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及促进机制分析*——基于S中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的视角

2021-12-03赵炜霖

江苏教育 2021年62期
关键词:底蕴维度人文

卫 新 赵炜霖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教育学界,“核心素养”的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教育理论界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围绕核心素养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国际比较研究、核心素养框架建构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也已趋于饱和,但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以及促进机制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空缺。目前,S中学推行的“书院制育人模式”正是一种期望通过教育组织方式改革、校园生活环境与课程教学环境改造,以及管理方式变革等路径来探索如何有效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针对这一育人模式,本文试图探讨目前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和“书院制育人模式”对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效度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及其促进机制形成初步认识,并为本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导向。

二、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量化描述与相关分析

1.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以S中学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60份,其中有效问卷926份,有效问卷率为96.5%。经统计,有效样本的性别分布为男生457人,女生469人;年级分布为高一317人,高二306人,高三303人。抽样代表性较好。回收问卷录入电脑之后使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由“学生基本信息收集”与“核心素养量表”两部分组成。该量表取自一份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成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同时,该量表包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五个维度。虽然“人文底蕴”维度由于其不可量化性并未纳入本量表内,但“人文底蕴”素养在书院制育人模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S中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下文的促进机制探讨中仍涉及“人文底蕴”方面的内容。

2.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量化描述。

量表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进行计分,共30题,满分为150分。为了方便比较,本研究对量化描述结果进行了百分制处理。

其中,“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3.5、82.2和78.2,均超过了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77.4的整体得分,取得了良好的表现,这与S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息息相关。但是“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个维度却显得相对薄弱,尤其“健康生活”维度是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中的一块短板。这主要可以归因于两大方面:一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个人身心变化发展最为迅速和明显的时期,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容易产生消极反抗的态度和不稳定的情绪,进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二是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的排名,以及升学压力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3.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素养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在厘清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维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提升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的突破口。因此,本研究在掌握了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量化描述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统计学上一般认为:当|r|>0.75,表示变量间存在高度相关;当0.5<|r|<0.75,表示变量间存在中度相关;当0.25<|r|<0.5,表示变量间存在低度相关;当|r|<0.25,表示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性分析的具体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除了与“健康生活”维度仅存在中度相关(r=0.581)以外,与其他四个维度均存在高度相关,尤其是与“责任担当”维度存在极高的相关性(r=0.872)。这表明“健康生活”维度在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健康生活”素养发展水平的滞后并不会显著降低S中学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反之亦然。因此,结合量化描述和相关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S中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整体上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

第二,“健康生活”维度仅与“科学精神”维度存在较低的中度相关(r=0.370),与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表明“健康生活”的发展水平并不会对其他维度的发展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其与S中学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中度相关(r=0.581),这表明“健康生活”仍是S中学核心素养整体框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三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各分维度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r值分别为0.708、0.659、0.632)。本研究认为可以把这三个维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相互促进的方式全面提升S中学学生这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中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机制的探索

针对上文对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的量化描述及相关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应当将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放在“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以及不易量化的“人文底蕴”三个方面。S中学目前正在推行的“书院制育人模式”下的新型教育教学实践,正是一种极具针对性且极为有效的促进机制。

1.通过学习方式和教育技术创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以应对升学考试等客观存在的选拔机制,目前中小学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严重阻碍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S中学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所谓“主动学习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规范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因此,一方面,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被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自觉性,不能够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另一方面,学校还通过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方法,以及提供更加充分多样的课外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和内驱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发展。

而在教育技术方面,S中学建设了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的未来教室,将全新的一体机和计算机终端StarC 3.0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装入每一间教室。学校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并结合苏州市未来教室种子教师培养项目,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升课堂学习即时评价效益。此外,S中学还引进了极课大数据系统,为课程评价提供信息化手段,丰富学生评价数据来源,实现管理信息化,将过程性评价纳入学业评价管理,做到教育教学信息采集全程化,确保对学生评价的公正、公开、透明,为多模式发展环境下的管理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多元化教育教学互动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

当下,学生普遍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课余时间被极大压缩,导致缺乏体育锻炼和审美教育。而父母和教师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难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容易转向网络等虚拟社交形式,而复杂的虚拟社交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控的,很可能对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S中学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专门设立了“碧霞书院”(内设体育场馆、活动室等基础设施)。除了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课堂学习之外,学生还能够在“碧霞书院”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实现更多样化的互动。相比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模式的课堂,书院更像是一个社区,是学生课外活动的空间载体。学生在书院中所有的活动均居于主体地位,这就使得校园空间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内在需求。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空间重构正是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健康生活”素养的有效机制,这成为“书院制育人模式”的一个显性特点。

“书院制育人模式”另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发展的特点,就是倡导以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为前提的“导师制”。所谓“导师制”,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以及学校整体的统筹安排,由专业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和校外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给予学生完整的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涯引导,力争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导师制”的授课方式灵活多变,教学空间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室。此外,“导师制”在教学形式上注重个性化辅导或讨论形式的交流,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通过新型的“对话”而非传统的“传授”来共同探讨知识学问,这有利于消解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的绝对话语权,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

3.通过新型教育实践模式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发展。

“人文底蕴”素养在学生核心素养整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相较于其他五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素养的基础性和奠基性是独一无二的,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标识。此外,“人文底蕴”素养更具有一种特殊的“内隐性”,即其所蕴含的内容都具有另一种形式的载体,并通过知识传授的形式直接教给学生,也不容易通过测试来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导致了在标准化测试中,有的学生虽然已经领会了载体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但却无法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形式,影响了测试的效度。因此,“人文底蕴”素养难以被纳入当前主流的标准化教育教学实践和评估模式中,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学校教育对“人文底蕴”素养的弱化和忽视。

在主流的标准化教育教学实践和评估模式中,与“人文底蕴”素养相对应的“人文教育”有明显的“物化”特征,即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教学等同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进行标准化、符号化、公式化的教育。此外,出于种种原因,人文学科教学内容中还被人为地加入了大量与“人文底蕴”素养无过多联系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再加之单一机械的教育教学形式和僵化死板的评估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人文教育”走向“唯科学化”“形式化”和“教条化”的窠臼,这恰恰与“人文底蕴”素养本身独特的内涵与特征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评估模式在学生“人文底蕴”素养方面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S中学所推行的新型“书院制育人模式”却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发展的新型教育实践模式。S中学针对学生“人文底蕴”素养,专门设立了主攻“国学和史学”“文学和哲学”的道山书院,旨在将我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并与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的人文科学融会贯通,建构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环境,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的有机载体,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素养。

四、结论与建议

由上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可知,S中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整体上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方面仍存在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健康生活”素养发展水平与S中学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人文底蕴”素养又因其不可量化的特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S中学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三个发展相对滞后的核心素养之后,认为S中学正在推行的“书院制育人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短板的补齐,如“道山书院”的设置就对于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碧霞书院”则为学生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素养提供了绝佳的教育场所。由此可见,“书院制育人模式”是一种针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有效、可操作的促进机制,值得在平行中学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底蕴维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小草
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倍er高级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百年老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