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五育融合的教育质量评价新构想
2021-12-03单道华
单道华
当前基础教育正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是区域及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决定着学校及师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格局。要破解当前评价异化带来的“抢生源”“超前学”等问题,需要通过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改革,让评价的内容、方式、过程、主体、结论、数量都回归素质教育目标,让评价发挥出类似“体检仪”“润滑油”“摆渡船”的增值功能。
一、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考试
区域和学校都有一种认识误区,似乎考得越多说明越重视质量。于是,考试分数是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绝对强势指标,学业考试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自主管领导到校长、教师及家长都受到这种文化的深刻影响,甚至还错误解读了近年来新增的国家级、省级的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过度重视数据
数据是教育质量证据的一种形式,是描述学业质量和办学条件、师生素质的一种方式。出于被调查对象的自我保护意识,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往往无法保证。同一数据背后的成因并不唯一,多种多样。我们应看到数据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虽能显示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差异,显示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但并不能完全揭示原因,也不能形成完善的改进方案。
(三)轻视质量过程
除了统考,少数区域还会辅以统一的每年一次的“教学五认真”视导,教师提交的佐证材料,如听课、学科教案、作业、备课组活动记录,也能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视导有时缺乏对学习增值效果、学校课程质量、质量管理行为及效果、教师培训质量等评估,这样的视导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构想
(一)开发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成长平台
成长平台应凸显纵向的增值评价理念——没有失败者,通过不同时段的填报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每天都能自信满满地迎接挑战。
1.个人填报信息。
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平台所需填报的信息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学年初要填报个人成长目标、教师和家长希望,寒暑假填报假期社会实践、特长发展、阅读和家务劳动等情况,学年结束均分享年度收获,每日填报和每周填报内容要有所区别。小学生每周填报内容可包括:开心事和苦恼事、提问与发言情况、受表扬情况、阅读情况、作业情况、书包整理情况、学习用品保管情况、课间活动情况等信息。
2.教师实施评议和指导。
学生成长平台具有教师点评功能,各科教师都可以在平台中关注本班或本校某个学生,都可以查看学生个人填报信息,并点赞或评论。平台还设立表扬栏,将教职员工所申请的表扬内容经审核公开发送至多个关联体,如家长、班级、学生个人档案。教师还可以借助成长平台个人填报信息丰富晨夕会、班会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和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素养、心理健康、生活技能和个性充分发展。
(二)优化面向个体的学业质量监测工具
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包括随堂小检测、单元练习卷、期终试卷和各种表现性任务。高质量的检测工具应满足:考察点必须有据可依,所有任务均指向且覆盖考察点,能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较大;能支持教师开展质量自我检测和改进;能指导学生整理所学、自我诊断与调整学习过程。
1.开发监测工具。
学校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构建质量监测工具库。项目团队应根据区县制定的学业质量表现标准,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通过深度校本教研,搜集校内外已有的随堂小检测、单元练习卷、期终试卷和各种表现性任务等学业质量监测工具,从中挑选出符合品质的且对应质量表现标准的检测任务,予以标准化呈现,增加对考核要点的说明,方便在线检索,还要能展示典型的错误和错因分析,逐步配套相应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典型案例。对于缺失的考察内容,要通过原创、改编等集体攻关的方式补充完整,并开展论证。
2.关联学习资源。
要进一步优化学习分析系统相关功能,除了录入、生成考试数据信息之外,还应向学情诊断、精准辅导迈进,让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基于长善救失的原则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资源,促进线上与线下分类指导。能通过精准分析研判告诉学生学习中的得与失;能根据不足与薄弱关联相关微课,根据优势关联阅读拓展等实践活动。
(三)研制聚焦生态的全学科教学质量评估
所谓全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就是根据学科特点和观察量表通过教育观察来确定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通过考试分数和调查问卷来评估质量。所采集的信息,可用于学校学科质量评价、教师评价、教研组评价、治理水平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改进学校、区域学科教学研修。
1.确定观察项目。
全学科教学质量评估不仅要通过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掌握情况,还要评估教师基本功、团队合作文化、办学条件、学科课程的变动情况、教师专业学习情况等,通过展示、访谈掌握相关工作信息,形成质量评价的一部分证据。
2.制定观察标准。
要融合五育、围绕教学整体架构质量观察体系,细化区域质量观察标准,开展基于日常教学的多维观察,包括校本课程管理质量、教师五育基本功、教学合作文化、办学条件、学生发展情况、教师专业学习等。
新增课程纲要与计划,可以观察校本课程变动质量。教研组评教评学、分管领导评教评学,能观察到教研组和质量管理者五育意识、评教评学能力指向的教学合作文化。观察教学设施设备数量、仪器数量和质量、学科教师数量与稳定性,能获得办学条件方面的质量信息。
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可以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文字实录或录像(同步文字实录)、个人教学反思与自评,不仅能观察到教师学科知识技能、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还能观察到教育热忱、教学策略、沟通能力、融通能力、价值观与人格魅力、学法指导能力等五育基本功。
3.优化评估管理。
搭建学科质量观察信息化管理平台,持续积累各校各科教学质量数字化档案,为实施纵向增值评价提供支撑。评价者要能登录、调用相关评价表,填写、上报评价信息,也能提供佐证信息。被评价者要能登录平台,并填写有关调查问卷,上传文字实录、录音以及有关过程性教学证据。
组建学科质量观察员队伍,对观察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保证质量观察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培训内容包括工作流程与标准、工作纪律要求、平台使用技术、质量标准、评价反馈方法、组织沟通技术等模块。学校师生也要熟悉平台使用方法。
优化质量观察工作操作流程。首先,确定观察样本、公布质量观察内容和标准。其次,进入学校现场观教、观学、观研,在工作平台上依次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再次,结合所采集的证据,交流观察的初步结论,肯定优点提出不足之处。最后,听取质量反馈并协商改进方案。
优化质量观察结果的呈现与利用。质量观察结果有多个反馈角度,既可以涉及教师个体、学科教研组、教研组长、质量管理分管领导,也可以涉及该学科质量建设的其他要素,应按学年综合形成一所学校整体质量观察报告。如能合理利用有关师德表现、业务能力、治理能力的表现,必将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如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相继出台,质量评价应致力于克服对教育目的、教育性质的误读,纠正学生评价、学业评价、学校评价的竞争性之偏,真正回归义务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和成长性,促进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