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探究
2021-12-0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顾海花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顾海花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深化和具体落实,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劳技课堂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框架下,小学生劳动与技术不仅打破了以往劳动与技术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同时也为劳动与技术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对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视,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更有好地认识生活和改造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地位未得到突出
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单独存在的,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地位非常关键。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更有效地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且独立的劳动技术空间。但是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不仅教学实践依然以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吻合,难以突出时代性,而且与当前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也严重不符,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大量理论知识的堆砌下,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动手操作的项目,不仅不利于课程改良的成效,而且也难以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基于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强化小学劳动与教育技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但是在具体的贯彻落实和实践的过程中,课程方面依然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依照相关的规定,小学综合实践劳动课程至少要保证一周有三堂课的课时,但是某些小学却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大大压缩了综合实践和劳动与教育的课时,不是综合实践内容过于陈旧死板,就是劳动手工作业过于困难,无法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劳动与技术课程忽视了学生兴趣点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课程框架体系的建设,也难以突出教学的成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一)确保主题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1~6年级)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领域,不能被简单地分割,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主题研究活动来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动手实践魅力的重要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从教材中寻找研究和实践的主题,让学生从教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手实践活动。如有的学生喜欢剪纸,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依照教材的特点,为其准备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在了解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魅力的情况下产生喜爱之心,并发挥想象的空间,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在班级内甚至学校内进行展示或展览。其次,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点中寻找探究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方面的设计制作环节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到大自然环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界景观和事物进行写写画画,然后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例如,有的学生想要在户外放风筝,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动手用胶水和手工纸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筝,使其认识到动手实践然后获得精神快乐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看到精美的花朵,学生也想要亲自制作一束鲜花送给自己的母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手工彩纸和彩带来制作一束束精美的假花,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二)通过设计制作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还是当下经过改革的课程,在教育实践中都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大量的设计制作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在实践中,首先教师可以用探究活动来引入新课。例如,想要学生掌握剪、切、缝、折等基本技法,并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手工素材,或者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在课堂上,教师先示范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作品造型,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富有创意的手工艺品,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其次,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探究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作品的制作为载体,改变以往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操作就能学会的教学方式,使劳动技术的教育更富有实用性、丰富性和拓展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制作之前,教师先示范眼睛是如何制作的,耳朵应该用纸怎样折成平直角。在制作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可以掌握制作的难点。然后,教师让学生亲自操刀动手,在释放学生主体的情况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引发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展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而使其具备集体意识。基于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各样项目的劳动实践以及合作制作相应的手工物件,使学生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劳动技术和合作方式,从而具备互相合作和相互学习的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以小组竞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依照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引入竞赛机制。其次就是要通过巧妙设计比赛来引导学生合作。合作学习并不是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而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合作环节以及合作机制,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和组内其他成员达成共识,以此来强化自身的合作意识。
(四)创设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想要提升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效率,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环节、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创设多维渠道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反思,以此来强化其实践技能。教师首先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无论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还是最终出品的各项手工艺作品,教师都要运用更为先进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理论,多多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或自我评价,以此来让学生自主展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其次,教师的评价需要注重过程,即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在实践过程中经历的喜悦和受到的挫折,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任何劳动都是非常不易的,而且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获也是十分宝贵的,因此需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因此,通过这些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会更加深刻,综合素质也能快速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想要提升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效率,在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就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制作课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同时还要通过主题探究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在多样化的反思下能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价值,进而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