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一所适合学生的快乐学校
——访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校长芮火才

2021-12-03

江苏教育 2021年62期
关键词:熊掌校训办学

文 澜

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国家教育意志的新表达,也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您从办学伊始便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为“让学校适应学生”,是基于怎样的思考?在办学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在我看来,“让学校适应学生”既指向了教育的理想,又观照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有可能创造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新样态。它既是试图化解现实教育难题的勇敢选择,又是超越自我、指向未来的教育创新尝试。教育的本质追求不是把天性禀赋完全不同的学生变成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顺其自然,让不同的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卢梭所言:“教育要顺应自然,不然就会发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让学校适应学生”的本义就是顺应学生天性,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而现实中,一些学校则追求“让学生适应学校”,要求学生顺从、听话,课堂如同流水线车间,实行军事化管理等成为教育的常态,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损害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把“让学校适应学生”作为办学理念不但可以有效地消弭传统教育的弊端,而且可以创造教育的新样态。

办学理念只有置于教育实践中才能获得生命。同理,江宁高新区中学“让学校适应学生”的办学理念,也需要学校管理者进行系统思考,整体联动,步步为营,坚持不懈。

就学校培养目标的路径而言,“让学校适应学生”是践行校训“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选择。只有“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才有可能让学生到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就学校硬件和环境建设而言,我们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的要求。我们邀请学生代表全程参与了整个校园环境、设施和设备建设的讨论设计,倾听他们对建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就学校制度建设而言,所有规章不是指向如何把学生管住、让学生循规蹈矩,而是指向如何解放学生天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重要的规章制度出台前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大多数学生不同意,制定的规章就不得颁发执行。

就课程建设而言,为了让学生各得其所、学有所得,江宁高新区中学基于国家课程构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模式,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校本课程建设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每学期都要举行校本课程推介会,让学生自由选择校本课程。

就评价体系构建而言,每学期学校所有教师都要接受学生的无记名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并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挂钩。除此以外,每学期学校仅统一进行“三好”学生的评选,另有四个奖项由教师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后,确定名称、标准和评选方式,有时由学生投票决定。

就学校的日常管理而言,我们主动、自觉遵照办学理念,对传统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调整和改造,以使校园文化更有“让学校适应学生”的意蕴。如每周三下午校本课程结束后,学生有35分钟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违反相关的规定,学生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问:孔子在谈学习和修养时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您将“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学校的校训,有着怎样的愿景?又是如何将之运用到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

答:第一,“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对人应有的状态做出的判断,即“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这既是从生理学角度,也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谈的。我们借用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校训,更多的是基于教育学角度的考虑。

自由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根本追求,也是其重要的外在标志,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维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由能力。在这里,自由能力可以理解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让初中生现在就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似乎要求太高,但并非没有可能,至少这样的能力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涵养。一个人并不是到了七十岁就会自然“从心所欲不逾矩”,更不是只有到了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我们把“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校训,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既能保障学生听从内心的呼唤随心所欲,又能帮助学生遵章守纪不突破做人的底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第二,将“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校训后,不管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我们首先把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尊重每位师生独特的生命存在和独特的生命价值,激发每位师生的无限潜能。但与此同时,任何的“从心所欲”都有底线的要求,都划定了明确的边界,即“不逾矩”。

比如,学生享用午餐时,虽然可以对饭菜进行适当的增减——从心所欲,但任何人不能有剩菜剩饭,必须光盘,学校每天都会派值日教师在学校食堂督查落实,这就是“不逾矩”的一种表现。我们把每周三作为全校的“自我管理日”,规定在学生大课间操场活动、中午用餐等时段,教师不得到现场进行管理,但要求各班派学生自主管理,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能力。

就日常的学校管理细节而言,学校更多的只是设定基本方向和框架,即“矩”,然后让师生尽情地“从心所欲”。如艺术节文艺表演,学校仅对节目演出时间做了规定,即单个节目不能超过五分钟,内容和形式等完全自定。

问:学校办学至今,学生的学科成绩优秀;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在省、市、区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频频获奖。您提出要实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鱼”和“熊掌”的关系问题应如何破解?

答:从个人理解层面讲,首先,我不认为“鱼”(学习成绩)和“熊掌”(综合素养)具有内在的矛盾冲突性,也就是说,并不是追求了“鱼”就一定会影响得到“熊掌”,追求了“熊掌”就必然影响得到“鱼”。

其次,我认为“鱼”和“熊掌”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综合素养也有可能同步提高;同理,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可能同步提升。但要注意,这两者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最后,我认为“鱼”和“熊掌”兼得并不那么容易,需要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教师要潜心教育,教育没有任何的运气成分,唯有脚踏实地、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二是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否则,就是“鱼”和“熊掌”任何一样都不可能获得。三是要具有“鱼”和“熊掌”必须兼得的理念和决心,不然,要么虎头蛇尾,要么花拳绣腿。

从操作层面讲,教师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时,要以不损害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前提;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时,必须同时研究如何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认为“鱼”和“熊掌”兼得的支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育人水平和教学效率。从时间维度看,如果课堂中不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那么,最终“鱼”和“熊掌”又如何能兼得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学科育人的水平,另一面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只有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学生才有可能腾出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综合素养,提升各种能力。我们目前主要采用倒逼的办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规定任何教师不得要求学生早晨集体提前到校,下午不得推迟放学,不得超量布置作业,不得占用非考试科目教学时间。另外,学校通过开展日常化的教研活动和名著研读活动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提升“鱼”和“熊掌”兼得的能力和水平。

江宁高新区中学始终坚持顺应学生天性,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办适合学生的快乐学校。

猜你喜欢

熊掌校训办学
冒死护友
校训展示墙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训展示墙
选 择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