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12-03福建省晋江市心养小学林欣晖
□福建省晋江市心养小学 林欣晖
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必需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更科学、全面的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内涵,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则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获得等。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地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地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增强。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没有进行科学性调整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占据着重要的指导地位,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将教学目标集中地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层面。而在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以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显示出了严重的不科学性,不再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要科学地调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性优化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催生了大量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通过教学模式的积极创新与优化,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多维度的锻炼机会,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形成与发展。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到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局限,仍然以单一、僵化的课堂讲解方式对学生进行片面的阅读知识的传授,影响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及时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效果能得到提升。
(三)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缺乏全面性
核心素养作为现阶段教育领域中最热门的教学概念,具有深刻、广泛的内涵。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很难全面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导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法全面、深刻地进行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让教学更符合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通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的组织构建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最基础的一项语文核心素养,而写作教学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输出方式,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这就要教师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通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文中具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对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起到了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细致、深刻地对这种语言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文章内容的认知以及文中蕴含情感的体验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文章的感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思维深度及广度的拓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如在对学生进《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三次“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表达作用的思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进行这种表达形式意义的总结。通过这样具有自主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拓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教学情景的科学设计与创设,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教学课程,每篇文章都向读者传递着深刻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在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文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生态度的引导以及审美意识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情景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情景的引领与熏陶下,实现更深刻审美体验的获得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如,《草原》一课中描写的草原风光对于学生来讲相对陌生,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播放具有内蒙古风情的民歌、展现关于草原景色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在这一教学情景中,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实现了学生文字审美意识的提升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作为我国母语——汉语言的教学课程,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其的了解与传承直接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肩负的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使更多的学生更加深刻地进行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增强。
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而是通过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播放,向学生讲述这一名曲背后感人故事的讲述,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这样通过这一典故的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文章的深刻理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更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对待朋友间的情感,实现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总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合作探究、情景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渗透等教学模式的实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