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教学策略

2021-12-0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北城中心校邓素芹

家长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现象笔者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北城中心校 邓素芹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所谓的科学探究是指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积累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活动。基于此,下面笔者着重阐述自己总结出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经验,为其他科学教师提供教学借鉴,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是以探究问题为保障的。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具体的科学现象为依托,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学生以科学现象为线索,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从而通过解决问题,建立对科学现象的正确认知,提高科学学习效果。

以“面包发霉了”为例,面包发霉是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初,笔者立足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了一幅面包发霉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提出如此问题:“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指出了方向。而且,自主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便于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一步步收获科学知识。

二、操作实验,探究知识

科学知识是对科学现象的反映,从科学知识过渡到科学现象这一过程,是离不开科学实验的。实验既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或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借由实验,驱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取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以“阳光下的影子”为例,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观察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变化情况。此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长度为4cm的小木棒,超强黏土,A4纸,铅笔等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超强黏土将小木棒固定到A4纸上。接着,引导学生将实验设备放到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一下小木棒影子的变化情况。之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制作柱状图,借此合作分析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借由实验操作,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实验,探明科学规律,实现对所学的深刻理解。

三、合作总结,建构认知

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限制,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困难重重的。因此,笔者在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时候,会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合作操作实验,还鼓励他们合作总结实验现象,获取科学结论。

仍以“阳光下的影子”为例,在学生合作操作实验,搜集到实验数据后,笔者要求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分析获取的数据,结合制作的柱状图,分析物体的影子在哪一个时间段最长,在哪一个时间段最短。在学生合作总结后,笔者让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进行集体性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掌握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教师解释,加深理解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科学,学生可以获取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借由教师的解释,加深理解,提高科学探究效果。

以“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联系教学需要,为学生展现了有一定湿润度的沙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塑料杯等物品,同时展现相关的实验材料。据此,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模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操作实验,学生获取了实验现象,同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了科学结论。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获取的科学结论与自己课前预设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如,不同的流速的河流对土地的侵蚀程度是不同的,或河流在拐弯的时候流速会加快,对土地的侵蚀较大。立足对学生探究发现的了解情况,笔者在他们展现结果之后,进行总结:“通过操作此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河流对土地不但会产生侵蚀,还会在流动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随着流速的变慢会沉积,形成沉积现象。当河流因为泛滥发生改道情况的时候,会形成新的河流。”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笔者边总结边播放相应的微课,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河流对土地的侵蚀现象。

五、回归现实,应用所学

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发挥自主性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有效地体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开展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示给学生,还要驱动学生应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

以“滑动与滚动”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学掌握了与滑动、摩擦有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了解了滚珠轴承。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组织了新知教学活动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此生活性的问题:学校准备为音乐教室购买一台钢琴。由于钢琴体积较大,教学楼大门较窄,无法通过大门搬运到音乐教室,只能从窗户将钢琴“吊”进去。钢琴很重,如何才能将其“吊”进音乐教室呢?该问题的提出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迁移所学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时候,笔者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各自阐述各自想到的方法,合作讨论这些方法确定具有可行性的一种,接着利用手边的物品模拟操作实验,用科学实验来证实猜测。通过完成这样具有生活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还可以切实地锻炼科学应用能力,促进科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上述的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现象笔者
蜗牛看牙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饮料瓶中的云
第四章光现象
梦想中的学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