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提升策略
2021-12-03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德华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李德华
国际汉语教师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也是中华文化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关键因素,即“自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如何面向中华文化传播有效地构建与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形象,实现国际汉语教师形象塑造与国家形象提升的双赢,是一个重要且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研究的意义
一种语言要具有良好的国际形象,与这一语言所属国家形象,特别是这一国家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国际汉语教师对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更为直接与重要,他们的言谈举止、生活礼节(待人接物的常规)、礼仪行为等直接关系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如果国际汉语教师在国外不遵守当地的规约和习俗,不注意生活行为,甚至把租住的当地居民的房屋搞得脏乱差等,便不会给所在国家人民留下好印象,特别是中亚地区国家,他们的文化有其特殊性,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禁忌也颇多。因此即使是少数人所为,也会影响整个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国外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形象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主要围绕文化推广展开,要全面加强汉语普及力度还需要大力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特别是本土汉语教师。这对于推动汉语融入国际社会经济生活,促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是进一步推动国际汉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教师形象塑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教师形象建立在坚定的专业信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上。因此,该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相关现实问题和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教师形象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师形象的概念、教师形象的作用、教师形象的要素以及文化形象等。有关国际汉语教师形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素质、培训、教学实践及教师发展,涉及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研究的极少。
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目前的研究在传统领域有关教师形象方面的成果斐然,但是对新兴国际教育专业领域的国际汉语教师群体的形象研究还只能说是凤毛麟角。第二,就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仍然局限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国外汉语教学领域关注较少,现状研究较多,而对策研究较少,研究范围还需拓展。第三,研究的切入点还需转换,现有的研究对教师课堂内的教学形象、跨文化交际形象、文化形象关注较多,而对课堂之外的教师形象、跨文化交际形象、社会公众形象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尚未有研究者从中亚国家本土教师、学生(留学生)、国际汉语教师和社区角度,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形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
总之,国际汉语教师肩负着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和增进国际友谊的光荣使命,这一群体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那么,国外的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印象和评价如何,国际汉语教师自身形象现实表现如何,都应该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关注。
三、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提升策略
(一)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调查分析
要提升中亚地区国际汉语教师形象,首先要对相关现状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以中亚五国国际汉语教师的国际形象(不包括本土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编写了四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即中亚五国教师版、学生版、社区民众版以及国际汉语教师版,既要从静态的社会关系角度考察形象现象,又要从动态的互动过程分析形象问题,既关注国际汉语教师外显的形象行为,也关注其隐性的形象心理,从而立体地对形象进行探讨。调查与分析的目的在于摸清中亚五国教师、学生(中亚留学生)、所居住地社区民众对国际汉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具体表现的印象和评价,以此了解中亚五国汉语教师形象(包括文化形象)的现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把调查的重点放在中亚五国国际汉语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上,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亚国际汉语教师对自身的认识及形象现实表现的自我评估,比如课堂内外自身形象的评估、课堂内外跨文化交际形象自我评估以及社会公众形象自我评估等。调查问卷应在中亚五国范围内按照以上四个版本设计,从中亚五国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内教师形象、课堂外教师形象、课堂内跨文化交际形象、课堂外跨文化交际形象以及社会公众形象等五个要素入手进行调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国际汉语教师形象塑造影响的因素,通过探寻影响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通过深入分析,全面地了解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表现印象和评价。
(二)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构成因素
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构成要素主要有:(1)课堂内教师形象。其应包括隐性形象(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品德及心理素质等具体要素)和外显形象(衣着得体、言谈举止等具体要素)。(2)课堂外教师形象。其应包括隐性形象(个人素质、修养等具体要素)和外显形象(生活礼节、生活行为、尊重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3)课堂内跨文化交际形象。其应包括与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等形象。(4)课堂外跨文化交际形象。其应包括与海外同事及其他交往、交流、交融等形象。(5)社会公众形象。其包括公共外交等具体要素,即国际汉语教师有承担公共外交的义务,在必要、需要和各种可能的场合下客观地向外国公众介绍中国真实的情况,化解外国对中国的误解。
社会公众形象的研究对国际汉语教师整体形象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对社会公众形象的调查也非常重要。因为许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以前的中国,也不了解现在的中国,更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那么作为被派往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师是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直接对话者,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公共外交的任务。
(三)中亚五国国际汉语教师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
国际汉语教师形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具体性,其复杂性在于它包含了课堂内外教师形象、跨文化交际形象、社会公众形象等多种成分,具体性在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等是具体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策略的具体探讨。
第一,为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汉语教师。因此,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来说,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信息技术素养等与外语有密切联系的素养。由此可以看出,被派往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包括母语能力和外语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国际汉语教师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能游刃有余。那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教师势必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自己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国际汉语教师的自我认识及自我形象塑造。在给自我形象下定义之前,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自我认识问题,明确“我是谁”,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地位。个人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要从自我形象塑造开始。第三,国际汉语教师要有国家形象意识。在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的外国人面前,国际汉语教师的形象就是他们心中的中国人形象,外国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了解,就是从对国际汉语教师认识和了解开始的。
(四)建立系统化、多样化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首先是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比如语言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其次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我们不仅可以线上培训,也可以线下培训的多层次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多频次地进行线上培训。再次是由集中培训到分散培训,我们可以由集中于某一个地点统一培训分散到全国各大高校进行培训。最后是培训的重点转移,比如由以前课堂内教师的教学能力、语言能力、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的培训转移到课堂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公共外交能力的培训上。这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学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培训过程中纳入实际操练环节,不能仅仅局限于观摩课、听讲座,比如营造模拟真实的课堂语言交际环境和社会语言交际环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得到现实操练的机会,以此提高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