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数学心理障碍
2021-12-0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初级中学侯学全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家川初级中学 侯学全
我们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是:
1.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方便总结现有经验,找准师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精研学生思维优点,纠正学生思维定式和思维误区,甚至错误;让教师充分把握新课改要求,站在最前沿教学生,以全新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体系,去粗取精,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科学高效。
2.准确把握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想和心理、思维,加强课堂活动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控性;充分利用45分钟做文章,提效率;以“生”为本,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学起来。
3.努力探讨影响数学课堂和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因素,使数学学科的课堂价值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和有效发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让师生的教与学对称,传道与授业对称。
一、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题型的思维过程被学生长期执行下来,学生在模仿性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心理定式。不得不承认,心理定式这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惯性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技巧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比较常规的思维程序思考有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定式被习惯性复制又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化模式方向发展,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求异性能力提高放缓,学习的灵动性受挫,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信心被磨平,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形成。
2.很多时候,教师教学带来的“教”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复制,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意识、求知欲被替代,从而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意识。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是学生普遍对教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会存在强烈的依赖意识,长此以往学生逐渐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钻研性和创造精神。形成“教”中心模式,常常将“授人以渔”蜕变为“授人以鱼”;二是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道例题和当堂演算几道练习题。经常复制这个课堂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中心的乐趣;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灵动性严重受挫。
3.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的交互影响,课程科目较多,一旦学生在某个时候对其他学科学习用时较多,就会对数学学习用时较少;或者由于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数学知识获得感和成就感骤降;或者在某段时期学习内容繁重、难懂,一时半会又无法补齐和跟进;这时候心理急躁就成为数学学习的“天敌”。
在以上定式思维和依赖意识课堂长期被执行下来,学生盲目下笔,导致一下笔就会缺少思维;无思维下的定式做题肯定会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隐含条件;需要该题回答什么问题、怎么回答等;二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没进行求异思维等。
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了升学,学校普遍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了迎合家长和孩子对分数和名校的追求,“题海战术”是教师和学生都乐此不疲的应对措施;题目一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就跟不上,遇到难题,一时半会没法解决;做题越多,混淆也乘虚而入;越是想弄懂,越是难弄懂,越急越没法集中精力去思考,这样一来心理急躁更如影随形。②对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缺乏理念上的实质转变,并不去合理、科学、全面地理解;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点拨者,铺路砖和知识递进的梯子。③对教师教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缺少人文关怀,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合理。
二、克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方法
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中学生去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心理障碍?这是教材知识体系编排先后顺序是否科学和教师教法是否适合学生心理成长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必须转变现有机制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从“应试教育”老路转到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上,坚持课堂教学重方法、重基础、重过程、重兴趣培养、重真实有效、重灵动与创新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重方法,授人以“渔”。一是教师要重视教材教法,让学生充分在有效动脑、积极动口、动手,乐于去掌握和接受数学知识;注重一题多解,注重学生求异思维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二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和方法;注重数学中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要有意识地重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注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2.重基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提取相关知识点,突出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精提课本考点,让课本成为最精简的考点精华。
3.重过程,“润物细无声”。一要揭示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以及他们之间的细微联系和区别;让课堂如涓涓溪流,如春雨润物。二是要对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解题的规律进行细致灵活的总结;让课堂产生高效率,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
三、科学有效地引导
我认为应从爱心引导、兴趣引导、学法引导上抓起。
1.爱心引导。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涓涓溪流,春雨润物般细心周到。
2.兴趣引导。一是情境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上幽默的语言激趣、数学故事激趣、变式激趣、求异激趣、对比迁移激趣、游戏激趣、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高兴起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有效转变。二是问题激趣。首先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相当难度,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或同伴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心思活起来,兴趣燃起来。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在快乐的知识对比,求异思维和数形结合中动手、动脑;最后如果还有一些学生没有理解,就开始播放名师微课,使这部分学生也茅塞顿开。
3.学法引导。在数学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等进行指导。
四、结语
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其对数学学习的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且复杂的。与之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因人而异的,绝对没有固定模式。一线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更新,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态势,积极学习名校的名师微课视频,及时改进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结出丰硕的果实,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快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