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活与独活的本草源流考证及临床配伍应用研究

2021-12-03吴红旗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痹证独活本草

吴红旗,徐 蓉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羌活和独活是临床上常用的2 味中药材。对于二者的本草源流,历代医家的说法不一。有研究指出,二者的功效同中有异,各有所长。临证时若各取所长,合理配伍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主要是介绍二者的本草源流及有关其临床配伍应用的研究进展。

1 羌活和独活的本草源流

羌活、独活作为药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说:“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1]。可见,羌活、独活在当时被认为是同一种药材。魏晋时期医药学家吴普所著《吴普本草》[2]中说:“独活,一名胡王使者”。南朝齐梁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3]中说:“(独活)生雍州或陇西南安”。上述文献中均指出羌活为独活的别称。时至明代,因受汪机的影响,李时珍在其中药巨著《本草纲目》中指出:“独活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诸名,乃一物二种也……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4]。可见,李时珍认为羌活与独活是一物二种,只是产地、称谓不同而已。同时代的《大明本草》中亦存在相同说法。但唐代医家甄权在《药性论》[5]中指出:“独活,治诸中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肤苦痒……。羌活,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斜……”。这是最早将独活与羌活分列,并明确二者主治疾病区别的论述。苏敬等人于唐显庆年间奉敕撰写的《新修本草》[6]中亦指出二者功用上的差异,其原文如下:“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从《千金要方》中记载的独活寄生汤、独活汤、羌活汤等方名可以看出,药王孙思邈也认为羌活、独活是两种药物[7]。在本草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北宋本草典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对羌活、独活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描述,其原文如下:“羌活今蜀汉出者佳。春生苗,叶如青麻……今人以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黄色而作块者为独活……今蜀中乃有大独活,类桔梗而大气味不与羌活相类,用之微寒而少效。今又有独活亦自蜀中来形类羌活,微黄而极大,收时寸解干之气味亦芳烈,小类羌活……而市人或择羌活之大者为独活,殊未为当”[8]。明代医家杜文燮在《药鉴》中对羌活、独活的异同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羌活、独活均“少气微温,味苦甘辛,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但羌活乃“足太阳之君药也,乃拨乱反正之主,大有作为者也,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八风之邪”;而独活乃“足少阴经药也,止奔豚、痛痉,治女子病瘤,寒湿足痹,非此不治”。至此,后世医家多沿袭羌独分论的说法,二者的功用及临床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明确的区分。

2 羌活与独活的临床配伍运用

2.1 羌活与独活配伍治风湿外感

羌活辛温而苦,气味雄烈,能直上巅顶,可入太阳经,偏散浅表风寒;独活辛温,味厚而力缓,性沉下而偏走血分,可入少阴经,虽亦有辛温散表之功,仍以祛风胜湿力强。二药相合,上下兼顾,相须为伍,功可散风除湿、通络止痛。羌活与独活相伍用于风寒表证,始于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其原文如下:“羌活行上焦而理上,长于祛风寒,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独活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祛风湿,能通行气血,疏导腰膝下行腿足……”。二药合用可贯通上下,横行肢臂、腰膝,宣通经脉,祛经络之风寒湿邪。秦伯未选用羌活、独活配伍桂枝、防风、当归、草红花、制苍术组成宣痹汤。该方具有祛风通络、胜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湿犯表之头身疼痛。李东垣选用羌活、独活配伍藁本、防风、川芎、甘草、蔓荆子等组成羌活胜湿汤。该方主治风湿犯表诸证,疗效卓著。

2.2 羌活与独活配伍治痹证

痹证主要由形体羸弱、正气不足、营卫不固,复感风、寒、湿等外邪,以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致。《素问·痹论》对此早有论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也”。《类证治裁·痹证》中说:“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古今贤达治痹多从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入手。焦树德认为,羌活可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气清善行气分,燥散力雄,且质清上行,故善治上肢痹痛;独活可祛风除湿、解表止痛,味厚性缓,且善行血分,偏走下焦,故善治下肢痹证[9]。焦树德善用“羌活-独活”药对治疗痹证,以求气血同调,上下并治,其疗效显著。李勇[10]认为,痹证初起多有湿邪困体,阻滞经络。故治痹证初起,应以除湿通络为要,辅以益气、补脾、温阳,药物选用上可重用(30 g以上)羌活、独活,效如桴鼓。

2.3 羌活与独活配伍治关节炎

李德平等[11]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处方用药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羌活与独活配伍的出现频率较高。这为羌活与独活配伍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沈鸿等[12]认为,羌活与独活合用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活血、消肿止痛之功,外用其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方便、用量少、价廉、起效快。

2.4 羌活与独活配伍治头痛

“头为诸阳之首,脑为元神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聚于头。王明等[13]认为,颈源性头痛是由气血不足、外邪留滞、阻遏经络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清阳不利为其总病机。选用羌活、独活治疗此病旨在生发阳气,再配伍川芎、当归等养血祛风、平肝通络之品,疗效显著。研究发现,以羌活、独活为主的方药可显著改善颈部血流状态。毛小俊等[14]认为,顽固性头痛主要是由邪深日久壅遏、经络阻滞不通所致。选用辛散风药羌活、独活祛风胜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伍以黄芩、川芎、麦冬等,既可散巅顶之邪,又可养阴清热、活血行气。

2.5 羌活与独活配伍治其他病证

有研究指出,用羌活、独活配伍升阳散火药治疗慢性咽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5]。相关的研究表明,用以羌活、独活为主的方剂治疗下肢水肿、腰背疼痛及大偻病均收效明显[16-17]。

3 小结

羌活与独活均为常用大宗药材,且应用历史悠久。羌活、独活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直至唐代才开始将二药分列,明确了二者的区别。羌活、独活均具有解表、祛风湿、止痛的功效,但羌活以辛温燥散为主,偏走上部,兼可祛湿止痛;独活以苦温祛湿为主,性善下行,兼可解表散邪。临证时,应根据具体病证需要,合理配伍使用二药。

猜你喜欢

痹证独活本草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等风来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独活入味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痛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