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法治教育现状及提升对策
2021-12-03海南儋州571727
刘 蓓 (海南 儋州 571727)
[内容提要]
法治教育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全面依法治园的重要体现。结合幼儿园法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幼儿园法治教育提升。
幼儿园 法治教育 对策建议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强调对少年儿童包括法治教育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以此确保少年儿童能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多集中在3周岁到6周岁,生活经验缺乏,难以辨别美善丑恶,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不足,加之来自幼儿园内外部的暴力及虐待事件又常有发生,因此,应当在强化对幼儿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系统地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让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覆盖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之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护航。
一、幼儿园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幼儿园管理法治化
要想充分加强对幼儿园学前儿童的法治教育,其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整体的法治化管理与运作机制,这也是幼儿园法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在法治教育并未单独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背景下,要求园领导班子要将法治教育工作作为全园工作的重点,制定一套符合本园在读儿童需求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分工具体、赏罚分明,进而确保全园教职工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有意识地开展法治教育,在全园中树立起注重法治教育的良好风尚。
幼儿园法治教育工作能够倒逼幼儿园管理法治化,加之法治又与民主、人权等要素天然相伴,进而为幼儿园日常管理及教学提供融洽、温馨的氛围,亦能够为幼儿教育事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夯实坚定的法治基础,意义深远。
(二)有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法律意识
由于幼儿园法治教育的日常实施主体是具体班级教学及管理任务的教师,因此,在推进幼儿园法治教育的进程中,还必然要求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幼儿园身心健康及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道理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如何处理幼儿人身伤害事件的《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规范,有利于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能,从而确保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法律知识培养幼儿的法治意识,并能够运用法律素能来维护幼儿的切身利益。
试想,如果幼儿园教师都能够在推进法治教育过程中切实弄懂虐待被看护人罪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白背后的立法目的,则能够有效防止类似携程亲子园虐待儿童等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自身法律素能的提升亦是幼儿园法治教育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目标,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治教育能否落在实处及发挥实效。
(三)能够全面塑造幼儿的基础性素质
幼儿园法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便是学习、生活在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幼儿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进而全面塑造幼儿的基础素质。虽然教育部于2012年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对幼儿进行专门性法治教育,但是在幼儿发展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等领域中均能体现出法治教育的内涵与要求,特别是社会领域中对于幼儿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要求,可谓幼儿领域的“法治规范”,直接体现了法治教育的精髓。
此外,幼儿尽管年幼,但亦是我国的公民,培养其具备法治素养的行为规范良好习惯,有利于幼儿从小树立其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对于其迅速健康成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日常管理缺乏法治化
幼儿园法治教育以幼儿园日常管理的法治化及其相伴的制度化、民主化为重要前提和保障,但实践中,部分幼儿园的日常管理缺乏法治化,从而导致其法治教育难以顺利开展。有的幼儿园主要依据园长等园领导的主观好恶,并没有将包括法治教育在内的事项纳入制度化管理,亦没有与全园教师的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相挂钩,难以形成激励与促进幼儿园法治教育常态化开展的机制。
此外,由于幼儿园日常管理缺乏法治化,则往往亦导致缺乏管理的民主化与人性化,甚至有些幼儿园以在职教师请病假为由而“剥夺”其作为工会会员本应享受到“工会福利”,严重违背了幼儿园法治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由于教职工得不到理应享受到的法定权利,则将严重影响其在具体面向幼儿实施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儿园法治教育重要前提的幼儿园日常管理的法治化至关重要,亟需采取措施予以提升巩固。
(二)部分幼儿园教师法治素养欠缺
作为幼儿园法治教育直接和具体实施主体的幼儿园教职工,其是否具备过硬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社会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尽管当前幼儿园教师多系学前教育等正规师范类高校毕业且取得教师资格证,但是部分幼儿园教师却并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甚至相当一部分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亦不明白幼儿之间相互打架造成人身损害的民事责任分担问题,显示了部分幼儿园教师法治素养的欠缺。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体罚、打骂幼儿等事件亦常见诸报端,尽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系发生在民办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的非在编教师,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幼儿园教师法治素养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再就是现实中似乎“司空见惯”或“习以为常”的对幼儿进行“搜身”的做法,其实亦是严重违背了法治教育原则,不仅侵犯幼儿的隐私等人身权,更是触犯了法治,可见,对幼儿园教师法治素养的提升工作,需要加以重视。
(三)幼儿法治教育有待全面强化
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伟大事业接班人的幼儿,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系法治教育的对象。但是由于前文所述的幼儿园管理缺乏法治化及部分幼儿园教师法治素养不强等原因,导致对幼儿的法治教育并未达到全面、充分及有效的程度。实践中,虽然有对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等安全保护意识方面的教育及具备一定法治教育内涵的行为规则的培养,但是并未形成对幼儿系统、专业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更未能形成常态化、日常化的幼儿法治教育。尤其是对幼儿进行“搜身”等行为,更容易引发幼儿抵触心理,不利于其自觉遵守纪律及规则。
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班级幼儿的打架等违纪违规行为,仅采取简单告知家长等形式或让幼儿相互间流于形式化的“口头道歉”,而忽视了对幼儿就此进行法治教育,亦即没有从根本上让幼儿认识到错误,容易出现打架等不良行为“反弹”现象,不利于幼儿从小树立起崇德尚法的基础性和核心素质。
三、幼儿园法治教育提升对策
(一)以全面依法治园为抓手,夯实幼儿园法治教育制度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园,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环节的重要体现,亦是幼儿园法治教育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同时又属于幼儿园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升华到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重要地位上,园长等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充分加强对幼儿园依法治园的高度认识,并注重将包括幼儿园法治教育在内的各项方案、措施形成规范性制度文件,确保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均能有章可循。
幼儿园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园的过程中,除了强化校园管理及日常教学等制度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注重法治对于民主与人权保障的实质追求,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法制”而非“法治”。全面依法治园进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法治教育在内各项事项的积极性及主体地位发挥,并对教师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充满人性化关怀,甚至对于教师身体欠佳等特殊困难,还要积极争取政策以外的照顾,而不能“教条”地执行所谓制度,以此形成浓厚的依法治园氛围,全面夯实幼儿园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制度基础。
(二)强化幼儿园教师法治素能,做实幼儿园法治教育实施主体
幼儿园法治教育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作,需要承担具体班级幼儿日常教学管理及保育任务的教师来推进,可见,幼儿园教师法治素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法治教育的进程和实效性。应当强化对幼儿园教师法治素能培训,一方面建议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中专高校在读生开展系统性的与幼儿法治教育的法律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保法及民法和刑法等知识,以确保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即具备基础性的法治素能,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幼儿园在职教师法治素能的培育,既可将其纳入幼儿园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又可以与教师的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定等挂钩,充分提升教师提升自身法治素能的积极性,为发挥其幼儿园法治教育实施主体扎实基础。
此外,幼儿园作为独立事业单位法人,亦应当积极从学校内部教师中具备法律知识,尤其是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幼儿园教师中发展兼职法律顾问,并可作为本园幼儿教师法治素能培训的内部师资,充分发挥其法治素能优势。同时,对于通过司法考试、并积极参与幼儿园法治教育相关工作的的教师,可在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三)多方协力,全力推进幼儿园法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幼儿园法治教育尚未全面、充分的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全力推进幼儿园法治教育在初步探索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幼儿作为法治教育的直接主要对象,因此,幼儿园教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围绕幼儿学习发展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等五大领域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为推进幼儿园法治教育的“主场”。
1、坚持科学、灵活的原则
幼儿园教师在具体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接受能力,不宜采取枯燥的灌输式法治知识教育方式,而应当充分利用桌椅进行“模拟法庭”活动或者开展“我是小法官”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法律知识。
2、强化校园与家庭合作机制
尤其是对于曾经有打架、“偷拿”小朋友东西等行为的幼儿,不应当简单的批评或通知家长了事,而是应当注重从打架等行为的危害及传统文化道德等方面对幼儿加以教育,让其充分认清不遵守行为规则的严重危害。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就幼儿的法治教育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充分照顾到每位幼儿独特的发展需求。
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
尤其是要充分借助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的力量,邀请法官、检察官等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专家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为幼儿宣讲宪法、未成人保护法等知识,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学习宪法等知识增强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促进幼儿道德与法治素质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