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及抚育技术探讨
2021-12-03吴昊
吴 昊
(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石家庄市滹沱河国有林场 河北石家庄 050000)
现阶段,要想加速区域林业发展,首先要合理利用林业造林与抚育技术,加强对林木生长中幼苗、幼林、成熟林管理的重视,做好防火、防破坏、防虫害等相关管控。对成熟林木要进行规范化采伐与保护,在创造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林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1 林业造林与抚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为了能全面加速绿色生态环境建设,要注重结合现有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实现森林面积较大幅度的增加。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将造林与抚育全面结合,提高林地种植产量,有效挖掘林业发展潜力,为林区生产发展创设较大空间。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要注重对现有林业资源的有效管护与培育,保障林业资源相关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建立起优化林业资源生态体系,集中优化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当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缺乏对林业发展潜力的深入挖掘,这样就限制了地方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造林与抚育活动的开展是林业生产发展的重点,能够集中反映林业生产发展现状,促进林业生产的长远发展。为了全面扩大林业种植面积,提高森林资源整体质量,在增强森林面积建设的基础上,要注重提升森林抚育活动成效。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幼林抚育对于优化区域空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1]。
2 造林技术
2.1 因地制宜
在开展森林生产造林活动时,要注重结合土地现状,选取具有针对性的造林措施,这是全面提高营造林质量的重点。当前,在营造林活动中总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造林前期要注重做好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为后续营造林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植苗、播种、分殖等造林技术的应用较多,适度运用造林技术能全面提高树种生长成活率,促使树木稳定生长。植苗造林技术是常用的一种造林技术,在许多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通过运用植苗造林技术能有效解决多种环境优化问题。分殖造林主要是利用树体中诸多营养器官实施造林,应用此类造林技术时无须育苗,消耗成本较低,但是树种繁育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大范围种植,再加上分殖造林中的树苗适宜在湿润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2],所以在应用这一技术时要注重选取播种造林的方式,结合种植区域环境现状选取块播、条播、撒播等方式。在人工造林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造林区域地质环境、气候要素等进行分析,对原有的造林方案进行科学化设计,全面提升造林成效。在对树苗进行选取时,生产部门还要做好生态学、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分析,选取更适宜区域气候环境特征的树苗,以此来保障树种种植品质,加速推进林业建设发展的进程。
2.2 合理密植
在造林生产中,要注重对林苗种植密度以及树木之间种植结构的有效优化,做好多项设计,全面突出区域密集以及树木结构控制的重要优势。在各类大型树木以及小型树木栽培中,要注重对栽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种植区域树苗均能获取充足水分和光照,保障树苗种植之后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当前,在造林区域大多都是混合种植的树苗,在混交林建设中,林业生产人员要对区域内各类树木生长现状、生长需求进行分析,规范化设定树木种植密度与种植结构,全面提高树木生长效率,提升林业建设成效[3]。
2.3 修地和整地操作
高效的整地操作有助于为各类树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修地、整地过程中,要集中清除杂草、灌木丛等。同时,还要优化树木生长区域的土壤性能,做好各项细节管控,有助于优化土壤环境,促使林木稳定生长[4]。
2.4 幼苗栽植
在幼苗栽培中,为了全面提高幼苗栽培成活率与种植质量,要注重规范化、合理化地安排种植时间。为了促使栽培的幼苗保持健康、合理的生长态势,对于各类品种树木主要选取间接栽植方式,提高树木生长成活率。在树苗栽种期间,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及时进行灌溉,还要及时封存土壤,控制土壤中的水分。
3 抚育技术
在组织开展造林活动时,要注意选取优质树种实施有效抚育,对区域土地土质现状、气候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促进树木能稳定生长。在种子保存阶段,要注重对种子进行合理处理,确保种子具备良好的状态才能用于后续播种。种子成功发芽以后,应用草席等覆盖在芽苗上,根据发芽率及时去除覆盖物。等种子全部发芽之后,再将草席全部去除。之后进入到育苗阶段,在幼苗生长过程中,由于幼苗发育不够成熟,自身不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5],所以,要着重做好幼苗期的监管,生产人员要注重定期对幼苗生长现状进行监控,还要结合实际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幼苗增补,促使幼苗能均匀整齐生长。若在夏季开展幼苗种植,由于户外自然温度较高,要注意按时进行补水,针对性地做好幼苗防晒工作,防止强光对幼苗的稳定生长产生影响。若在秋季开展幼苗种植,要注意及时增肥施肥,促使幼苗根部快速生长。若在冬季进行幼苗种植,由于冬季气候相对寒冷,要注重做好幼苗的防寒管控,避免幼苗受冻导致冻伤,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取遮盖草料以及设定屏障等方式进行防寒管控。在幼苗生长期间,不宜采取大量灌溉的方式对幼苗实施灌溉,防止因过度灌溉导致幼苗生长出现异常。由于不同树种对应的幼苗生长速度存在差异性,在灌溉幼苗时,要注重对区域土质现状进行分析,确保种植区域内的土壤具备良好的保湿效果,对灌溉次数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幼苗因吸收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当气候相对炎热、干燥时,为了能促使幼苗稳定生长,要及时展开灌溉措施,合理控制灌溉量[6]。
4 林业造林及抚育技术的优化措施
4.1 优化造林设计,保护林地环境
在现阶段全面开展林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对各区域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调查集中研究,选取科学且规范的方式展开造林活动。各地造林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区域林业生产力以及林业经济效益发展难以预判,要注重结合各项生产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制定相应的造林抚育计划方案。相关人员要注重在造林生产中对计划方案实施的内容与各项数据进行集中调整,达到规范化选取相应品种,对各类树木种植布局以及种植间距进行有效优化,全面提高林木生产种植的成活率、覆盖率。还要注重对区域土壤条件以及种植环境进行分析,合理选取林业林木生产品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促使区域林地覆盖面积得到有效增长,提升区域林业经济效益,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动力。在营林活动完成以后,要注重对区域内的幼树实施针对性的管护管理,严禁人员行走、牲畜踩踏,防止苗木受到较大外来伤害。此外,还要做好防火管护,入冬以后,由于天气干燥,多数林区植物生长干枯现象严重,要防止其遇火燃烧[7]。
4.2 强化幼林抚育管理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
造林抚育人员要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全面创新,增加对幼林抚育管理的关注度。幼林管控是全面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点,相关人员要强化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抚育能力,促进我国林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在造林区域幼林抚育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方式的实施要进行有效的规划。结合时间分界实施有效的抚育管理,成功造林1 至3年内要注重做好基本抚育管控,定期对幼林实施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等,对林木原有生长环境开展集中优化,实现林木稳定发展。还要注重对生长不良的枝干进行规范化修剪,实现幼林合理分布。针对部分生长较差的树干实施针对性清理,要注重应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对林木种植区域杂草、灌木丛等进行定期清理。对种植区域内土壤环境水分、养分集中调控,有利于加速树木稳定生长,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林木抚育过程中,当苗木生长进入到快速阶段以后,要注重对林分实施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集中掌控病株、弱株的生长情况,确保中龄树木拥有良好的生长空间,为林木快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掌握林木划分对应的间伐时间,结合林木生长现状以及实际分化表现判定间伐时间。在采伐中,要注重做好管理,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保障林业生产活动的稳定开展。在抚育中,要注重对病死树木、灌木丛实施集中清除管控,集中优化林地生产条件,防治各类常见的病虫害管理,促使林木稳定健康生长[8]。
5 结语
综合上述,在林业生产以及林业种植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和精力,相关工作人员要提升对林业造林与幼苗抚育的关注度,对各类苗木进行科学化栽培,还要注重实施系统化林木抚育,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科学选取相应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集中挖掘林业资源的发展潜力,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注重调节经济要素、生态要素、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多项要素和谐稳定发展。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林活动以及抚育活动技术要求较高,要注重做好各阶段造林管理,对造林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相关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全面优化林业生产质量,提升森林生产综合效益,加速推进我国林业生态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