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究
2021-12-03高小彦
高小彦
(庄浪县自然资源局 甘肃平凉 744699)
容器苗造林技术与传统的栽培技术相比,它不仅仅是多加了一个外壳,更是涉及养护、筹资、销售等一系列内容的变革,是对传统苗木种植技术的优化。在装有一定营养基的器皿内培养苗木多被应用于珍稀树种的培育[1]。
1 容器苗造林
1.1 容器育苗造林概况
容器苗造林技术的好处就是在造林过程中能够保证后续的造林质量。对于提高林业工程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采用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林木成活率较高,能够实现各季节的栽植。容器苗技术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它所占用的面积较小,成效快,稳定性高,对于重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强的优势。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保障过程中,可以实现特殊地区的苗木种植。基于林业生态系统建设,重点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容器苗造林技术有推广的实际价值[2]。
1.2 容器苗特点
容器苗造林技术抗旱性较强、成活率较高,且容器苗根系本身形成团状体不容易脱落,具有较高的肥性。一般苗床育苗需要12 个月,但采用容器苗则在四个月内就可以完成出圃,这可以加快新品种的繁育速度,对于新品种推广有良好效益。在容器苗造林过程中,幼苗的整体生长周期得以缩短,与原有的大田种植技术相比,能够节约30%左右的种子,有助于后续的量化生产,实现育苗工厂化发展。整地坐床、播种介质配置、修剪装车等苗木养护工作,也都可以在容器内完成,这减轻了造林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造林实际功效。
2 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
2.1 造林时间
容器苗造林一般可以在春季、雨季、秋季进行。利用好天时、地利,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天时控制方面,春季进行造林较好,这时苗木尚未萌动,此时移栽容器苗也有助于苗木的存活。在旱季来临之时,随时掌握天气状况,做到雨不透、不造林,尽量在湿度较大的时候造林。到了秋季,由于苗木已充分木质化,应逐渐减少造林[3]。
植树前需要造林地。造林地需要事先对土壤状况进行检查,勘探土壤是否能够达到造林标准,尽量避免选择干旱地质,应选择在阳坡地上造林。
容器苗造林多数时候适宜在春季进行栽植,秋季其次,秋季造林常用树木包括油松、樟子松等等。需要注意,在北方地区应尽量避免秋季造林。
2.2 造林苗龄
在造林苗龄控制方面,如果苗龄控制不合理,也会造成苗木的大面积死亡。在春季应对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木做出控制,着重监控苗木是否出现木质化。这时因为苗木的蒸腾作用不强,在造林后,即使遇到干旱,其成活率仍然较高。但是如若苗龄较大,那么容器苗的根冠比也很容易失调。在栽培过程中要考量容器苗苗龄,使其能够在栽培时有效适应当地环境,达到成活生长成年的目的。
2.3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要根据就地取材原则进行选配。尽量选择通气、通水性较强的营养土,提高土壤的保肥性,促进容器苗根部的生长发育。此时的壤土、沙壤、土堆、肥土、磷肥等,都是苗木生长过程中的重要肥料,在配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需将它们搅拌均匀,发酵肥料半月至一月。对于难以腐熟的肥料,还要进行腐烂。调节好肥料的酸碱度,使其pH 在6~7 左右。如果酸性过高,可以加入一些熟石灰;如果碱性过高,则加入老墙土进行调配。实验证明,营养土配方大多遵循以下原则,60%的壤土,20%的灶灰,18%的肥土,2%磷肥。
2.4 苗期管理
苗木栽培到半个月后,在施肥时要注重以氮肥为主。采用尿素水进行浇肥,一个月后,主要施用磷肥,采用复合肥为主,这可以抑制苗木的木质化生长。在出现虫害时,必须喷射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防止各类病虫害以及枯死病的威胁。对苗期做出有效管理,在苗木栽培之前,要将已选拔出的幼苗放入栽培器内,随后对其根部进行修剪,深度以不流出白色根为主。再用竹签在幼苗2 cm 处做出处理,如果发现枯萎,还必须及时更换[4]。
2.5 苗木栽培
在苗木上山、起苗和装车之前,要在苗圃内对容器苗灌输足够水量。对于散乱或者临时存放的容器苗,必须在装车之后再一次喷射水。若半月无降水期,这时容器苗仍可以凭借其基质内的水分加以存活。在造林之前,必须采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方法,加入保水剂渗透一次,造林效果会更好。在苗木运输和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到不伤害容器苗,不让容器苗在外部空间暴露过长时间。在栽培时,由轻质网装入容器苗,逐渐拆除外部结构,让其与土壤进行接触。其中的油松、樟子松等常见绿叶树种,可以直接放入栽培坑内进行栽培,并采用湿土进行回填。在四周内加上一层营养土,栽培深度应包含原栽培深度的50%左右。栽培完成之后,随即浇水,保障苗木的成活。
3 容器苗病虫害防治思考
3.1 做好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
林业病虫害的监测是预防害虫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够对害虫的传播做出严密控制,因此必须树立好整体监测意识。充分了解容器苗造林之后常见病虫害的相关信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以此保持先进技术的应用。当前在一些容器苗的造林地区已经建设了不少的测报点,并且拥有与之相关的一些监控设备。做好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发现病虫害随时进行分析,了解到底属于哪种病虫害,并对症下药,能够真正从源头上进行病虫害防治管理。
3.2 做好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并用
对于不同容器苗的病虫害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已成为容器苗病虫害常用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在冬季休眠期内对冬虫进行防治工作,加强已有的土地翻土,将隐藏的冬虫进行清除,以此避免损害。另一方面,要根据病虫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采用套袋、刷石灰等措施。还可以在夜晚时悬挂一些杀虫灯,根据害虫的趋光性,将其清除。而化学防治则是采用各种化学试剂进行防治,应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尽量遵循其科学化原则,保证用药量的合理性。如一些苗木容易产生叶枯病,特别是在一两年生的幼苗上表现得更为频繁,也有出现在三年生大苗上的。引起枯叶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死荷菌、镰刀菌等,在进行防治时,可采用30%的苏化9II 粉,每亩用0.75 kg,做要均匀喷射在苗床上,每天进行药剂防治。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造
当前一些容器苗在后续的防虫设施建造方面显得不太充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资金。为保障林业的顺利发展,部分林业资源丰富但经济受限的部门可以采用政府部门设置的专项林业资金来保持病虫害的防治。丰富其资金储备来源,在吸收社会财富时,完善其审计以及监督体系,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避免出现挪用资金等问题。对病虫害进行预先分析,在容器苗苗种选择方面,选择那些自身抗逆性、病虫害抵抗性较强的苗木,最后再进行容器苗培育。进行林木合理规划,从源头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在加强基础灭虫设施建造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内容作出有效分析。
4 结语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目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发展林木资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育苗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木发展的重点。必须从加强监测预防、完善物理化学治理、做好基础设施建造等内容出发,做好容器苗育苗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