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发展分析

2021-12-03

广东蚕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渝北区农产品农业

张 杰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6)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瞄准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制定出了符合本区域的特色产业,从渝北区的农业发展条件与环境入手,综合各个方面来分析渝北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利用自然和经济优势,实施“双十万工程”“农文旅”结合,增加渝北区农业的发展机会,带动了渝北区农业的发展。

1 渝北区农业发展现状

渝北区在2019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0 518 公顷,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9 850 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 215 吨。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北部,处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面积为1 452 平方公里。

1.1 农林牧渔业产值

渝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近五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近五年最高,达452 420万元。农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最大,分别占这5年的71.27%、72.81%、61.27%、60.55%、60.74%,其中2018年的农业产值比例最高。2019年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最高分别达21 943 元、50 775 元、15 183 元,占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5.02%,通过近五年的比较,渔业占总产值比例较小,从侧面可以看出渝北区的农业产值最高,渔业产值最低,渔业资源少且渔业附加值不高。

1.2 农业发展情况

自2015年到2019年,渝北区近五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粮食的播种面积从2015年的37 560公顷减少到2019年的20 518 公顷,2019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农药使用量、粮食产量均小于2015年,进一步说明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等的减少与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有关。

1.3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通过与2017年相关数据相比较,渝北区油料产量先增后减,2017年产量高于2016年,但在2017年以后,油料产量开始下降。此时同时,2017年甘蔗产量相比较2016年产量明显减少,水果产量在2017年以后也有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当地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需求较多、成本较高,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一些农业劳动者减少对油料、甘蔗、水果的种植,影响经济作物的产量。

2 渝北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2.1 有利因素

2.1.1 自然因素

渝北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位于重庆主城区东北处,是嘉陵江东岸和长江北岸的三角地带。北部是中山,海拔达800 m~1 460 m;中部是低山,海拔达450 m~800 m;南部大部分是浅丘,海拔达155 m~450 m。地质属于沉积岩广泛发育区,是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地质形态。气候类型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2.1.2 经济因素

渝北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毗邻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寸滩港,拥有机场、高铁,内外交通便利,是重庆唯一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中心。近年来,渝北区实施生态文明与脱贫攻坚相融合的发展战略[1]、打造出临空都市农业路径[2]、建设“双十万工程”[3]。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8 482 431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756 743 万元,居重庆市38个区县首位。农村人均收入19 530 元,居重庆市38 个区县第13 位。同时,农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系统、城镇水电系统等相对完善,为渝北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不利因素

2.2.1 城乡人口差距加大,二元结构明显

随着近年城市经济范围的不断扩张,导致在2015年—2019年渝北区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不断发生变化。渝北区2015年—2019 近五年年末总人口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人口明显上升,相比于2015年,2019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6.76 万人。相比之下,农村人口整体下降,2019年的农村人口为32.52 万人,相比于2015年,农村人口减少了5.72万人。2015 农村人口比重最大,2019年农村人口比重最小,这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象一直存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农业劳动者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收益,纷纷选择去市区务工,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农业发展的脚步。

2.2.2 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2015年—2019年渝北区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增加,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最明显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2019年城镇与农村可支配收入差额分别是17 053 元/年、18 472 元/年、19 901 元/年、21 596 元/年、23 219 元/年。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易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优质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3 渝北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代,农业日益受到自然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不高,农业综合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优势产业重点不突出,区域分工不明显,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农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4]。

3.1 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冲突

当前,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矛盾。近年来,示范区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且征用的大部分是水田,导致优质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全区耕地地力平均水平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对片区开发、房屋拆迁、土地整治工程等防尘管理不够,对实施渣土密闭运输、城市垃圾的管理不严,对道路卫生重视不够,导致部分地区灰尘污染与垃圾污染严重。

3.2 农业产业生产水平不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渝北发展特色农业的脚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用工荒”出现在劳动力利用的高峰期[5],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并且由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限制了大型机械或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导致产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特色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技术化等方面的需要。

3.3 农产品品牌建设缺失

农产品品牌建设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具有重大影响。渝北区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如统景梨橙、印盒歪嘴李、玉峰山葡萄等[6],但具有鲜明特色、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农产品品牌不多,部分农业企业依旧处于品牌推广难、包装设计简陋和销售渠道少的初级阶段。在农产品品牌推广上,农业企业及农户对“互联网+农业”的宣传推广模式未能充分利用,缺乏市场竞争优势[7],由于多数农产品缺乏长远规划而未能实现高收益。除此之外,农村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实现便利、快捷地远销农产品。

4 加快渝北区农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渝北区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渝北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4.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渝北区农业发展的任务可以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升渝北区农产品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调整农产品需求类型。同时,要注重种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减少一些低产作物的生产,增加附加值,发展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

4.2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要想提高农民素质,就要把科学实用技术与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在现有的农村教育基础上,注入创新科学模式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现代管理技术,把传统的农业劳动者培养成符合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因此,政府需要在农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坚持“农文旅”结合

渝北区以实施“双十万工程”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发展,打造四季最美乡村画卷。通过生态农业,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带给游客更新的视觉体验,让渝北乡村成为“网红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农村旅游观光。

4.4 打造科技农业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技术的转变,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乡村。开展智慧农业能有效实现智慧农业综合化发展,有效利用临空物流的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新型销售模式。在发展数字农业和信息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电商、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加强与大公司的合作,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打开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5 总结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的发展在逐年创新和提升,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连年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该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努力实现渝北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特色效益的农业,着力构建新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山地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渝北区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如果我有剪刀手?
我是一个“女汉子”
重庆市渝北区建设航空小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