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价值探讨
2021-12-03程国跃
程国跃
(休宁县海阳镇人民政府 安徽黄山 245400)
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一直将农业生产活动的整体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三农理念”“乡村振兴”等指导思想围绕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逐步落地之后,以现代化生产、现代化服务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管理机制正在被逐步提上日程。科学管理、高效生产,以农业活动和农产品为标杆,打响地方农业活动的知名度,这是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但结合农业管理与建设活动的相关要求来看,生产水平低的问题依旧存在,农业建设活动并没有为从业人员创造对应的收益。只有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响应现代农业建设活动的硬性要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生产力不足、农业现代建设不到位的问题。
1 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概念
部分农业生产工作者将农业机械化定义为简单的“农业种植机械化”活动,认为只要在春种、秋收等活动中应用农业机械设备,便相当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种观点带有较为明显的短视性特点,只重视农业种植和收藏活动,而忽视了农业选种、农产品加工、农业副产品销售等活动的开展,导致农业建设活动无法全面落实,相关从业者无法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农业机械化理念实现了农业建设活动中机械设备与机械技术的全覆盖:其立足于农业生产与农业加工活动的有关要求,建立了从农业基地开发、农业基地建设到农产品种植、营收、交易的全面管理机制,以机械设备加工、运输、处理材料,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农业机械现代化背景下,机械设备与农业人才协同作业,形成全面的生产、成本管控与资源开发机制。对于现代农业建设活动来说,农业机械现代化是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产经营手段,其能够在农业生产、经营、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当中发挥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2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价值
2.1 提高农业收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我国作为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农耕大国,农业生产一直都是我国获得经济利润、满足国民口粮需求的基础产业。但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水平的综合限制,农业生产效益不高。人口不断增长、住宅需求持续增加导致我国原有的农耕面积不断缩小。目前,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依旧以东三省、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地为主,集中生产,零星分布,这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借助机械生产设备与现代生产技术的共同作业,零散地区的农业耕地也能被及时“照顾”。依靠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进一步扩大农业耕地面积,有效控制农业开支,存在于用地与耕地、技术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被进一步解决。
2.2 扩大就业缺口,带动农村群众就业
传统农业生产活动投入成本高,经营时间长,收入低,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高消费、快节奏生活,导致农民群体“后继无人”。当农民种田种地成为年轻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劳动力不足将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重要因素。而农业机械化建设将有利于吸引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因为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必将向规模化生产发展,借助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的收入,逐步缩小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收入比例,这对于在城市就业困难的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就业途径,从而能提高人民群众,特别的进城农民重回农村就业的热情,鼓励农业人才回到土地当中。另一方面,是对机械化设备使用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当收割机、粉碎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逐步进场,围绕相关设备演化而来的设备操作要求、市场设备需用需求、设备维护需求逐步崭露头角,技术型人才在农业生产中有了用武之地。在机械化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群众的劳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
2.3 改变生产观念,提高农业建设地位
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机制破坏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有效性,“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理念使得农民群众将农业生产活动视为“低收入、高开支”的代名词,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偏低,即使是进入了新时期,其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也抱有较强的被动管理心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带动当地群众做出转变: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无论是分散的农业经营活动还是专业的农业生产单位,都能够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管理制度。一方面,是依靠机械化设备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干预,如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收割等,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与劳动压力,保障农业生产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对农产品、农副产品的现代化加工,借助机械设备与机械材料,农业建设与管理单位能够提出新的农业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农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高开支、低回报问题[2]。让农业生产工作者与农民群众对农业建设活动产生新的兴趣,这便是农业机械化的新价值。
3 策略建议
3.1 加大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带有高效、科学、便捷的生产特点。对于现代农业建设活动来说,农业机械化必须成为高效、科学的代名词。地方单位必须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引导工作,以地方的农业建设活动为背景,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落实为实施策略,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指导机制。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农业生产单位的扶持力度,要求有关单位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产品加工等活动中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机制,让普通农村群众看见农业机械化的生产价值,了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建设要求,主动接受农业机械化理念。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机制,持有大型耕地设备、农业加工设备的有关单位,可与农村地区建立联系,为当地群众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促使其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生产魅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地方农业生产企业与农村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农村群众分摊农业生产及加工费用,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努力缩短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与现代农业建设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更为积极地接受农业生产活动。
3.2 确定扶持方案,明确农业生产新方向
设备不能用、不会用是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农业生产与管理活动中,缺乏人才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制定农业机械化生产计划,使得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无法达成。部分地区虽然形成了小规模的机械作业,但机械化生产仅体现在种植、灌溉等活动当中,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整体建设并不全面,机械化生产理念、加工理念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在现代农业建设活动中,农业机械现代化已经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关单位必须抓好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建设工作,在源头上解决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设难题,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效率。有关地区可针对农业生产单位、农民群众确定对应的农业生产扶持方案,引导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建立贯穿种植、灌溉、加工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管理机制[3]。在现代农业建设活动中落实机械现代化的生产理念,机械设备的引入是前提,对于部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力不足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形式与种植的作物较为单一,应优先考虑小型设备的引入,对于已经持有的种植设备、灌溉设备,在确定使用年限之后应根据使用寿命确定新设备的引入计划。小面积农业种植地区不应该引入大型号的农业加工设备,避免造成成本浪费。针对地区、农业生产单位的机械化生产要求确定机械设备的引入方案,才能在源头上落实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建设。
3.3 建立新格局,确定农业管理新思路
大规模、集体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开发才算得上是“农业机械现代化”,零星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只能叫作“农业设备生产”。要实现从个体作业向集体作业的过渡,保障农业机械化的整体规模与推进速度,有关农业管理单位与地区必须联合起来,建立全新的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格局,在源头上解决农业机械现代化落实不到位、机械化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有关单位可从农业机械设备的投放入手,保障农业机械化的执行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现代化管理机制,对市场中的农机设备销售单位、制造单位定期开展质量抽查活动,在生产上、销售上做好农机设备质量的控制工作,解决因硬件设备引起的农业生产矛盾问题[4]。随后,根据地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建立机械化服务单位,主要以农产品的加工、农副产品的回收为主要经营方向,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做好农业生产废料的处理工作,保护地方生态环境。第三,定期走访农业生产单位,向农民宣传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想,以农业生产单位为试点,对新设备进行开发利用,在使用之后根据农业生产效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行投放。让农业机械化为现代农业建设活动服务,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节奏。
4 结语
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活动中的必然选择,但对于当前的农业建设与服务要求来说,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的相关要求。地方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与指导机制,解决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与服务问题,延伸农业机械化活动的经济价值,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