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1-12-03

广东蚕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于 娜

(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衡阳 421000)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条件。在农村发展中,农民是“三农”问题的主体,解决“三农”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应就地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为解决农民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也提出,要通过线上线下培育的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以此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但结合现阶段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实际可知,我国在职业农民管理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深化创新职业农民管理方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质量。

1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必要性和要求

1.1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必要性

我国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较高的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基于这一目标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镇一体化发展中,必须努力提高城镇人口的文化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且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深化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其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不仅爱农业、懂技术,而且善于经营,能有效地实现农业产、销的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此外,农民在农村脱贫攻坚中起支撑性、决定性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深化职业农民与农村发展的关联,能确保农村脱贫攻坚取得真实成效,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1.2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工作的要求

《规划》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理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要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定位,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其次,应将进行职业农民的培育作为管理重点,积极拓宽渠道,实施精准培育,为后期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支撑,然后从实际层面出发,依据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职业农民管理。再次,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工作中,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培育、引导和管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养,促进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2]。

2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通过中央一号文件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层面,相应的政策及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譬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层面,各省市地区尚缺乏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约束,这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另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理需要较为庞大的师资管理队伍,但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缺乏政策指导及法律约束,这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存在人员流失严重、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新时期,有必要创建较为系统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政策及法律体系,从农民及管理者两个层面出发,为相关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2.2 职业农民管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

在职业农民培育及管理中,需从实际出发,开展具有较高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育和管理。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和管理过程中存在针对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3]。一方面,培育是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应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性地开展培育。然而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未考虑到农民原本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培育内容专业性太强,增加了农民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方式缺乏实用性,即现阶段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统筹管理多是通过集中讲座、授课的方式开展的,这使得农民要离开田地,给农民增加了较大的负担,一些农民会放弃参与培育和管理学习的机会,脱离实际的培育阻碍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业的转变。此外,开展职业农民管理的关键在于实施精准培育,确保职业农民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操作能力和发展能力,但在当前管理中,对于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育脱离了农村生产实际,减弱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效果,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2.3 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活动的参与不足

结合农村建设发展实际可知,农民本身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农民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管理实践当中。究其原因在于:在长期的耕种过程中,有较多的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思想较为落后与封闭,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周期较长。受此影响,这部分农民未能积极地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活动中,使得自身发展和职业化转变受到了限制。另外,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是我国《规划》的内在要求,地方政府机关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应重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和培育,确保农民认识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理念的宣传不足,这使得职业农民管理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弱了实际的管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3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质量的对策

3.1 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顶层设计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管理顶层设计,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法律法规,能为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首先,在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中,政府机关应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系统化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理论知识,并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宣传,促使新型职业农民理念深入人心。其次,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中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完善立法工作,为职业农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依据。从全新法律体系内容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法律制度不仅应包含培育制度,还应涉及职业农民优化升级管理方式方法。此外,应制定系统完善的职业农民发展保障制度,促使农民培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再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质量受师资队伍质量的影响,在顶层设计阶段,还应构建科学、灵活地选人用人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人员,应对其收入分配机制、考核方法和激励政策等进行创新,继而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与较强战斗力的师资队伍,促进农民职业培育的现代化发展。

3.2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实效性

传统培育管理模式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存在针对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农民职业化转变与发展的进程。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实效性,还应注重这些要点:其一,应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定位工作,即应认识到职业农民管理的对象为农村的广大农民,相比于其他群体,这部分群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应从农民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管理;其二,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区农民的实际需要具有差异性,故而应结合具体问题开展培育管理,严禁出现一刀切问题;其三,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农民群众的需要,在开展培育结管理之前,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了解群众的需要,然后开展职业培育管理的设计,消除职业培育工程中“空、大、无”的问题;其四,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中,应做好培育成果的展示,同时应积极地与农民学员进行沟通,并对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的方法策略进行优化,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管理的实效性[4]。

3.3 增强农民对职业化发展的认识

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活动包含较多内容,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通过培育和管理,确保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民不愿意参与到职业化发展培育活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效果。对此,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扩大对农民职业培育及管理的宣传,促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职业化培育及管理实践当中。同时,应积极创新职业化培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模式适应农民、农村发展需要。此外,应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与乡村振兴等工作的结合,营造良好的职业农民管理环境,提升社会对农民职业培育、管理的认可与支持。

4 结语

农民是农村建设发展的主体,其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管理,对于农村建设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中,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管理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