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别尴尬
2021-12-03优的爸
□优的爸
很多性教育研究者都认为,严肃地安排一次正式的性教育,往往效果很差,家庭性教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时机,随时随地进行。
前几天,一场思维跨度很大的亲子交流在我们家发生,让我意识到,家庭性教育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机会进行,而且内涵非常丰富,甚至可能对孩子的“三观”产生影响。
突然聊“性”并不尴尬
午饭后,吃得有些饱的儿子躺在沙发上摸着肚子,突然问我:“爸爸,为什么我呼吸的时候肚子一鼓一鼓的?”面对脑子里充满问号的儿子,我要随时准备解答疑问。还好,这个问题我略知一二。“因为你在进行腹式呼吸。”儿子对这个术语感到茫然,我继续说:“呼吸有两种方式。腹式呼吸更多运用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膈肌,让胸腔的高度发生变化,这样呼吸会更充分,男人大多数以腹式呼吸为主。”
“那女人呢?”儿子当然会好奇。“男人腹腔基本上是消化系统,可女性不同,腹腔有很多生殖器官,因为要孕育生命,所以她们的膈肌小,胸腔形状也和男人不一样,这些都是为了怀孕做好准备。所以,她们更多以胸式呼吸为主,这样的呼吸比较浅,速度也快。”我说到两性的生理差别,儿子并不抵触,那么这个话题又可以继续深入了。
“你知道吗?在一些极端的危险环境中,例如氧含量很低的时候,男人呼吸效率高,更容易存活下来。你看,女性为了人类的延续,作出了多大贡献啊!”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点头的样子,我趁热打铁:“那你觉得,我们常说的‘女士优先’,是不是有原因的呢?”“嗯,对!”儿子点头表示完全同意。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段对话的思维未免太跳跃,其实,这是我们家亲子对话的日常状态。心理学家说,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我非常赞同,也是这样做的。
就像性教育,很多家长觉得尴尬,常常担心“是不是太早了”。其实,只要在家里性不是禁忌话题,就不会存在“太早”的担心。我能把话题从腹式呼吸聊到两性差异,既是出于灵机一动,也有充分的准备,多年来,我们对儿子的性教育有长期的积累。
“谈两性”帮孩子树三观
儿子五岁前,对于他“我从哪里来”的提问,我们没有用“垃圾箱里捡来”或“充话费送的”这种话来敷衍,而是简单地告诉他,他是妈妈生的。他追问自己怎么会跑到妈妈的肚子里去时,我就用当时他很感兴趣的植物知识来打比方:“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种下一粒种子,种子长大就变成了你。”七八岁时,他开始好奇自己和女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于是带他去书店,拿着带图谱的人体结构科普书,给他边读边讲解,就像讲昆虫和蜘蛛的不同一样,科普有什么可尴尬的呢?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妈妈找机会告诉他女人每个月会有几天不舒服,这是正常现象;我带着他一起去超市给妈妈买卫生巾,还跟他说,女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也会出现月经,每个月会难受几天,也是女性为人类的繁衍作贡献。所以我鼓励他,如果看到女生裤子上有污渍,可以用校服上衣帮她围在腰上遮住,还可以告诉她不用怕,这是成熟的正常表现。
很多性教育研究者都认为,严肃地安排一次正式的性教育,往往效果很差,家庭性教育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适时机,随时随地进行。我和儿子这次大跨度的聊天,就可以算作一次有益的尝试。
父母努力寻找性教育时机非常必要,因为性教育可不是只谈论性行为,也不是以保护孩子性安全为唯一目的。通过性教育,我们还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至少我觉得,儿子今后成为一个善待女性的“暖男”的机会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