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与处理策略
2021-12-03文刘娟
文 刘 娟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时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这是幼儿早期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和家长对这一现象认识不足,没有把握好同伴冲突的教育契机,无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对幼儿社会认知的影响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会有新的信息输入,幼儿会发现这些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差异,从而产生接受新认识的愿望。在新的社会认知过程中,每一次获得新的经验,都可能为幼儿以后的认知活动提供支持。
(二)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
入园前,家长是幼儿在家庭中主要的互动对象,幼儿不需要掌握社会技能就可以获得及时、良好的回应。同伴对幼儿的回应比家长更加及时和真实,幼儿主动、友善的行为会立刻引起同伴积极的回应,而不友善的行为也会立即得到同伴消极的回应。幼儿会渐渐认识到:怎样的行为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让他人接受,怎样的行为会受到同伴的抗拒,怎样让同伴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对幼儿社会情绪、情感的影响
幼儿判断他人的情绪往往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言语和表情,在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幼儿能逐渐觉察到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变化以及情绪所表达的含义。
二、教师处理同伴冲突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解决同伴冲突的观念
教师树立正确的同伴冲突观念是合理解决冲突的基础和前提。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往的错误观念,要认识到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契机,并通过适宜的方式将冲突所能产生的价值充分地激发出来。其次,受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多采用攻击、告状等解决策略,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换位思考,让幼儿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运用积极正面的措施来解决冲突。
(二)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和条件
首先,教师应鼓励与支持幼儿进行积极的交往,如在晨间谈话时,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家中的趣事,教会幼儿用“请”来提出请求,得到帮助时说“谢谢”等。还可采用值日的方式提升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如分发餐具、整理玩具、擦桌子、照顾植物等,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并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的幼儿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更小。
其次,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互动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有很多机会交往互动,能够充分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角色扮演游戏和结构游戏,多为幼儿创设交流情境,利用不同游戏的特点,使幼儿与同伴多交流,进而发展积极的同伴关系,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三)与家长合作,在冲突认识上保持观念一致
在解决冲突的问题上,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首先,教师要和家长在认识上保持一致,不单单将冲突看作是消极的现象,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这是正确处理同伴冲突的前提。另外,教师要和家长保持沟通,双方采取一致的指导策略。
三、家长引导幼儿独立面对冲突
家长要让幼儿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逐渐学会独立面对冲突。首先,家长可以采用“引进来”的方式,鼓励并支持幼儿邀请自己的同伴到家里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伙伴,为幼儿和伙伴创造交往的机会和交往空间。在活动开始前,家长可以向幼儿提出要和小伙伴友爱谦让、和谐相处的要求。另外,家长还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为幼儿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让幼儿多到小伙伴家做客。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家长以旁观者的姿态观察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若是发现幼儿的方法有问题,再从旁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