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规律 培养能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2021-12-03福建省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赵立民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乘法知识点教材

□福建省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赵立民

数学学习有利于启迪儿童智力,开发儿童脑力,有利于锻炼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更是人的一生数学学习的黄金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领悟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一、科学解读教材,奠定数学教学基础

(一)整体把握,关注教材系统性

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参考文本,其中的案例因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汇编入册。由于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又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小学生在领到课本时并不会去刻意关注教材的系统性,也不会去理解教材为何这样去编排。但是作为教师,则需要理解编排者的逻辑,教学时不能将各章节独立分割成单一知识点,一定要做到承上启下,系统融合,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比如,在学习“乘法”时,先提出“3+3+3+3=?”的问题,学生自然会经过计算得到“12”这个答案。而再问“3+3+3+3+3+3=?”的问题时,学生当然同样能经过计算得到“18”这个答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的规律,同时引入“乘法”这一概念,就可以教会学生明白“3×4”就表示“4个3相加”,也就是“3+3+3+3”,同样地,“3×6”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教授方程式的时候,教师一般会以简单的应用题入手。如“盒子里原本有4个球,后来又买来若干个球,此时盒子里共有10个球,问买来多少个球”。学生可以利用过往的知识点进行求解,求得“买来6个球”。这一过程往往涉及反向思考,此时,教师将方程式这一概念引入,根据题干设置合理的未知数“x”,则可以很容易地用方程式表达题目的意思,即“4+x=10”,而后求解得“x=6”。这样,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入木三分,把握教授灵活性

数学教材的编撰者由于学术水平、教学经验高低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容易拿自己的标准来进行讲解,有的知识点浅显易懂,有的则枯燥乏味。这时,教师要对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入木三分,要有比较深刻和透彻的见解,可以大胆采用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初教乘法时,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小学生记忆力好,很快就能记下,但是有的小学生记忆力欠佳,很容易搞混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方阵排列的方法,即在黑板上画一个9×9的点阵图,告诉学生每个乘法算式代表什么意义,比如“3×6=18”,可以框选一个3列6排的方阵,表示有6列,每列3个点,那么一共有18个点。这样,学生在背诵乘法口诀时很容易在脑海里呈现这样一张点阵图,即便是突然忘记的时候也可以在纸上绘出这样的点阵图,从而加深记忆。再如,“水池同时注水和排水的问题”,小学生一般没有这种工程上的概念,对于这类题很容易犯迷糊,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学生平常遇到的现象。比如下大雨时,路面积水,市政人员需要拿抽水机排水。教师可以将降雨类比为注水,抽水机抽水则代表排水,这样学生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工程问题,不会觉得仿佛海市蜃楼般遥不可攀。此时,教师还可以继续引申一下,因为路面积水需要以积水排空为最终目的,所以抽水的速率一定大于降雨的速率。同理,学生在今后面对同类问题时,根据这一规律,只需关注进出水速率,就知道最终是注满还是排空,也可以作为一种检验答题是否正确的手段。

二、优化教学过程,平衡“教”与“学”关系

(一)授人以渔,强调学生自主意识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更关系到小学生今后进入初中、高中、大学后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同时因为小学生年纪小,身心发展水平受限,耐性不足,遇困难易退缩和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平衡这两方面,多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错的原因,一句“再多想想”远比一句“错”要友善得多,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后,便要进一步教导他们如何去学。比如,经典的“求阴影面积问题”,面对简单的图形,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一系列加减法得出答案。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往往涉及对各个基本图形的拼凑、整合,甚至可能动用辅助线。学生自然知道万变不离其宗,但关键在于如何拼凑、如何整合、如何加辅助线。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图形的规律来组合新的图形,而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也能游刃有余。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小学生悟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有的学生悟性高,教师讲一遍,他们便能完全掌握,甚至做到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对于有些知识点就是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兼顾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讲解一些基础题,以帮助他们打好功底,循序渐进,切忌盲目追赶教学进度而忽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亦不可多讲怪题、难题来拔苗助长。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拓展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依靠科技,实现“教”与“学”同步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多借助智能设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速度问题”时,过去教师一般是在黑板上通过画线段来描述这一问题,现在可以通过智能电脑,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既生动又省时省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以动画教学的方式远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要有趣得多。此外,教师也应多关注些国内外的教学动态,借鉴良好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教学,并推荐给学生,帮助他们自主学习。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做好数学教学保障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这种最基本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尤为重要。如前文所说,教师在授课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并且要多鼓励那些“后进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多参与回答,然后慢慢提高难度,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经常问学生这个问题是否懂了,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因为性格问题害怕被嘲笑,即使没弄懂,也不好意思在课堂举手说自己还不懂。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多给予鼓励,可以引用些典故来肯定这种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虽然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都殊途同归,终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新方法、新理念,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乘法知识点教材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教材精读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