管后产生血栓风险,缓解病人不适病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