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路径分析
2021-12-03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李桂霞
□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 李桂霞
□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张怀波
目前的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依赖感,面对很多问题,大都被动地等待教师解答,自主学习意识匮乏。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尝试构建自主学习课堂迫在眉睫。
一、利用师生积极互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是师生之间传递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他们沟通交流的过程。对于后者而言,实际上还是强化师生关系密切度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要点,没有积极互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事倍功半,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尤其如此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率,首先需要思考构建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推动开放式教学的成形和落实。另外,不同学生之间的情况均存在着相对显著的差异,教师在和所负责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熟悉他们各自的优长和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提升或修复他们可能已经受损的学习自信,以为他们最终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奠定必要而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教师应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发掘学生的潜力,推动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是数学教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与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由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
因为家庭条件、地理位置、民族归属等多方面情况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跟进逻辑层面的沟通互动,进而能诱导智慧层面的深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尝试体验他们在课堂上原本应占据的主体地位,进而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讲授“数据收集和整理”一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助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某一天或某一时间段经过某个路段的车辆展示给学生,而后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他们,由他们按照自身思路进行整理。教师会发现,不同学生的统计数据及模式千差万别。在学生的整理统计大致完成后,教师进行综合梳理,继而提出预设问题,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自己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能否纠正这些错误,用什么办法才能确保规避失误等。在活动内容中,将所负责班级的学生,按照四五人一组的规模,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别进行小组研究。在小组交流完成后,总结归纳形成基础性的条件。其一,整理在特定时段期间经过目标路段的车辆的主要类型,包括车型、品牌等;其二,借助“正”字形的统计思路进行精确统计;其三,在统计基础上,对各种涉及的车辆的数量进行排序。因此,借助小组分工的方式,完成对各种车辆的精确统计。最后,由各小组得出最后的车辆数据。在小组讨论及统计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进行自由沟通交流,实现比较完整的自主讨论,以此构建践行比较彻底的自主教学。
三、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面对过去教学的缺陷,教师应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在实践中真正体验教学。打造自主学习活动,可让学生在收获海量感性认知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助于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课前,可考虑给学生安排一个特殊的任务,让他们收集身边的平行四边形的物件,然后在课堂上根据他们提供的物件,组织他们进行拼接等相关活动。为了确保课堂的整体秩序,最好采取分组推进的方式,在近似实践的活动结束后,跟进小组内沟通讨论环节,鼓励他们进行自由探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穿插寥寥几句的引导,避免深度干预。类似的设计,使小学生群体切实体验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进而感受到了分享及成功的快乐。再如,在讲授“将正方形的铸件变成长方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可预先准备若干橡皮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堂上,先让他们把橡皮泥捏成正方形的,而后再捏成长方形的,通过近似游戏的系列动作,推动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变和不变的内在关联,通过实践让他们意识到体积不变的事实。另外,在讲授“圆锥和圆柱”相关内容的时候,单纯的口述可能会让学生晕头脑转,特别是在体积方面会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摸不着南北。对此,同样可考虑通过让学生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方式,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借助他们的切身体验,深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便能更深刻地学习原本枯燥难记的内容。
四、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不断强调,学生应该启动尝试立足于数学视角,提出疑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能将所知所学进行初步应用。学习并非为了单纯的学习,而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所负责班级的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出发,引导他们更密切地结合他们周边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设各种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近似现实生活的境遇中应用他们的所知所学,进而锻炼并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节课的时候,在让学生进行适当预习后,不必急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考虑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在校园的广阔天地中画圆圈。对于这个环节,只有画圆圈这一个要求,对于画多大的圆,怎么画,一个人画还是多个人画等问题,均不设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情况,教师可能会看到,部分内向的学生会乖乖地用手指或树枝在身边画相对小的圆,细致的女生会重复多次,以求画得圆更圆一些;而部分个性开朗思维发散的学生,可能会三五一群,借助绳索竹竿等画巨大的圆;部分带有小聪明的学生也可能在附近借圆形的物件,围着其四周描圆。让学生自由发散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画的圆更圆一些?借此让他们再次进行自由讨论,并根据他们阶段性的讨论结果,修正他们不久前画的圆。最终,引导他们形成一个这样的结论:除了极个别有绘画天赋的人外,其他人想画得更圆,应该像汽车的车轮一样,借助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画,会更圆一点。同时,引导学生回头审视他们的圆规,然后回到教材内容中,让他们借助刚刚进行的游戏性实践,形成对“圆”的深刻而到位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探索有效路径。除了如上所列示的几种思路外,教师还可考虑借助兴趣培养法等其他适用度较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