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主:初中生泛在学习的情境支持*
2021-12-03费玉新
费玉新
近年来,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基于任何终端设备(Any device)运用任何学习方式(Anyway)获取任何学习资源(Any resource)的6A泛在学习方式已经走进人们的视野。从本质上说,泛在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焦点,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样态。换言之,泛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处可学的泛在环境,然而学习者,尤其是初中生学习者如果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真正的泛在学习也就难以发生。情境性是泛在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创设针对初中生学习者的泛在学习环境时,要注重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潜能。
一、以“情”动人,在主体间性中支持自主
主体间性,又叫交互主体性,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的关系,是对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具有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1]以“情”动人,“情”是指“情感”。主体间性下的“泛在学习共同体”情感认同,不是一方依赖另一方,也不是一方战胜另一方,而是作为泛在学习的支持主体(教师)和泛在学习的实施主体(初中生)相互理解,坦诚交往,情感达到共鸣。
1.泛在学习的支持主体。
教师是泛在学习的支持者,教师要顺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需求自觉进行角色重构,在营造或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的同时,努力做学生学习资源的建设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教师要按照“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观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掘、筛选、整理和优化相应层次的资源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泛在学习的需求时能够接触到适合自身水平的资源,进而使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和努力适应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尽可能地从各方面采集信息,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动向,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小组互学、探究引学、信息技术助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泛在学习情境下的教学时空。在支持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上要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转移,在教学方式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2.泛在学习的实施主体。
初中生是泛在学习的实施主体,既要与泛在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建立交互关系,构建“泛在学习共同体”,也要遵从自己内心的价值诉求,根据个体需求和学习习惯,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初中生应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寻找必要的学习资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师生主体间彼此尊重、情感认同,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得到激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彰显,学生才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泛在学习氛围中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在泛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能够全面综合地掌握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在交流与合作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得到深化。
二、以“境”化人,在氛围创设中支持自主
以“境”化人,“境”是指情境。对于学习者而言,情境是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学习支持者应将一个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习者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2]初中生的泛在学习环境大致涵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时制宜,根据学生所处的空间环境因地展开,要积极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情境”支持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为学生多元化选择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1.创设物态的“场馆式”学习情境。
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兼具趣味性、多样性和体验性的学习场馆,通过经验分享、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现场游戏等拓宽学习路径,尽力为学生提供能够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机会,唤醒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2.创建动态的“行走式”学习情境。
学习空间不仅在学校还在社会,不仅在课堂还在生活。面对真实的线下校外泛在学习情境,教师要做好引导;面对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拓展空间”,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探寻、在社会生活中历练。学生可以调研走访、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撰写提案、制作交流报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品质的提升。
3.构建虚拟的“云端”学习情境。
日益兴起的线上教学情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无边界的泛在学习实现条件渐趋成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要求教师用信息技术延伸教育,通过交互性强、情境性贴切、反馈性及时的远程学习平台,突破时空界限,查找、整合学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支持。
三、以“智”启人,在方法指导中支持自主
以“智”启人,“智”指智慧、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1.从资源建设上给予指导。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培育学生信息技术意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加强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的选择标准、要求、方法,以及相关课程的在线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搜索工具,有效查找所需学习资料,学会掌握自主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快速、自主地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教师要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交流平台,整理并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2.从评价方式上给予引导。
教师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对初中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形成一种间接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事制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使用表现性评价,统计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长,对学生线上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使用发展性评价,利用网络平台整理学生做错的练习题,让学生重新做一次;或者可以使用过程性评价,利用听力软件测试一下近期某一位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当然,这些评价方式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除了表现性、发展性和过程性等外在评价方式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学会阶段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修正,这对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不无裨益的。
总而言之,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从情感的激发与认同、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方法的帮助与指导等三个维度,为初中生提供泛在学习的情境支持,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