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2021-12-03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周晓君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 周晓君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计算知识教学时,总将关注点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所以会在课堂上讲解大量的计算知识。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并不能通过被动接受的方式形成数感、数学计算能力,反而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运算错误也比较普遍。那么,具体来说,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教学问题呢?
一、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教学现状
(一)计算能力普遍低下,数感不好
数感,即小学生在看到数量关系时所产生的思维意识,主动利用数学运算法则、运算规则去解决相关问题的感知能力。但是,小学生在计算知识学习中的整体积极性不高,一直停留在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死记硬背现象普遍,并不能及时形成良好的数感。在此状态下,小学生也无法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便小学生学习了计算知识,也知道了如何算数,但是依然因为审题不清、态度大意而出现运算错误;小学生难以自主探究计算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已有认知经验,无法自主推导新的算理算法知识。
(二)计算思维比较单一,缺乏最简算法意识
在计算活动中,小学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迎接难度越来越高的运算挑战,运算步骤会变得烦琐起来,运算量也会越来越大。当然,如果小学生足够细心、认真,那么也可按照常规方法列出计算步骤、归纳算式结果。但是,更好的做法是寻找简便算法,降低数学算式的运算难度,切实提高运算的正确率。然而,纵观小学生的计算思维,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运算思维单一的现实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寻找最简算法,不擅长使用运算法则,所以经常会在计算过程中产生挫败感,难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
(三)计算习惯不理想,粗心马虎现象普遍
小学学校教育实则也是实施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除了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之外,教师也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效规避无效学习行为,渐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主动权。然而,小学生的行为自制力很差,计算习惯也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做完计算题后都不会进行检验计算,有一些学生也不习惯用草稿纸演算计算过程,这就导致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运算错误,难以真正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二、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以现实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内涵
在“加法”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加法概念,笔者就利用学生的年龄增长问题导入了本课知识。在刚刚上课的时候,笔者就询问学生具体的出生年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询问学生明年自己的年龄是多少。一些学生能正确回答,表示明年的年龄要比今年大一岁。然后,笔者就根据学生的现实表述解释了加法概念,据此指导学生自主分析加法概念,也希望学生能顺利实现有效学习。在此过程中,笔者还会列出其他的加法现象,比如,在手中握着3根铅笔,然后再拿出一根铅笔放在手中。结合这些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笔者就明确告诉学生加法的实际意识便是增加、变多。经过了前期的生活观察,本班学生也能顺利理解加法概念,这就有利于切实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总结算则算法
就如在“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一课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年龄很少,计算认知经验也并不十分充足,但是他们却能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活动去分析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算法,所以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数学探究。首先,笔者就展示了数学算式,即10+5、10+7等算式。接下来,学生要在纸上画出相应数量的圆圈,或者是通过数小棒的方式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总结出“15”“17”等结果。然后,笔者就让学生观察加数、被加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的数值,以及和的个位数、十位数特征,学生也发现“10加几”,那么和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则与加数相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自主建构计算概念,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所以学生可由此展现自身的计算思维,顺利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以多元练习为辅助,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在计算知识教学中,笔者每天都会设计一张运算题,有时候是让学生积极进行笔算练习,有时候则会设计口算题,旨在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顺利建构计算概念。就如在“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上设计了10道计算题,监督学生独立做题,希望学生可以在严肃、认真的课堂教学氛围下集中精力做算数。然而,如果过于依赖理论化的计算练习活动,那么小学生很快便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还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设计了一些计算类游戏、竞赛活动,利用这些趣味活动去保护学生的计算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此过程中,笔者会一直鼓励学生,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厌弃的念头,那么笔者也会适当终止计算练习活动,让学生休息、放松,一直激励学生,当学生重新燃起了学习热情后,笔者再继续组织计算训练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必经之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算理算法,使其灵活迁移算则算规,让学生学会计算、学会最简计算。为此,教师便要将生活资源与计算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生活现象去探索算理内涵,顺势组织计算探究教学活动,关注学生运算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大量的计算实践活动逐步发散学生的运算思维,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