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的基本途径
2021-12-03姚军伟
姚军伟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大学作为培养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学术组织,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中华大地办好人民满意大学,聚焦使命任务,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必须加强党对大学的全面领导。从学术的角度分析,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组织,因此,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是加强党对大学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党对大学全面领导的重要落脚点和着力点。
一、大学学术组织的内涵定义
大学学术组织是一个组合名词概念,由大学、学术、组织并列叠加构成,从前至后逐个修饰限定范围。大学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礼记》中的《大学》,开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了中国古代大学的宗旨。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则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探讨传播高深的学问,在发展过程中,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发展,并逐渐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开启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先河。很显然,大学自产生以来是研究传播高深学问的场所。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也曾专门探讨大学这一概念,他这样阐述“在这些演讲中,我是这样看大学的:它是教授全面知识的地方。这说明了它的宗旨,一方面,是心智性的,而非精神性的;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展,而非提高。如果大学的宗旨在于科学发现和哲学探索,我就看不出它为何需要学生;如果意在宗教训练,则它又如何能够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呢?”[1]2007 年10 月,新任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就职演讲中也对“大学是个什么地方”做出了思考,提出了“大学是一个思想共同体”。综上所言,本文对大学的定义为从事学术科研和传授学术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
学术是指有系统的、专业性很强的学问,是对现实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学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其本意为学习治国之术。随着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出现,人们将学术以学科和领域划分,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并倡导学术自由。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开创各种学术研究的先河,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纵观大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大学不断追求学术水平提高,以期求得大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大学自身的提升发展。从另一方面说,立足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大学学术声誉,已成为现代大学规划、评价和发展的重要指针。2015 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中包含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这里所指的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就是以学术为主要评价指标。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 世界大学排名等世界知名大学排名,都是采用较为客观学术数据。因此,学术可以说是一个大学的根本特性。
从组织学的视角看,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组织是一个基本的管理学概念,不同的理论学派对组织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古典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构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正规化结构的集合体,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设计出来的工具[2]。行为学派则认为组织是一种心理与社会的系统,强调组织中的人是具有社会和心理因素的“社会人”。组织协作理论则认为,组织就是一个朝着共同目标或一组共同目标而合作工作的两个以上的人群。系统学派和权变学派理论则认为,组织是为实现某种目的而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的人力、物力系统。以上不同学派的理论从不同侧面着重体现了组织的根本性质。从以上各种组织的定义可以得出,组织是以由人们为了某个共同目标,以某种规范结构联合起来的开放系统。
综上所述,大学学术组织就是在大学里,人们为了研究、传授系统化的专门学问,以一定规范结构建立起来的开放系统。大学学术组织能够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发挥重要作用,以确保大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从目前大学的编制体制看,大学学术组织包括学院、教研室,以及其他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如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从大学学术组织层次来看,大学学术组织可以分为三层。最顶层为大学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主要承担学术管理的决策指导职能。中间层为各种行政部门、二级学院的分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承担学术管理的执行职能。第三层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学术组织结构中的核心组织,主要通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承担教学、科研、咨询服务职能。从宏观上来说,大学学术组织就代表了大学自身;从微观上来说,大学学术组织特指学术生产的组织,即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生产的组织。
二、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植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大学的全面领导。大学学术组织是大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对于落实党对大学的全面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大学办学目标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大学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进一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最有力的保障[3]。大学学术组织承担着学术研究的核心职能,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大学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为保证大学的学术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必须保证大学学术研究的科技归属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大学学术组织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主要职能。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当前,在校大学生以“00 后”为主,他们具有更鲜明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校园涌动,一些错误思潮仍有一定的市场,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才能保证培养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动大学学术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3 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担负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4]长期以来,大学学术组织中党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由于部分人对大学分工负责制的理解不够全面,“党政分开”观点的影响以及对“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担心”,存在小部分人以“学术自由”为口号对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存有疑虑甚至排斥[5]。大学学术组织人员构成复杂,既有党员,又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学术研究与传播方式多样,学术思想及个人思想受外界影响较大,加之学术传播受众多为青年学生,为保证大学学术组织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领导统一、思想统一、意识形态统一,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有利于大学学术组织发展有更强凝聚力、战斗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三)加强党的领导保证了大学学术组织的正确政治方向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国大学发展的根本遵循。因为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方向决定了大学建设成败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加强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的指导地位,让大学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能够避免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能够避免少数人把西方新自由主义奉为“金科玉律”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和维护者。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大学学术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提升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鉴别力,既不能让学者以学术探索的名义在课堂等平台传播错误思想观点,也不能以政治纪律的名义禁锢学者的学术思想探究,同时也能避免泛政治化,动辄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干涉正常学术活动的行为。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凝聚的中国智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为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三、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的基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领导空前重视,体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党中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掌握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学术组织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切实做到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领导,就要从制度落实、党建工作、人员政治教育引导、意识形态等各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对高校的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内涵,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屋建瓴地阐释了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有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的教育方针范畴的最新成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让大学学术组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方向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完善、要求更加明确,紧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能够让大学学术组织深刻把握自身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目标任务,确保大学学术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传播学问,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比较地看,西方现代大学缘起于中世纪教会大学,至今许多世界著名大学的校训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宗教情怀。西方大学标榜学术独立自由,但却与政治、金融精英有着极深的联系,并非脱离社会存在的“象牙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提高大学党的领导水平,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件。2014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6]。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7]。文件指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是大学学术组织加强党的领导的首要任务。严格并创造性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有效融入大学学术组织建设发展全过程,就能充分发挥党领导的政治优势,把牢政治方向、把握办学规律、校正误区偏差,真正提高“四为”服务能力,支持国家高质量发展。
(二)分级分类加强大学学术组织的党建工作
加强大学学术组织的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能够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务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学术组织的不同层次,组织结构不同,人员构成不同,组织功能发挥不同,就需要针对性开展党建工作,才能最大化党建工作效果。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个方案用到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施策,把党建工作与实际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大学学术委员会是大学学术组织中最顶层机构,肩负着大学学术、知识传播等工作的顶层设计。遵循《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一般应当由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授及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并应当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因此学术委员会应当严把入口关,确保委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委员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组织生活。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与行政编制中院系教研室相重叠,建立了完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是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持续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学术组织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向最基层、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学术组织拓展,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深入实施党员先锋工程,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出来。
(三)强化政治教育引导提升大学学术组织成员先进性
大学学术组织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决定了大学学术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归根到底是对大学学术组织每一个成员的领导。强化对教师的政治教育引导,就成了加强党对大学学术组织领导的第一任务。注重对教师教育引导,教育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8]。
大学学术组织要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大学工作的特殊性,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自身首先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自觉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导向,不但要做学术专业水平高,更好做到政治素质过硬,对党忠诚。这样才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真正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历来面临着敌对势力以各种方式进行的挑战。大学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系着大学的办学方向,关系着大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此支撑党对大学学术组织的全面领导。
当前,我们应当充分认清大学学术组织面临的复杂意识形态形势与挑战。如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失去指导地位,引发了思想、社会和政权危机。面对这样是非分明的政治问题,个别教师和社会人员却打着学术探讨的名义,用西方话语体系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这种探讨以学术的幌子影响和迷惑着一些学生,弱化了大学学术组织的公信力和育人功能,带来了极大危害。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大学学术组织应当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铸牢学术组织思想价值基础,坚定学术组织研究方向不动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全面落实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点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决不给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提供发声场所。加强舆论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注重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