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实践与发展
2021-12-03史云兵
史云兵
(甘肃省庄浪县桃木山林场 甘肃平凉 744612)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重视林业防治的实际作用,提高了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害生物对林业的健康发展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当下就应该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森林的健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病虫害与林木的生物学关系可以用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1 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已达18.3%,但部分林区森林的整体资源正在减少。一些森林生产力逐渐下降,森林本身功能失调,物种丰富度越来越低。目前,我国害虫种类已超过100 万种,病虫害频发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危害也逐步加重。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人造林没有形成很稳固的生物链,整个造林过程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相关结构不和谐;过分强调造林的数量而忽视造林的质量,形成了大量的劣质的种植园,为害虫的蔓延提供了条件;造林和管理这两个方面之间没有连续性[1],养护项目缺乏完善的预防体系,大部分林业部门在养护项目上的投入大多是为了救灾,而不是为了防虫;重大灾难发生后,单位和个人都缺乏救灾的积极性,政策不到位,导致工作失效。此外,没有对灾后环境的检测和清理,给害虫创造了更好的繁殖条件。
虽然采用混林技术和措施控制病虫害效果明显,但要想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优势,还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改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在造林绿化设计规划中增加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具体内容,做到与森林防治部门的紧密结合,因实施具体的森林管理措施的整体周期太长,涉及的因素太多,所以很难。第二,抗逆性树种、混交树种、抚育等方法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以纯森林单株树种建设为主要方式,粗放经营,未能保护森林健康和森林生态系统免受病虫害影响,且未对相关林业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第三,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解,采用不适当的方式进行规划与管理,希望这些方法或这些药剂中的一种能够控制病虫害,然而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特点来看,是很难实现的。
2 病虫害的处理方法
2.1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害虫防治的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营林管理技术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帮助下可以防止人类造成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力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的健康。由于需要的人力较少,几乎没有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封山育林方法应用于大型林区。当然,对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病虫害频发的林区并不适用。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病虫害,封山育林都是有效的方式。封山育林对病虫害的防治机理表现在许多方面,封山育林对病虫害的防治的主要原理是使生物种群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丰富了生物群落,使害虫的天敌,如益鸟、昆虫和微生物等物种趋于复杂化,有利于生物生存、栖息、繁殖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利用好封山育林这一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有效促进不同阶段的营林技术研究。
2.2 林区清理
林区清理是指及时防止林区被病虫害破坏的林木蔓延而进行的清理工作,是我国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一般由护林员、警方清除了死亡和患病的树木,并对一些受影响严重的树木、木材进行根茎截头、砍伐等处理。这个方法在我国惠州、上海、云南、福建、贵州、四川等多地都有广泛的应用。
2.3 修剪抚育
修剪和抚育是应对杨树腐烂病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应用,发现该技术应用在杨树、冷杉、红松等林区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并不适合其他的树种林区。
3 营林技术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苗木质量
选择优良苗木,从根本上能提高森林系统的抗旱能力,也是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和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因此,一定要选好苗木,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育苗,健全苗木种子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相关单位的支持,从技术和资金两个方面来解决苗木培育单位的工作难题,从而提高苗木的整体质量。培育优质苗木,并加强推广,扩大苗木种植范围,以利于病虫害的防治。林业人员应根据森林条件选择与病虫害相匹配的森林经营技术。一是注重苗木质量的选择。优质苗木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和环境适应性,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二是,在进行林业规划之前应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在繁殖阶段,要保证树种能与当地树种相适应,或将抗逆性好的树种置于当地相应的环境中。三是采取消毒措施,控制病虫害在种植阶段的发生,避免树种在种植或移栽过程中发生病虫害,影响其他种植区域。同时,在此阶段应有效控制其生长条件,为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生存环境。
3.2 改进单一人工造林
完善混交林建设模式,减小病虫害发生概率。人工造林一般分为单株林和混交林,单株林是单一树种的人工造林,而混交林是由多树种组成的[2]。混交林树木种类较多,每种树木需要不同的生存环境,所形成森林生态环境更加复杂,人类造林的物种丰富度更高,从而使森林的生存质量更高。另外,由于物种丰富度的更高,食物链更复杂,害虫天敌(主要包括以害虫为食的鸟类和昆虫)更多,对害虫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从源头清理害虫
森林管理人员应定期人工或机械清理森林害虫的源头,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病虫害的专业知识有充分理解,才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发生。比如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来清理虫子形成的网或吃掉的枯枝落叶,同时也能清理掉虫茧[3]。或可用高压电网对敏感害虫的清除。直接消灭病虫源,既能消灭病虫害,又能减小危害,是防治重大病虫害的直接有效措施。有效处理病虫害并防止其扩散也是值得关注的关键环节。隔离的新病虫区可进行逐点排查,即抽出病虫点,并消除病虫源,可有效防止病虫害蔓延。几十年来,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目标是消除疫源:以全割或择割为主,采取全割与择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如对病虫害严重的地方进行连根割除等。此外,还应该做好林区的隔离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害虫的繁殖和蔓延,提升害虫防治的效果。
3.4 建立防治系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含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方面。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对于林业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对这些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并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更先进的虫害防治技术,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这样的机制,但在今天的技术发展中,林业技术的出现将会越来越多,对技术的运用也会越来越成熟,各种措施效果越来越明显,害虫控制系统的成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4]。
3.5 生态控制
生态控制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调节,是使有害生物的数量恢复到正常生态系统的水平,并最终清除有害物种形成林业保护的概念。基于这一理念,生态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平衡,使森林生态始终保持在正常状态中,树木可以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发展和生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地减少林业保护工作,也能减少使用药物破坏生态系统的次数,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5]。
3.6 设置隔离区
害虫有很强的扩散性,尤其是在风力较大的环境下,其扩散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护林员可以在单一树种和珍稀树种的林区设置隔离区,隔离区应以网格形式设置,避免影响日常通风,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限制其活动范围,从而控制害虫扩散。此外,许多害虫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所以林业人员在预防病虫害时,可选择在幼虫阶段采取适当的消除措施。
4 结语
病虫害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负面影响。林业人员需要深入林区,掌握不同林区病虫害的成因,从苗木培育、人工防护、混交林建设、隔离区等方面总结森林经营技术的相关应用策略,以便有效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