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中的问题和思考

2021-12-03尤天慧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尤天慧

(北京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处,北京 100081)

2019年2月,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院校作为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培训评价组织实施高质量职业培训、推进“1”和“X”书证融通下的“三教”改革、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到2020年12月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先后公布了四批共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

一、职业院校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证书遴选与含金量的问题

截至目前,前三批共有73家培训评价组织的92个职业等级证书获准,在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了1+X证书试点工作。2020年12月底,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了第四批共270家培训评价组织的35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参与证书试点工作。对于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院校来说,面对越来越多的X证书,各专业可选择的证书更加多样化,如不能有效甄别证书对本校学生的适用性,不仅会导致学校师资储备紧缺,也将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现有证书的专业分布不够均衡,有的专业推出了多个证书,有的专业无证书可选。专业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兼顾到所有证书,而如何甄选,成为试点院校教育教学顶层设计需要重要考量的问题。

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于1+X证书制度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对获取证书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质疑证书的效用。X证书的含金量仍需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检验,一个X证书主要由一家培训评价组织开发与建设,在研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方面,是否可以代表本行业企业的普遍技术标准;参与证书建设的行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及介入深度,以及是否对持有该证书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充分认可;是否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有效地融入证书标准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需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验证。

(二)师资培训与激励措施的缺乏

校内现有专业教师面临着大量的日常教学任务,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新兴事物,需要教师额外付出时间、精力来学习和完成相应工作。目前,教师的实践性经验相对缺乏,需要更多更有针对性的X证书方面的培训。短期看,教师的工作量可能会骤增;长期看,教师专业学习强度持续加大,且部分证书的考核内容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教师只有通过反复钻研才能掌握,这对教师自身的学习素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出巨大挑战。随着1+X证书制度相关工作的推进,证书数量的增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承担大量的证书培训学习、组织学生集训、考前场地软硬件调整、监考等工作。然而对于承担X证书培训工作的教师工作量的核算,尚未形成明确的制度规范,导致教师承担繁重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参与证书工作的积极性。

(三)课证融通机制不够完善

证书考试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和学校课程内容融合需进一步加强,确保证书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目前,部分试点证书的考核范围和考试内容、实操考试和使用机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晰,部分证书考题涉及课程门类广,知识点多,专业教师对重难点把握不准,不能较好的组织相关考试培训工作。此外,在考证安排方面,还需继续探索X证书考核与校内学生每学期学业考核有机融合机制。

课证融通过程中教材的选用较难确定,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有的专业已开发出成套教材,有的专业培训评价组织只能提供案例与操作说明,没有开发出配套的教材。如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教学资源还不全面,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成套教材,难以支撑开展系统化的教学。

(四)尚未实现学分互认

实现课证融通的关键点之一是将X证书培养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等教育改革相结合。目前,学生完成X证书取证后的相关学分制与现行的学历教育学分管理体制未能实现有效的接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X证书考证的积极性。

二、培训评价组织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及价值取向

(一)院校参与证书考核数量较低

2020受疫情影响,各院校日常教学计划有所延后,对于2020年新申报X证书试点的院校,还未能将X证书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致使未能进行证书考核。其次,试点院校在按照评价组织设立的考核站点建设要求申请建设考点时,由于考点设备购置、资金等问题尚未完成实训场地建设,因此无法完成本年度证书考核工作。另外,缺乏经费和考试费用标准不确定等因素也对证书考核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X证书作为新生事物,缺乏广泛的社会公信力。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由其开发、建设的X证书均是近年来刚落地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创新,在试行期间,社会对其认可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院校目前多为自由选择与本校专业相关的X证书,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证书内容及考核要点更新、完善教学计划。然而,证书的获得不与学生的学历证书挂钩,也尚未纳入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难免使得学生参与考证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与从业资格证书相比,X证书不具备就业准入资格的属性,进一步削弱了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有的X证书在标准制定和资源开发中,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度低,行业企业认可度不高。作为X证书建设的主体,突出了培训评价组织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其缺乏社会公信力的弊端。

培训评价组织应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凝聚相关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证书在行业中的广泛认可度,不断增加证书在本行业中的就业影响力,尝试探索与证书对口相关企业在将X证书加入企业招聘条件和薪酬倾斜方面达成共识。培训评价组织应努力畅通信息传播渠道,通过搭建信息透明的X证书资讯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X证书相关的政策信息、证书公开文件、接受各方监督等服务,如及时在平台发布证书在本行业企业应聘中的实际效用和对薪酬提升的影响,为家长和学生选择X证书时提供参考。

(二)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的矛盾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培训评价组织除了拥有企业这一天然身份外,也作为X证书的建设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19号)文件要求,培训评价组织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照《关于持续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公告》(教职所〔2019〕101 号)中要求,参与X证书申报的培训评价组织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可见,政策端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要求不能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的目标,要秉持教育的公益性,但这项要求不能根本地改变企业追求利益这一市场属性。培训评价组织能否妥善处理好教育公益性和企业营利性之间的矛盾,保持不断提升证书质量的积极性,不仅影响着X证书的含金量,也直接决定培训评价组织在试点工作中的去与留。

培训评价组织应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方向性的指导原则。其次,应深入分析试点制度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员工深入领会政策精神,确定发展方向和计划。培训评价组织需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尝试联合本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证书,探索成本共担机制,降低证书成本,设置合理的证书培训、考核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同时,加强与试点院校的沟通交流,合理利用院校现有培训资源和实训条件,降低院校的试点工作成本,杜绝乱收费、捆绑销售等借试点工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最后,培训评价组织要紧跟产业需求,积极争取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的合作,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开发和建设高质量的X证书,在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同时,保证证书质量,保障证书工作的长久、良性发展。

三、职业院校推进1+X试点工作思路建议

(一)加强证书遴选,提高社会认可度

在证书遴选与含金量问题上,试点院校需要结合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聚焦及有效筛选,适合各专业需求的证书调研还有待加强,全面开展深挖适应专业群和面向工作岗位群的多个X证书的选择与建设。院校需要继续探索适合各自人才培养方案的X证书,加强校级顶层设计,遴选证书时对接专业建设,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院校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宣传,采用宣讲、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X证书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院校应严把证书申报关,选择适合学生的证书,对于不适合本专业的试点及时取消,保证学生所获的证书与专业相匹配。

(二)加大师资培训,调动教师积极性

在师资培训和教师激励方面,院校应加快培养培训对1+X证书制度有准确把握和能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教学创新团队。制定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证书考试内容、深度的把握,以弥补考试内容、深度与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为了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证书工作,院校可考虑设立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在工资、奖金或津贴中反映一线教师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际付出,院校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酌情向承担相关工作,包括参加X证书培训学习和向校内外人士提供证书培训服务的一线教师倾斜。二是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新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双师资格认证方面有所考虑,形成激励教师参与和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三)探索1与X融通下的三教改革

在X证书与校内教学融通方面,培训评价组织应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畅通与试点院校间的研究与探讨,进一步细化考试内容,给试点院校更明确的方向指示,便于更好地完成证书培训任务。此外,应加强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合新型教材建设,目的是将课程教学目标和X证书考核目标加以整合,此类教材不仅满足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同时符合相应的X证书标准要求,成为院校正规课程教材。在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岗位迁移能力,破解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张皮”的问题。

(四)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在学分转换与互认方面,院校应探索将X证书的知识点与职业技能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类与分级,划分若干相互关联又可拆分的模块化课程,对应不同的学分。依据学习不同模块化课程,尝试融入“学分银行”规则,处理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系,探索两者之间的学分转换方法及程序,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学习成果认定,实现不同学习成果间的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促进X证书在院校的稳步推进[2]37。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