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福尔摩斯先生》中的非典型人物塑造方法分析

2021-12-03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华生罗杰福尔摩斯

黄 静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淮北 235000)

《福尔摩斯先生》于2015 年上映,由美国著名导演比尔·康顿执导,“老戏骨”伊恩·麦克莱恩等主演,讲述了独居乡下的记忆已经渐渐褪色的老年福尔摩斯和他的最后一件案件的故事。 有评论写道:“这是一部关于智慧与智商、盛名与真实、故事与真实以及岁月流逝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故事。”

本片塑造了一个冷静甚至冷酷、高智商却低情商的福尔摩斯的形象,和经典的福尔摩斯不甚符合,最后他明白情感的力量之后,终于变成一个平凡的老人,不同于柯南·道尔笔下那个理性的福尔摩斯。 本片的塑造手法包括经典形象的破碎与重建、性格塑造的层层递进、角色性格特点对比和多故事线汇合交叉增加人物立体度等。

一、经典形象的破碎与重建

本片从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开始,并逐渐将其解构。 人们眼中的福尔摩斯是一个爱抽烟,总叼着烟斗,常年头戴一顶猎鹿帽的男子,远在日本的委托人初次见面就疑惑怎么他和书中说的如此不同。福尔摩斯去看以自己的生平作为基调别人改编的电影时总忍不住叹气,并感到一丝失落。 而他本人也对此感到烦恼,甚至改变自己原有的形象去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冒牌货”。 他本人的住址也并不在贝克街221B,而是在对面的大楼,这一切不过是华生为了保护他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而直到暮年,和华生绝交数年之后,华生已离开人世多年之后,他才明白过来,与之和解,并且用这样的办法去保护那位委托人。

福尔摩斯到了暮年,也变得平凡起来,不同于华生描写的那个总是机智、灵敏的侦探,不过是一个独居乡村,热衷于养蜂的甚至有些难以相处的老人而已。 他的记忆正在慢慢褪色,而他想要牢牢抓住回忆,于是甚至背离自己的科学信仰,去日本寻找能够使人重返年轻的植物。 在他找回记忆之后,他一个人在海边看着石头,对着空气和华生、哈德森夫人等对话。 一个极尽理性的形象逐渐崩塌,而从那些崩塌的碎片中,成长出的是有人情味的终于豁然开朗的福尔摩斯[1]。

英雄迟暮,卸下光环,也不过是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的老人。 影片不仅颠覆了福尔摩斯的外貌形象,如他爱戴圆礼帽而不是鹿角帽、爱抽雪茄而不是叼烟斗,以及不住在贝克街221B。 影片更多的是对其性格的重塑,但这种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罗杰的影响下,他慢慢由理性变得温情起来。

二、层层递进的性格转变

(一)虚构和真实的转变[2]。 影片多处显示了主角对于虚构的蔑视。 作为一个侦探,他需要的是理性、证据、思考、线索,全都是虚构的反义词,因此这种不屑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认为虚构毫无价值,于是对自己形象多次澄清,对于华生笔下自己形象的不满,使其去看电影时对银幕中自己形象感觉厌恶。 在委托人梅崎向他打探父亲下落时,他表示自己未曾见过父亲,他和自己的母亲都被父亲抛弃了。 除此之外,还有女主角安对主角说死者不远,他们只是在墙的另一边时,他对这种富有情感和伤感的话语并未作答。 最终安也卧轨自杀而死,到了墙的另一边。 福尔摩斯最后在海边的草地上,在自己的身边摆上好多石头,当作安、故友华生、哈德森太太等,与他们谈话,大概是明白了安所说的话。

(二)理性和情感的更迭。 福尔摩斯年老后也开始恐惧衰老和死亡,他前往日本寻找重返年轻的植物,理性由于肢体和大脑的退化慢慢也失去控制力[3]。 在年轻时,他作为一名成功的侦探,善于用理性挖掘真相,却不知理性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不知感情这种东西靠理性无法找到答案。 所以,他对安绝望的请求高傲地回应,他没有情感,只有智慧为伴。 日本委托人在欺骗他来到日本后,询问他父亲的下落。 一开始福尔摩斯理性地告诉他,他的父亲只是离开了。 但是后来,他明白华生对自己形象的改编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时,他决定写下一封信,完美地编造出一个善意的谎言,并尽量没有破绽。 他明白既然父亲亦不会归来,而母子二人已经为这个谎言等待了半生,期待了半生,不如就让这个谎言继续下去。

(三)强势与弱势的变化。 本来福尔摩斯对女管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与他超然的智慧有关。 而对于罗杰的教育,他也占据上风,他的智慧吸引着同样有些小聪明的罗杰,甚至罗杰在母亲要搬到镇上去时吼道:“我不想和你一样,讨厌自己平凡无聊的工作!”这也让福尔摩斯一惊,意识到自己对于女管家的冷傲对她的伤害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他训斥了罗杰。 之后,罗杰因为蜜蜂受伤时,他也因为歉意向芒罗夫人下跪,请求她的原谅,在这里强势的福尔摩斯慢慢变得弱势[4]。 在医院,当医生告知罗杰醒来时,两人紧握对方的双手,这种对立紧张的关系变成了相互扶持。 最后,福尔摩斯也舍弃了自己的财富,只为能够留下芒罗夫人母子俩,并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福尔摩斯对于虚构和真实的态度的慢慢转变,从完全理性到富有温情的转变,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转变,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富有层次,让一个逐渐衰老却仍然富有自尊,一个富于理性但是慢慢接受感情,一个高傲却能为了所爱低头的儒雅老人的形象生动起来。 在这一系列转变之中,主角对人性的神秘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他明白了,人性的复杂非理性可解,感情的空虚也非智慧可填补[5]。

三、角色特点的多重对比

(一)和罗杰的对比。 福尔摩斯和罗杰,一老一少,一静一动,一个阅尽世事却仍未参透人性,一个少不经事却温暖纯真。 蜜蜂是他们建立情感的纽带,安的故事使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 一开始,是福尔摩斯的智慧征服了罗杰,他对于养蜂的智慧吸引着罗杰,后来罗杰为蜜蜂的生死存亡所做的努力感动了福尔摩斯。 罗杰找到了黄蜂的巢穴,却被黄蜂给伤害。 罗杰对于蜜蜂的珍爱使福尔摩斯惊讶,最终赢得了他的喜爱和信任。 罗杰的天真和坚持不懈使他能够解开蜜蜂大面积死亡的谜题,却让他陷入危险,这让福尔摩斯非常后悔。 福尔摩斯是在慢慢衰老,而罗杰正在慢慢长大,罗杰的活泼使福尔摩斯的衰老愈加明显[6]。

(二)和芒罗夫人及安的对比。 芒罗夫人是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寡妇,她爱着自己的孩子,却并不能理解他。 不同于芒罗夫人,福尔摩斯受到罗杰的崇拜和爱戴,并理解罗杰的志向。 如果说主角是理性的代表,那么芒罗夫人就是情感的代表。 在罗杰受伤时,福尔摩斯只想着打电话,却不通知芒罗夫人,他认为那没有意义,他不明白情感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大人支持的力量。 和小说不同的是,电影更温和,小说结局中,罗杰死了,使得福尔摩斯在芒罗夫人面前的下跪更有说服性,更有力量。 在福尔摩斯解释为什么没叫芒罗夫人出门看罗杰时,她只说了一句“我是他的母亲啊”。 福尔摩斯便没有再说话,他在咂摸他一辈子也没能明白的情感的意义。 安在剧中也是情感的代名词,不同于芒罗夫人对于罗杰的爱。 安对于孩子的爱还有一层虚幻在之中,可是福尔摩斯却无法回应这种虚幻和缥缈,他无法理解这种感情[7]。

(三)和其他角色的对比。 华生在剧中没有出现,只是通过一个手的镜头表示他将安的手套藏在书桌的抽屉中,其他都是通过侧面描写,主要是福尔摩斯的叙述[8]。

电影中角色很少,可是却都与福尔摩斯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包括理性和感性、真实和虚幻之间。 前半生福尔摩斯过得太过认真、太过较真,直到暮年,才明白善意的谎言和情感的意义,重重对比使这个独特的形象塑造得更鲜明、更生活。

四、多故事交错与汇合塑造立体形象

《福尔摩斯先生》中有多条故事线,现实和回忆相交错,将破碎但不琐碎的回忆画面修补起来,形成空间感和时间感的交错,带给观众的是与福尔摩斯先生感同身受的心路历程。

故事由几个小故事组成。 首先是安的故事,这像一个谜团一样笼罩在福尔摩斯的心头,也是他远离大城市隐居乡村的导火索。 在这之后,他与华生也再不联络。 可是这个谜团,福尔摩斯无法自己解开,他渐渐明白,靠理性、线索、证据、挖掘这些手段,他一辈子追崇的理性也无法解开,只有情感才能触动他模糊的神经和记忆。 情感具有伟大的能量,可以开启他记忆之门。 情感是一种比理性更巨大的能量,能够使人疑惑,想要不断追寻藏在记忆深处的真实。 在他的小朋友罗杰的帮助下,福尔摩斯终于发现了那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故事,这是现在和过去的交织。 而在解决了心底的疑惑之后,福尔摩斯慢慢释怀,现在和未来开始交织,日本委托人梅崎的故事也画上了句号。 而最后,他也明白了华生的用意,终于对过去的一切释然。

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蜜蜂。 在一开始,罗杰望着车窗,还没有动作,福尔摩斯便说道:“不要打他,那是黄蜂,不是蜜蜂。”寥寥几句,刻画了一个冷淡、理性而富有洞察力的老人,这也是之后罗杰崇拜福尔摩斯的契机,也为后文罗杰被黄蜂蜇伤进行了铺垫[9]。 在之后,养蜂成了罗杰和福尔摩斯之后的情谊联结。 而最后,罗杰被黄蜂蜇伤,进了医院,福尔摩斯看到后也并没有告知芒罗夫人,而是叫了救护车。 在芒罗夫人的责备下,福尔摩斯放弃了他的骄傲,终于在垂垂暮年之时明白了感情对于人的意义。在与安见面时,那一只蜜蜂停在安的手套上,安并不害怕也没有驱赶蜜蜂,两人之间有着一种似有若无的气息,如此恬静。 蜜蜂也是福尔摩斯平静生活的一种寄托,不知是出于对安的思念还是一种兴趣,福尔摩斯热爱养蜂,在乡下的草场里养了许多蜜蜂,总是穿着养蜂人的衣服去看蜜蜂[10]。

在最后,他也终于面对了自己心中对于安的感情。 安是一个笼罩着忧郁气质的女性,她敏感、孤独,在两次丧子之痛后,选择沉浸于音乐转移自己的痛苦和思念,但丈夫却无法理解,不仅限制她,而且自己亲自甚至找到私家侦探去跟踪安。 丈夫对自己的不理解使得安的孤独更加深刻,在安遇到福尔摩斯之后,他们的敏感和聪慧使两个人的距离变得很近。 在一个小时的相处中,安提出了请求,希望自己和福尔摩斯这两个孤独的灵魂可以相互慰藉,福尔摩斯出于理性和职业道德的角度,拒绝的安的请求,并表示自己一生都孤独,只有智慧得以补偿。 以为找到希望的安看着这最后的火苗熄灭,面不改色地离去,只剩下那曾经停留过小蜜蜂的手套在凳子边。 她翩然离去,选择了卧轨自杀。 但是华生在写这个故事时,却改编了很多。 福尔摩斯认为华生根本不理解自己,与之断交,开始了孤独的后半生,并在悔恨和痛苦中度过了三十多年,未曾与自己或他人和解。

这一个个小故事使用蒙太奇的方式不断闪现闪回,将故事的迷雾层层拨开,仿佛是将福尔摩斯脑中的画面展现给我们。 这样一来,观众对人物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他的纠结和痛苦感同身受。

五、结语

《福尔摩斯先生》建立了一个并不典型的福尔摩斯的形象。 传统形象的福尔摩斯理性而近于冷酷、充满智慧而且观察力敏锐,可是英雄暮年,他变得有那么些迟钝,他的眼神浑浊、行动缓慢,与此同时他也慢慢地在改变,学会了温情。 影片通过碎片化记忆的拼凑和层层递进的故事脉络,塑造了一个温暖但不失锐利的老侦探的形象。

猜你喜欢

华生罗杰福尔摩斯
山那边
消防员的一天
大侦探福尔摩斯
烤红薯
听妈妈打电话都听成福尔摩斯了
福尔摩斯?红发会(中)
福尔摩斯·蓝宝石(下)
聪明人
《福尔摩斯》
我们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